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SDN拓扑实践
实验要求
(一)基本要求
- 使用Mininet可视化工具,生成下图所示的拓扑,并保存拓扑文件名为学号.py。
- 使用Mininet的命令行生成如下拓扑:
a) 3台交换机,每个交换机连接1台主机,3台交换机连接成一条线
b) 3台主机,每个主机都连接到同1台交换机上。
3.在2 b)的基础上,在Mininet交互界面上新增1台主机并且连接到交换机上,再测试新拓扑的连通性。
4.编辑(一)中第1步保存的Python脚本,添加如下网络性能限制,生成拓扑:
a) h1的cpu最高不超过50%;
b) h1和s1之间的链路带宽为10,延迟为5ms,最大队列大小为1000,损耗率50。
(二)进阶要求
编写Python脚本,生成如下数据中心网络拓扑,要求:
- 编写.py拓扑文件,命名为“学号_fattree.py”;
- 必须通过Mininet的custom参数载入上述文件,不得直接使用miniedit.py生成的.py文件;
- 设备名称必须和下图一致;
- 使用Python的循环功能实现,不得在代码中手工直接添加设备和链路。
#!/usr/bin/python
from mininet.topo import Topo
from mininet.net import Mininet
from mininet.node import RemoteController,CPULimitedHost
from mininet.link import TCLink
from mininet.util import dumpNodeConnections
class MyTopo( Topo ):
def __init__( self ):
Topo.__init__( self )
L1 = 2
L2 = L1 * 2
L3 = L2 * 2
c = [] #core
a = [] #aggregation
e = [] #edge
for i in range( L1 ):
sw = self.addSwitch( 's{}'.format( i + 1 ) )
c.append( sw )
for i in range( L2 ):
sw = self.addSwitch( 's{}'.format( L1 + i + 1 ) )
a.append( sw )
for i in range( L3 ):
sw = self.addSwitch( 's{}'.format( L1 + L2 + i + 1 ) )
e.append( sw )
for i in range( L1 ):
sw1 = c[i]
for sw2 in a[i//2::L1//2]:
self.addLink( sw2, sw1 )
for i in range( 0, L2, 2 ):
for sw1 in a[i:i+2]:
for sw2 in e[i:i+2]:
self.addLink( sw2, sw1 )
count = 1
for sw1 in e:
for i in range(2):
host = self.addHost( 'h{}'.format( count ) )
self.addLink( sw1, host )
count += 1
topos = { 'mytopo': ( lambda: MyTopo() ) }
个人总结
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 当构建好拓扑,需要通过python打开文件,发生了打不开文件错误,判断应该是Ubuntu20.04版本默认为python2,终端输入sudo apt install python-is-python3解决。
- 创建好的拓扑文件上锁了,这将会无法在第四步编辑拓扑,因此需要将文件解锁:sudo chmod 777 文件名。
- 在要求2中运行拓扑步骤中,需先将用户切换成管理员(root),运行才会成功(sudo su)。
心得:
- 本次实验的基本要求部分难度并不是很大,按照实验步骤做,基本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而对于实验进阶部分的难度,我认为主要是python代码理解的问题。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python,因此阅读参考代码是比较吃力的,比如def_init_(self)这个类似于c++中的默认构造函数,初始化了self对象。不过通过查阅资料,最后也大体理解了代码的内容,并基于参考代码修改出自己的代码。通过这次实验,使我更好地掌握了mininet的运用,以及学习了python的知识与python的编写,同时也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