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斯科特·派克
伪善放大了我们心中的“恶”,压抑了人性中的“善”,这也是如今贪污、腐败、暴力和欺诈肆无忌惮的根源。实际上,邪恶横行的时候,往往是我们对它失去觉察力,或者熟视无睹的时候,即我们没有正直思考的时候。英国哲学家埃德蒙·伯克说:“如果邪恶最后取得了胜利,那一定是因为好人都在袖手旁观。”
自我和灵魂常常处于交战状态,自我需要拥有,拥有得越多越好,而灵魂需要放弃,放弃得越多越自由。所以,前半生我们要追寻自我,后半生则要放下自我,追随灵魂。
思考是复杂的。每个人的道路都不一样,要避免草率的思考,必须摆脱他人的负面影响,做到独立思考,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做决定的时候——尤其是重大决定时,你不能相信社会上那些肤浅的成见和错误的准则,而应该把自己的事情想透,想清楚。如果你习惯了偷懒,只想进行草率的思考,按照套路生活,那么,为了与社会“合拍”,你就会成为他们的猎物,而不会去质疑那些准则和套路是否正确,是否适合你自己。这就如同你是一个圆形的人,却非要把自己塞进方形的洞中一样,注定会感受到扭曲和痛苦。生活是你自己的,准则是别人的,你不想挑战准则,不想格格不入,那么你就只能委屈自己,生活在盲从所导致的悔恨之中。
真半假的谎言是最黑暗的谎言。当这种谎言与人性的懒惰和恐惧结合在一起时,人就丧失了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人类最宝贵的自由意志。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就会像一具具木偶,没有了思想和灵魂,任由别人摆布和操纵,轻而易举就会被一股股非理性的浪潮所裹挟。在浩浩荡荡的从众人流中,即使有人隐隐约约感觉到大家是错误的,自己是正确的,但是为了避免别人异样的目光,他们也会屈从于群体的压力,就像是被俘虏的人质,失去了自由。
在半真半假的谎言和草率的思考中,我们不敢怀疑,不敢分析,如果我们想要被视为正常人,就必须随俗沉浮。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被逼无奈,而是心甘情愿去相信谎言,自觉自愿去随波逐流,这源于我们内心的懒惰和恐惧。懒惰和恐惧是人类的“原罪”,正是在它们的作用下,我们才主动选择同流合污。
不过,作为人,一方面由于懒惰和恐惧,我们会屈服于世俗的压力,变得盲从,但是另一方面,基于自由意志,我们却可以克服懒惰心理,勇敢地顶住这些巨大的压力,在承受焦虑、不确定性、孤独和痛苦的过程中获得超越。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而不是让草率思考牵着鼻子走。我们可以想清楚到底该相信什么,不该相信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当我们无畏地摆脱了盲从心理之后,也就摆脱了庸俗和平庸。
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其实才是最大的蠢货。
弗洛伊德说:“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同样,没有一个草率思考的人,能够处理好复杂的生活。
完善思考的核心就是努力接近事实,接近真相。即使真相充满矛盾,令人焦虑、恐惧和痛苦,我们也要有勇气去接纳和承受,而不能把自己囚禁起来,用一层一层的想象包裹自己,作茧自缚,与现实完全脱节。用想象代替现实虽然可以让人逃避现实中的痛苦,但是却会让人承受心理疾病的折磨。当我们极力逃避现实中的矛盾、焦虑、恐惧和痛苦的时候,我们不仅失去了心灵成长的机会,让心灵退化和人格萎缩,而且永远无法实现人生的超越。
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是你思考的结果。你存在于你思考最多的地方;你不存在于你很少思考的地方。所以,从本质上说,我们喜欢思考什么,不喜欢思考什么,以及怎样思考,都能反映出我们最真实的面貌。如果我们习惯于草率的思考,那么我们就是一个肤浅的人,即使面对复杂的问题,也只想获得浅显的答案。
割舍,意味着改变,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割舍中变得成熟,如果我们对过去的事情紧紧抓住不放,就无法走向未来。没有割舍,就没有成长,这也是混乱思考所要付出的代价。
思考最忌讳的是草率,倾听最忌讳的是分心。
认真的思考需要我们克服懒惰、恐惧和焦虑,真正的倾听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控制住自己的不耐烦。很多人在倾听的时候分心,正是因为不耐烦,他们一边假装在倾听,一边急着转移话题,或者想着如何尽快结束。大多数人都愿意倾诉,不愿意倾听,或者只愿意听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则充耳不闻。实际上,这是内心的一种封闭和僵化。
完善的思考需要有限制的规矩,而不是所有的思考都是好的。拙劣的思考会导致拙劣的行为。就像社会中那些泛滥的思想,常常会让我们轻信、盲目、失去理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有充分证据显示,许多恶劣与极端的思想被诠释为好的思想,只是因为众人视之为理所当然。
我们生活在一个注重效率的时代,但是效率的提高不是来自于我们动作的速度,而是思考的深度。我们越是能够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越能准确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一举解决。相反,如果我们没等把问题想清楚,想明白,就急急忙忙行动,即使忙得团团转,也无济于事。
在我们的一生中很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也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付出努力,然后坦然等待命运的来临。
人生的晚期是用来治疗他在早期所染上的所有愚行、偏见与错误的想法。
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
重视自己,珍惜自己,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关键。
学习就是一场探险,我们一定要尝尝其中的滋味,如果总是知道方向与路径,知道一路上会看见什么,这就不是探险。害怕未知是人之常情,探险不可避免会让人感到焦虑和恐惧,但是唯有从探险中,我们才能学习到新的东西,并出乎意料地领悟到生命的重要意义。
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满足别人会让自己感到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肤浅的,不是来自内心的深处,仅仅来自外界的评价。更可怕的是,一旦他们不能满足别人,或者做出什么错事之后,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内疚和负罪之中。邪恶的人没有负罪感,所以他们肆无忌惮,什么坏事都会做;而追求完美的人背负着太多的负罪感,因而总是生活在紧张、焦虑、沮丧和抑郁之中。
当我们面临职业的抉择时,一定要出于爱,而不能人云亦云,或者靠虚荣心去做决定。
在我的经验中,能够把意外的惊喜当成愉快的礼物来享受,对于心理健康是很有益的。能够觉察到恩赐的人,要比无法觉察恩赐的人更懂得感恩,也更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当我们的内心变得虚空的时候,就能听见内心的声音。相反,如果我们始终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么我们就听不见内心的鼓点,踩不准命运的节奏。更重要的是,世上所有的邪恶都是自以为是的人干出来的,而不是那些心中虚空的人。
实际上,只要我们懂得尊重他人的边界,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没有觉察到他人的边界而行事,最后一定会惹怒别人,遭受惩罚。这些边界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
正直的人会加以整合,努力激发心中善良的力量,在觉察邪恶的基础上,尽量压缩其存在的空间。实际上,邪恶横行的时候,往往是我们对它失去觉察力的时候,也是我们熟视无睹的时候。英国哲学家埃德蒙·伯克说:“如果邪恶最后取得了胜利,那一定是因为好人都在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