ARM中断与常用知识点

一、ARM系统的异常与中断

参考文章:https://www.jianshu.com/p/4ae912d468ac?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

1、赋予了中断号并使能中断的外设,发生中断(这些中断属于一种异常)时,发出信号给中断控制器(GIC、ICTL等),中断控制器再发送信号给CPU;

2、指令不对,数据访问有问题,reset信号,这些都可以中断CPU。

二、CPU模式与寄存器

1、ARM CPU模式

usr :正常模式。除了该模式,其他都叫特权模式
und :未定义模式
svc :管理模式
abt :终止模式
IRQ :中断模式
FIQ :快中断模式
sys :系统模式

2、ARM CPU state,两种指令集

ARM state
Thumb state

3、ARM CPU寄存器:

(1)通用寄存器,其中3个特殊的:
程序计数器(PC)用的寄存器是R15,用于保存处理器要取的下一条指令地址
堆栈指针(SP)用的是R13,用于保存当前处理器工作模式下堆栈的栈顶地址。栈一般是从高地址往下增长的,详细可看下文解析:
https://blog.csdn.net/u011124985/article/details/81529808
链接寄存器(LR)用的是R14,用于保存子程序的返回地址,当子程序的返回地址保存在堆栈中时,R14也可作为通用寄存器。
(2)备份寄存器(banked register)
(3)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Current Program Status Register);CPSR
(4)CPSR的备份寄存器:SPSR(Save Program Status Register)

注:usr用户模式可以编程操作CPSR,进入其他模式

寄存器如下图,其中灰色的三角形,表示该模式下的专属寄存器;其他为各个模式共用的寄存器。
可以看到,五种异常模式中每个模式都有自己专属的R13 R14寄存器,R13用作SP(栈) R14用作LR(返回地址):

引申介绍一下存储空间中的数据存放

text段(代码段),存放运行的指令数据;
data段(数据段),存放初始化非0的全局变量;
bss段,存放未初始化的和初始化为0的全局变量;
堆段,由用户申请和释放。申请时至少分配虚存,当真正写数据时才分配对应的实存,释放时也并不是马上释放实存,而是可能被反复利用;
栈段,由系统负责申请释放,其操作方式类似数据结构的栈,用于存储參数变量及局部变量,函数的运行也是栈的方式,所以才有了递归;
参数和全局环境变量区,存储程序运行时从shell中传入的参数和环境变量。

4、ARM三级流水线介绍

ARM处理器使用流水线来增加处理器指令流的速度:以下三个流程是一直在同时执行的:
(1)取指(从存储器装载一条指令);(第三条指令)
(2)译码(识别将要被执行的指令);(第二条指令)
(3)执行(处理指令并将结果写回寄存器)。(正在执行,第一条指令)

R15(PC)总是指向“正在取指”的指令。
习惯性将“执行”的指令称为当前第一条指令,因此PC总是指向第三条指令。
即:PC值=当前程序执行地址+8。(ARM指令集下)

00 执行(PC总是指向"取值",所以此时PC=0+8)
04 译码 执行(PC总是指向"取值",所以此时PC=4+8)
08 取值 译码
0c      取值

当中断发生时,保存的是pc的值,那么中间就有一个指令没有执行(译码)!
所以中断返回是:SUB pc lr-irq #4。(中断返回在后文有讲)

//0处的反汇编语句等效ldr r1, =0xE0200240 ,即存放在0x78处的值,pc+0x70为什么是0x78呢?因为当前地址是0
//PC总是指向"取值"处的代码,(执行x+0,译码x+4,取值x+8),所以PC=0+8,pc+0x70=0x78
   0:	e59f1070 	ldr	r1, [pc, #112]	; 78 <delay_loop+0x10>
   4:	e59f0070 	ldr	r0, [pc, #112]	; 7c <delay_loop+0x14>
   8:	e5810000 	str	r0, [r1]
   c:	e3a02a01 	mov	r2, #4096	; 0x1000
   ......
  70:	1afffffc 	bne	68 <delay_loop>
  74:	e1a0f00e 	mov	pc, lr
  78:	e0200240 	eor	r0, r0, r0, asr #4

