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原理)---小程序底层架构精简总结

 

小程序底层架构

微信小程序是大前端跨平台技术的其中一种产物,与当下其他热门的技术 React Native、Weex、Flutter 等不同,小程序的最终渲染载体依然是浏览器内核,而不是原生客户端。

而对于传统的网页来说,UI 渲染和 JS 脚本是在同一个线程中执行,所以经常会出现 “阻塞” 行为。微信小程序基于性能的考虑,启用了双线程模型:

图片:

视图层:也就是 webview 线程,负责启用不同的 webview 来渲染不同的小程序页面;

逻辑层:一个单独的线程执行 JS 代码,可以控制视图层的逻辑;

然而,任何线程间的数据传输都是有延时的,这意味着逻辑层和视图层间通信是异步行为。除此之外,微信为小程序提供了很多客户端原生能力,在调用客户端原生能力的过程中,微信主线程和小程序双线程之间也会发生通信,这也是一种异步行为。这种异步延时的特性会使运行环境复杂化,稍不注意,就会产出效率低下的编码。

 

 

 

总结

1   小程序代码最后界面axml/acss都打包在一个index.web.js(webview环境加载解析)中。

    所有的js都在index.work.js (原生jscore环境转换)中 。分2个进程加载。

    双方借助wxjsbridge.js或者alipayjsbridge.js 中间层。

2  index.work.js

 

 

3   index.web.js

 

 

 

4  类似web项目也有一个index.html入口主页模板文件(提供入口index.js的renderDom的#root 占位符 加载显示具体的页面内容)

 

里面额外引入了es6和 appx环境框架
if(!self.Map || !self.Set) {
importScripts('https://gw.alipayobjects.com/as/g/appx_release/deps/1.0.0/es6-set-map.js');
}
importScripts(`https://appx/af-appx.worker.min.js`);

 

类似前端打包后(通过阿里def打包和webpack打包后的jsbunder放到一个地方例如oss)

部署借助 vm 和 node 里面创建的index.html模板文件,里面引入最终的打包文件路径<script src="/jsbunder.js"></script> ;

 

小程序最终打包的js文件 window.bootstrapApp({

worker: '/index.worker.js',
onReady: onReady
});

 

posted @ 2021-10-09 17:52  JavAndroidJSql  阅读(13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