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开发中令自己都惭愧的小问题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菜鸟,看到园子里的哥哥姐姐发表些这么深奥的文章,一直仰幕已久

于是自己写下一些小问题,来记录自己的成长,望有一天能达到大家一样的高度

1.路径问题

~表示根目录,而Page.ResolveUrl()返回绝对路径。

比如部署在虚拟目录/Foo下的图片/image/test.jpg。

~/image/test.jpg表示http://localhost/image/test.jpg

Page.ResolveUrl(@"~/image/test.jpg")则表示http://localhost/Foo/image/test.jpg

当跳到该页面时,CSS失效时,使用绝对路径page的静态方法ResolveUrl

 

 

2.C#中问号的作用(网搜总结如下)

    a. 可空类型修饰符(?): 
   
引用类型可以使用空引用表示一个不存在的值,而值类型通常不能表示为空。 
   
例如:string str=null; 是正确的,int i=null; 编译器就会报错。 
   
为了使值类型也可为空,就可以使用可空类型,即用可空类型修饰符""来表示,表现形式为"T
   
例如:int? 表示可空的整形,DateTime? 表示可为空的时间。 
    T?
其实是System.Nullable<T>(泛型结构)的缩写形式,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到T?时编译器编译  时会把T?编译成System.Nullable<T>的形式。 
  
例如:int?,编译后便是System.Nullable<int>的形式。

    b.空合并运算符(??) 
   
用于定义可空类型和引用类型的默认值。如果此运算符的左操作数不为null,则此运算符将返回左操作数,否则返回右操作数。 
   
例如:a??b anull时则返回ba不为null时则返回a本身。 
   
空合并运算符为右结合运算符,即操作时从右向左进行组合的。如,“a??b??c”的形式按“a??(b??c)”计算。

 

   c.三元(运算符)表达式(?:): 
    
例如:x?y:z 表示如果表达式xtrue,则返回y;如果xfalse,则返回z,是省略if{}else{}的简单形式。 

 

3.(态度)小组长看不过我的坏习惯作出了劝告:

   总是偷懒,就一事无成

 

4.一般多表查询才会用到存储过程

 

5.<%= %>这个方法是用于后台方法或变里的调用的,而<%# %>则是用于eval()、bind()等方法的使用的,用于数据库的绑定,当然只有有这些方法时,能同时用  

   上后台的方法

 

6.

数据库设计的黄金经验(转) 收藏
 关键字: 设计经验
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对于数据库设计大有好处。在数据库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应用三个范式,就必须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通俗地理解是够用的理解,并不是最科学最准确的理解):
  第一范式:1NF是对属性的原子性约束,要求属性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解;

  第二范式:2NF是对记录的惟一性约束,要求记录有惟一标识,即实体的惟一性;

  第三范式:3NF是对字段冗余性的约束,即任何字段不能由其他字段派生出来,它要求字段没有冗余。

  没有冗余的数据库设计可以做到。但是,没有冗余的数据库未必是最好的数据库,有时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就必须降低范式标准,适当保留冗余数据。具体做法是:在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时遵守第三范式,降低范式标准的工作放到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考虑。降低范式就是增加字段,允许冗余。

要善于识别与正确处理多对多的关系

  若两个实体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则应消除这种关系。消除的办法是,在两者之间增加第三个实体。这样,原来一个多对多的关系,现在变为两个一对多的关系。要将原来两个实体的属性合理地分配到三个实体中去。这里的第三个实体,实质上是一个较复杂的关系,它对应一张基本表。一般来讲,数据库设计工具不能识别多对多的关系,但能处理多对多的关系。

  〖例〗:在“图书馆信息系统”中,“图书”是一个实体,“读者”也是一个实体。这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多对多关系:一本图书在不同时间可以被多个读者借阅,一个读者又可以借多本图书。为此,要在二者之间增加第三个实体,该实体取名为“借还书”,它的属性为:借还时间、借还标志(0 表示借书,1表示还书),另外,它还应该有两个外键(“图书”的主键,“读者”的主键),使它能与“图书”和“读者”连接。

正确认识数据冗余

  主键与外键在多表中的重复出现, 不属于数据冗余,这个概念必须清楚,事实上有许多人还不清楚。非键字段的重复出现, 才是数据冗余!而且是一种低级冗余,即重复性的冗余。高级冗余不是字段的重复出现,而是字段的派生出现。

  〖例〗:商品中的“单价、数量、金额”三个字段,“金额”就是由“单价”乘以“数量”派生出来的,它就是冗余,而且是一种高级冗余。冗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只有低级冗余才会增加数据的不一致性,因为同一数据,可能从不同时间、地点、角色上多次录入。因此,我们提倡高级冗余(派生性冗余),反对低级冗余(重复性冗余)。

E-R图没有标准答案

  信息系统的E-R图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它的设计与画法不是惟一的,只要它覆盖了系统需求的业务范围和功能内容,就是可行的。反之要修改E-R 图。尽管它没有惟一的标准答案,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设计。好的E-图的标准是:结构清晰、关联简洁、实体个数适中、属性分配合理、没有低级冗余。

