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次性通过高项的经历
成绩截图:
背景:
周围很多人考PMP,激起了我学习项目管理的欲望。考虑到PMP维护比较麻烦,最后选择报考高项。我是在2021年3月20几号的时候报名了高项,而在那个时候我仅仅知道这是个和PMP类似的科目,其它的信息都没有了解过。不过既然报名了,那就得对自己负责,认真的学习。
首先,了解到考试时间是2021年5月29号,意味着我的准备时间只有两个月,除去白天工作时间,所剩时间并不多。梳理一下现在的状况:1. 考试范围不清楚 2.试卷样式不清楚 3. 考场规矩不清楚 4. 学习没计划。如果要了解清楚这些信息,得上网查资料,甄选有用信息并制定自己的一套学习计划,并随时关注网站消息,什么时候打印准考证啊,考试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啊。这些东西很琐碎,但是很耗时,思考再三,决定报一个培训班,这里我就不说培训班的名称了,避免有宣传之嫌。这是权衡之下最适合当时情况的方式的:其一,信息通知这一块不用操心,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会发群通知。其二,备考书籍筛选不用操心,培训班会寄送备考书籍。其三,学习氛围好,会有备考小组群,每天会在群里进行每日一练打卡,可以看到大家学习情况。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信息筛选的时间,而且学习高效,适合我这种时间不充裕的人。
备考过程:
拿到备考书籍,有一本是直播课需要用书,有三本小册子:一本案例分析、一本综合知识、一本考试介绍,好像还有一本练习册来着,由于自己没用到这本书,印象不深。
拿到手后,先把考试介绍小册子看了一遍,浏览了一下考试的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考试科目有三门:综合知识(75分)、案例分析(75分)、论文(75分)。
第一阶段:综合知识
培训班的课程开了有一段时间了,我属于中途报名,大概落下了10几节课吧,不过可以看回放,我首先观察了一下课程结构,发现前面虽然落下了10几节,但是前6节是讲十大管理中的6个管理过程,而后面的课程只不过是对那6大管理的回顾。所以,后面回顾的课程直接舍弃掉,只需要补上前6节的内容即可。还好培训班的课程并不是每天都上,基本是间隔一天晚上有课,每次课3小时。所以直播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听直播,没有直播课的时候就补一次录播课,不用担心自己没有按照顺序来听课,十大管理都是一个领域,没有顺序之分。每一次直播课后都会有一个课后练习,大概有40、50道题,跟当天讲的知识有关,所以如果听完课后做课后习题,正确率会非常高,大大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因此,前期自己就只做课后习题和APP上的每日一练,没有增加额外的负担。
第二阶段: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中刚开始做根本无从下笔,大概在4月中旬才开始看案例分析的,不过也仅仅是看,就是APP每日一练案例分析,不会做就直接白卷提交,然后看答案,看多了之后慢慢的就会说上一两点了,当觉得自己有点思路可以尝试写了之后,就把自己想到的写上,然后在提交跟答案对比,做多了会发现还是有点套路在里面的,一般就是围绕十大管理的过程去写,首先看给出的文章,一般做得不太好的地方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那么回答问题时,就把找到的哪些不对的地方围绕着十大管理过程去回答,就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分了。常见的有定义范围不正确,变更流程不对,没有制定计划,没有进行管理培训等。前面说的都是分析题,那案例中必拿的分是计算题,常考挣值计算,最主要要会关键路径,并且思考全面,今年考的计算题,有三种情况,很容易就漏掉某些情况,还有计算一定要准确,少用计算器,考试是只能笔算的,平时得多练练,做计算题有公式就要把公式写上去,哪怕计算结果算错了,公式对了也是会给分的。那由于计算题范围很窄,只要掌握透了,25分必拿,其他两道题压力就会小很多,想要通过不会很难。
第三阶段:综合知识加案例分析
