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洪迈

柳子厚自言:每为文章,本之《书》《诗》《礼》《春秋》《易》,参之《 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  ,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 ,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韩、柳为文之旨,要学者宜思之。
译:柳宗元则认为,写文章时,首先应以《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易经》为根本,然后参照《谷粱传》的写法,可使文章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参照《孟子》《荀子》,可使文章语气流畅,说理精当。参照《庄子》《老子》,可使文章酣畅淋漓,妙笔生花。参照《国语》,可使文章情趣横生,耐人寻味。参照《离骚》,可使文章意境幽远,发人深省。参照《史记》,可使文章语言优美,简洁精练。韩愈、柳宗元二人为唐代文学大家。他们的写作方法和经验,学习写作的人应当高度重视。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译:利用钱财结交朋友,钱财用完了交情就会断绝;贪图美色结为伴侣,到年老色衰时爱情就会消失。
 
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 ,其闻则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喑 ;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 。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下之所生,而勿败之,可谓善学者矣。
译:上天生人于世,使人的耳朵可以闻听,若不学习,他所听到的还比不上聋子;使他有目可视,若不学习,他所看到的还比不上盲人;使他有口可言,若不学习,他所说的话还比不上哑巴;使他有心可以思维,若不学习,他的思智还比不上疯癫的人。所以,学习不但能使人受益,知晓天性之理,还能充分发挥天所赋予他的各种生理机能的作用,使他有所作为而不致沉沦。做到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 ,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 ,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
 译:人民的勇敢不是永恒不变的,人民的怯弱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士气饱满就充实,充实就会勇敢,士气丧失就空虚,空虚就会怯弱。怯弱与勇敢、空虚与充实,它们产生的缘由十分微妙,不可不知晓。人主爱惜人民,人民就会勇敢的奋力作战,人主只是像驱赶牛羊一样驱策人民,人民就会怯弱而临阵逃跑。打仗获胜的,是凭恃自已的勇气而战,打仗败逃的,是心怀胆怯而战。怯弱与勇敢的缘由,正在于人主是否爱惜百姓,这就是用兵的精妙之处。生死存亡就由是否知道这个道理决定了。
 
孔子论人之善恶,始之曰:「视其所以 。」继之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然后重言之曰:「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盖以上之三语详察之也。而孟氏一断以眸子,其言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膫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匿廋哉?」说者谓:「人与物接之时,其神在目。故胸中正,则神精而明。不正,则神散而昏。心之所发,并此而观,则人之邪正不可匿矣。言犹可以伪为,眸子则有不容伪者。
译:孔子在谈到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善恶时,开始说“要观察他所交接的朋友”,接着说“要观察他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最后重复说:“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住呢,一个人的善恶怎么能隐藏得往呢?”以上这三句话,是孔子通过详细观察所得出的结论。而孟子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提出以眼睛来判断。他说:“观察一个人的善恶,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暗。听一个人说话时,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又能往哪里隐藏呢?”有人说:“人在与物接触的时候,他的神情集中表现在眼睛上。心正,注意力集中,眼睛就明亮。心不正,注意力分散,眼睛就昏暗。正与不正,出之内心。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心邪与心正是隐藏不住的。说话可以弄虚作假,但是眼睛是不能弄虚作假的。
 

posted @ 2021-08-09 09:22  SOARING-SUN  阅读(2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