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从工作流引擎设计来看人精神活动的一些问题


    我们设计工作流引擎的时候,通常要考虑一个问题,既工作流引擎是否能够识别一张用户根据自己业务需要而画出来的任意复杂的流程图,这种流程图没有任何规则,且节点间连接非常复杂,节点数量也很多,那么我们的工作流引擎在解析并运行这张流程图的时候,会出现由于流程图的拓扑结构过于复杂而无法正确的处理这种流程图而导致流程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比如说业务该走这条流程路径,却因为引擎无法识别这种拓扑结构或者嵌入式脚本出现错误,导致业务走向另外一条路径,或者根本无法找到合适处理流程路径,这个问题是由于我们设计的工作流引擎本身的代码是固定的,而面对的用户自定义流程图却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这种固定模式的代码结构就算是设计得再精妙和先进,也不可能处理任意复杂的流程图,出现错误难以避免。。那么写到这里,我其实是想说另外一件事情。。。


      大家想一下,我们的大脑是不是一个很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个神经网络是不是类似一个由很多子流程图组成的超级复杂的流程图,那么我们的思想和意识就来源于这些复杂的类似流程图的神经网络,而我们人在判断一个事物和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否也会出现像前面说的工作流引擎在处理流程图的时候,遇到有无法识别的流程图(神经网络结构),这种情况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好像就是“我无法理解”这种思维活动的发生,我们思想中预先存储的某些算法无法去识别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结构,从而导致思维活动出现错误,比如说,面对意外事件的发生,我们的传统心理模式无法处理这种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新的神经网络结构,从而产生思维障碍。。。。


     如果我们平时的心理模式(流程引擎算法)数据库中存储着很多种识别不同神经网络的算法,那么遇到一些新的神经网络结构,我们的心理识别模式算法也不会因为无法识别这些网络而导致错误,从而产生精神障碍。。。如果我们的心理模式是一种可以根据情况来自动构造新的识别算法的结构,那么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在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元的社会环境的时候,会多一份从容,少一些不理解


     从这个思路上面来看我们的教育机制,如果我们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识别不同的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不同的思维潮流,不同的情感方式,而不是一切按照书本和传统来培养一个孩子的心理,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就相当于拥有一个自适应的(工作流引擎)心理识别模式,在面对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的时候,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posted @ 2013-07-02 19:43  爱生活,爱编程  阅读(23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