综合知识和案例分析都做了一些题之后,题型题量都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是提升正确率的问题。依然做得题目是课后习题加每日一练,课后习题不在是上完课后马上做,而是等到第二天在做,正确率可能没那么高,但可以回顾一下没记住的知识点,印象会更深刻。这个时候会发现正确率忽上忽下,原因是有部分类型的知识掌握得很不错,有些知识点还相对薄弱,所以会出现正确率高的出奇,低的离谱得情况,一般这个阶段十大管理都讲完了,由于大家都十分重视十大管理,所以这部分知识都是掌握得不错得,薄弱环节基本是在技术知识那块,OS七层模型的协议,编程语言,C/S B/S架构,SAN等内容,如果不是做技术的人,理解起来会有点困难,那我本身有些基础,所以并没有花多长时间研究这块。这个时间点,那本案例分析的小册子就可以派上用场了,里面是根据历年真题提炼出来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解答,每天抄一章到笔记本上,用笔写的好像印象深刻一点,抄完了,看到案例分析题就可以直接回答了,不说跟答案100%一样,意思也八九不离十。
第四阶段:真题练习
这个阶段做了几套真题,2020年,2019上下,2018年上下,共5套真题,综合知识都是50分往上走,知道错了哪些题后,在做一次(知道错题但没看答案的情况下),基本能得到70分以上,这其实也说明了知识点掌握了,不过没有那么牢固,案例分析没有给自己估分,只是把自己答案和标准答案做了对比,然后修改一下自己的答案,让答案更符合自己的逻辑又和标准答案意思一致。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很多题其实你都做过,就出现在以前的每日一练和课后习题中,相当于对自己的又一次巩固,而且信心增加了。这个阶段,培训班也会出大概3套模考题,会比正常考试难一些,可以估摸一下自己得实力,我做得那几套分值都在53上下波动,离及格线挺近的,所以还是有点担心的,就刷题呗。另外,培训班这个时候开通了案例批改和论文批改,共有三道案例题,跟3道真题的类型保持一致,论文可以上传6篇,老师批改合格了才能上传下一篇。
第五阶段:论文练习
第一篇写的是整体管理,背景可以写一个自己做过的项目,如果没有做过项目的话,可以去招投标网逛逛找一个项目,最好找一个自己懂点的项目。第一篇论文并不完美,就是参考网上别人写的整体管理,大概找了3、4篇的样子,按照他们的思路结合项目管理知识拼凑的,当然老师批改未通过,主要是摘要字数要在330字左右,还有项目最好要有实例佐证,不要一直干巴巴写一些专业词汇,要举例说明,比如为什么项目阶段性滞后啊,是不是核心成员离职啊,还是团队建设没有做好啊,找原因然后解决问题。知道问题点后就改正呗,第一篇在提交第二次后顺利通过,后面的论文基本一个套路,把十大管理的过程点作为一个个小标题,然后围绕小标题展开讨论,然后总字数2500字左右,除去摘要330字,结尾300字,正文开头介绍项目300字,所以正文大概1500字左右,例如整体管理有6个过程,那你可以在重点讨论过程分配多点字数,其他的每个过程200、300字左右,一篇论文就差不多了。那由于我当时时间并不多,第一篇和第二篇论文还比较认真,后面4篇完全是为了交作业而交作业(为了在截止日期前提交,怕浪费提交机会),同一个项目背景,开头结尾都一样,就中间正文稍微修改下,也堪堪在截止日期到来提交完成,很多人时间充裕的话,自己写的论文都背下来了,那我是完全没有时间背论文的,只记得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才背了一下摘要,开头和结尾,起码还有1000字是不,考试的时候完全是临场发挥,围绕着项目背景和自己实际的项目经验以及一些理解,洋洋洒洒的写下了2500字,考完之后,心里还特没底,毕竟临场发挥。考试结果出来的时候,还挺开心的,后来看到群里议论,很多人论文没过,明明是写的已经背过的并且合格的论文,考试结果却不合格呢,就diss老师。那看到这里,我想如果都是按照套路的论文,不管出题人的子题目,不回应,阅卷老师应该也会审美疲劳,所以可以背论文,但也不要完全照背,结合实际情况,写一些自己的平实话语言,或许会更生动一点。
总结:
备考时间不长,平均每天3小时,2个月就是180个小时。
优势有两点:1. 有做过项目,虽然没有像项目管理知识这样系统的分类,严格化的程式,但做过的事情和项目的过程某部分还是吻合的,便于理解。2. 本身做技术,对开发,测试都有所涉猎,所以专业知识这块实际上并不陌生,不需要死记硬背。
收获就是对管理的知识更加系统了,可以反作用于工作中,本身工作流程并不是很规范,会省略其中的某些过程,也吃过相应的亏,所以学习了项目管理知识后,方向会更加明确,思想层面也更上一层楼了。
对于备考的建议是多刷题,保持题感,本身备考时并没有看官方教材,使用的是培训班的教材,会薄一点,不过我还是建议看官方教材,因为后来有让考友发我一份电子版的官方教材,看了一下,发现官方教材解释得更加详细,也更容易理解,很值得一看。另外还有一本书“IT项目经理成长手记.pdf”对写论文很有帮助,很生动得语言跟你讲述项目管理的经历,我到现在依然在看,这两本书备考时都没时间看,考试后看了发现很不错,备考时只顾着刷题了,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看一看的,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