视图技术在数据库设计中很有用

  与基本表、代码表、中间表不同,视图是一种虚表,它依赖数据源的实表而存在。视图是供程序员使用数据库的一个窗口,是基表数据综合的一种形式, 是数据处理的一种方法,是用户数据保密的一种手段。为了进行复杂处理、提高运算速度和节省存储空间, 视图的定义深度一般不得超过三层。若三层视图仍不够用, 则应在视图上定义临时表, 在临时表上再定义视图。这样反复交迭定义, 视图的深度就不受限制了。

对于某些与国家政治、经济、技术、军事和安全利益有关的信息系统,视图的作用更加重要。这些系统的基本表完成物理设计之后,立即在基本表上建立第一层视图,这层视图的个数和结构,与基本表的个数和结构是完全相同。并且规定,所有的程序员,一律只准在视图上操作。只有数据库管理员,带着多个人员共同掌握的“安全钥匙”,才能直接在基本表上操作。

中间表、报表和临时表
  中间表是存放统计数据的表,它是为数据仓库、输出报表或查询结果而设计的,有时它没有主键与外键(数据仓库除外)。临时表是程序员个人设计的,存放临时记录,为个人所用。基表和中间表由DBA维护,临时表由程序员自己用程序自动维护。

完整性约束表现在三个方面
  域的完整性:用Check来实现约束,在数据库设计工具中,对字段的取值范围进行定义时,有一个Check按钮,通过它定义字段的值城。

  参照完整性:用PK、FK、表级触发器来实现。

  用户定义完整性:它是一些业务规则,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来实现。

防止数据库设计打补丁的方法是“三少原则”

  (1) 一个数据库中表的个数越少越好。只有表的个数少了,才能说明系统的E-R图少而精,去掉了重复的多余的实体,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高度抽象,进行了系统的数据集成,防止了打补丁式的设计;

  (2) 一个表中组合主键的字段个数越少越好。因为主键的作用,一是建主键索引,二是做为子表的外键,所以组合主键的字段个数少了,不仅节省了运行时间,而且节省了索引存储空间;

  (3) 一个表中的字段个数越少越好。只有字段的个数少了,才能说明在系统中不存在数据重复,且很少有数据冗余,更重要的是督促读者学会“列变行”,这样就防止了将子表中的字段拉入到主表中去,在主表中留下许多空余的字段。所谓“列变行”,就是将主表中的一部分内容拉出去,另外单独建一个子表。这个方法很简单,有的人就是不习惯、不采纳、不执行。

  数据库设计的实用原则是:在数据冗余和处理速度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三少”是一个整体概念,综合观点,不能孤立某一个原则。该原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三多”原则肯定是错误的。试想:若覆盖系统同样的功能,一百个实体(共一千个属性) 的E-R图,肯定比二百个实体(共二千个属性)的E-R图,要好得多。

  提倡“三少”原则,是叫读者学会利用数据库设计技术进行系统的数据集成。数据集成的步骤是将文件系统集成为应用数据库,将应用数据库集成为主题数据库,将主题数据库集成为全局综合数据库。集成的程度越高,数据共享性就越强,信息孤岛现象就越少,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全局E—R图中实体的个数、主键的个数、属性的个数就会越少。

  提倡“三少”原则的目的,是防止读者利用打补丁技术,不断地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使企业数据库变成了随意设计数据库表的“垃圾堆”,或数据库表的“大杂院”,最后造成数据库中的基本表、代码表、中间表、临时表杂乱无章,不计其数,导致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无法维护而瘫痪。

  “三多”原则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该原则是“打补丁方法”设计数据库的歪理学说。“三少”原则是少而精的原则,它要求有较高的数据库设计技巧与艺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因为该原则是杜绝用“打补丁方法”设计数据库的理论依据。

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的办法

  在给定的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条件下,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的办法是:

  (1) 在数据库物理设计时,降低范式,增加冗余, 少用触发器, 多用存储过程。

  (2) 当计算非常复杂、而且记录条数非常巨大时(例如一千万条),复杂计算要先在数据库外面,以文件系统方式用C++语言计算处理完成之后,最后才入库追加到表中去。这是电信计费系统设计的经验。

  (3) 发现某个表的记录太多,例如超过一千万条,则要对该表进行水平分割。水平分割的做法是,以该表主键PK的某个值为界线,将该表的记录水平分割为两个表。若发现某个表的字段太多,例如超过八十个,则垂直分割该表,将原来的一个表分解为两个表。

  (4) 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系统优化,即优化各种系统参数,如缓冲区个数。

  (5) 在使用面向数据的SQL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尽量采取优化算法。

  总之,要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必须从数据库系统级优化、数据库设计级优化、程序实现级优化,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下功夫。

  上述十四个技巧,是许多人在大量的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对于这些经验的运用,读者不能生帮硬套,死记硬背,而要消化理解,实事求是,灵活掌握。并逐步做到:在应用中发展,在发展中应用。

 

    待续中~~     

posted @ 2010-11-22 14:29  简单飞翔  阅读(2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