三、arm对异常(中断)处理过程

1、初始化:

a 、设置中断源,让它可以产生中断(TIMER)
b 、设置中断控制器(屏蔽使能某个中断,设置优先级)
c 、设置CPU总开关(使能中断)

2、产生中断:

按下按键--->中断控制器--->CPU
对于不同的异常,CPU跳去不同的地址执行程序。

            AREA    RESET, CODE, READONLY
            ARM
Vectors     B       Reset_Handler       //ADDR=0 
            LDR     PC, Undef_Addr      //ADDR=0x04 
            LDR     PC, SWI_Addr        //ADDR=0x08 
            LDR     PC, PAbt_Addr       //ADDR=0x0C 
            LDR     PC, DAbt_Addr       //ADDR=0x10 
	    LDR	    PC, Notuse_Addr     //ADDR=0x14 
	    LDR	    PC, IRQ_Addr        //ADDR=0x18 /* vector 0x18 : irq */
	    LDR	    PC, FIQ_Addr        //ADDR=0x1C 

0地址开始的这些地址中存放着跳转指令,最终跳去执行异常处理函数,称这些异常的物理地址为 异常向量。

注意:
异常发生后,CPSR的值保存到SPSR_xxx、切换到xxx模式、CPU跳到异常向量,例如0x00000008,都是硬件决定的;
中断向量跳到哪个处理函数,是软件决定的。

3、处理过程:

a 、保存现场(各种寄存器)
发生中断时,需要把R0 ~ R14这些寄存器全部保存下来,然后处理异常,最后恢复这些寄存器。
但如果是快中断FIQ,那么我就不需要保存 系统/用户模式下的R8 ~ R12这几个寄存器,在FIQ模式下有自己专属的R8 ~ R12寄存器,省略保存寄存器的时间,加快处理速度,但是在Linux中并不会使用FIQ模式。

b 、处理异常(中断):分辨中断源,再调用不同的处理函数
c 、恢复现场

ldr pc, irq_addr/* vector 0x18 : irq */

irq_addr:
	.word do_irq

/*注:.align 4  是让该指令下面的代码进行4字节对齐!不是上面 */
.align 4
do_irq:
        /*设置该模式的栈顶,每个模式栈不同、不重叠,例如0x33FF0000、0x33FE0000*/
	ldr sp, =0x33FD0000 
	/* 在und异常处理函数中有可能会修改r0-r12, 所以先保存 */
	/* lr是异常处理完后的返回地址, 也要保存 */
	sub lr, lr, #4
	stmdb sp!, {r0-r12, lr}
        /* 处理irq */
	bl handle_irq_c
        /* 恢复现场,会把spsr的值恢复到cpsr里 */
	ldmia sp!, {r0-r12, pc}^  

CRSR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寄存器,格式如下:

M0-M4代表的模式:

Bit5 State bits表示CPU用的指令集是什么
Bit6 FIQ disable当bit6等于1时,禁止所有的FIQ中断,这个位是FIQ的总开关
Bit7 IRQ disable当bit5等于1时,禁止所有的IRQ中断,这个位是IRQ的总开关
Bit8 ~ Bit27是保留位
Bite28 ~ Bit31是状态位:
28 V :
29 C :
30 Z :比较相等,Z=1
31 N :

SPSR:发生异常时这个寄存器会用来保存被中断的模式下的CPSR
比如程序在sys模式下运行,CPSR值为X,当发生IRQ中断时会进入irq模式,这个SPSR_irq就保存系统模式下的CPSR的值X。

很好理解,因为这样才能从irq模式,恢复到sys模式!

4、我们来看看发生异常时CPU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进入异常的处理流程(CPU硬件)
a、把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保存在LR寄存器里
b、把CPSR保存在SPSR里面(某种异常模式下SPSR里面的值等于异常前的模式的CPSR)
c、修改CPSR的模式为进入异常模式
d、跳到向量表

5、返回异常前

a 、lr是根据下表取值后赋值给pc:

例如,如果发生的是SWI可以把 R14_svc赋值给PC,如果发生的是IRQ可以把R14_irq的值减去4赋值给PC
b 、把CPSR的值恢复(CPSR 值等于 某一个异常模式下的SPSR)
c 、清中断(如果是中断的话,对于其他异常不用设置)

posted @ 2022-03-04 11:26  solonj  阅读(5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