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柳剑锋出走(http://www.gmw.cn/content/2005-09/09/content_302256.htm),网络上还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作为与他同龄的人,有些感想不得不说。
能力 – “我没有能力” 据说是他出走前的哭诉。从记者的报道可以看出,一方面,他在学业上是很有能力的. 另一方面,他在课本和校园之外,确实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成功。
压力 – 作IT这一行的,压力贯穿我们的职业生涯。所在的公司每年要把每个人排个名次(线性,没有并列),给以不同的奖励(或负奖励)。员工也同时给领导打分,然后领导们也要按分数排队。与此同时,大家还得玩命地赶项目的进度,尽管有些项目已经延期了N次。当然,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股票的表现。 在这种体制下,走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上次和同学聚会,一个同学说起他的老板晚上还打电话到家里,要谈谈如何更努力地为公司工作,且美其名曰“Challenge”。出走,如果能够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思考,找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倒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拿好自己的证件,钱包,同时给家里人报个平安。
压力也来自于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要是一切如剑锋同学的愿望的话,他应该在已有的基础上(北大研究生,专业能力强,和同学关系很好)达到了目标,但同时压力并没有消失,又面临新的压力,以报道上所说的他的目标压力,来看呢:
(1)毕业时一定会领个女朋友回家,我没实现过,但我想如果实现了目标,还有新的压力:老一辈对第三代的期盼。
(2)有了驾照,他考了却没通过,我考过了,买个车也不困难,但是以后还有养车、交通,停车等等的压力
(3)已有公司(如微软中国,神州数码等)高薪相聘 ,但是我还有老板给你的工作超负荷的年压力。
(4)不用家里的钱,已经在理想的地段买了房,但我很快又有新的压力,如果你自己要和别人攀比,你莫非要买别墅不成?
柳剑锋同学,你的自信呢?我想说一下,一个人的自信来自哪里?
去了美国,发现来美国的有些亚洲新贵们,很快我就觉得他们身边少了一份熟悉的羡慕,便多了一份失落。于是,他们随时分发印有董事长头衔的名片,并不管用。又于是,一掷千金,买下华屋名车。可气的是,竟然连那些居斗室,开破车的美国佬也岿然不动,不肯景仰擦身而过的奔驰老总。当然更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袖口或领口的名牌。 在美国,高薪、华屋、名车的群众号召力没有那样大。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物质比我们自身更令人动心的吗?当然没有。但很多美国人身为粗工阶层,也是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 他未必羡慕你我选择的道路。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职业,选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于是,让那些在本国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到了美国来就傲气顿失。 一个访美的亚洲官员讲:『我在国内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是在这美国连有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是的,当个人不能威风时,整个民族就可以威风了。
美国很多的博士们找工作,首选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穷,还辛苦,但有更多的学术和时间自由。我有个忘年交的朋友,在一所大学任助理教授。美国几个最大的制药公司请他去主持一个研发部门,开价是他的学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还劲头十足地写论文,回国开讲座,其乐陶陶。想想看你自己的自信建立在哪里?你的同事取得成功,你是否会为他的成功真诚激动,锦上添花呢?因为有自信,你也乐于恭喜他人的成功。没有自信,你很难心平气和地去祝贺你身边的同胞,哪怕是密友。有时倒不是因为他抢了你的机会,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产生的嫉妒,心态难于平衡。 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为骄傲的基础,你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堆上。当他人的成功浪潮袭来之时,你将何以安身立命? 信心乃人生之本,舍本求末,难为自己也难为他人。有一位朋友,拿到一个大学的教授职位,高高兴兴地从麻省来加州赴任,先租公寓居住。自己是教授,住的公寓当然不差。隔壁邻居是一家墨西哥人,每天见面都打招呼。聊天时老墨中气十足,没什么文化,但神色之间透出对生活相当满足的自信。这位仁兄想,这老墨虽没有文化,敢跟我大教授谈笑风生,想来也是生意上有成之辈。结果不然,这老墨没有工作,全靠五个小孩的政府补助过活,每人每月几百元钱,还有食品券。这位朋友感概地讲,恐怕布什总统来了,这老墨也不会腿软。职务也帮助不了你去吸引自信的朋友,话不投机半句多。
当你我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就不会试图用高薪去让一个自命清高的教授下海,用博士学位去让一个讲求实惠的蓝领汗颜,用奔驰去让一辆招摇过市的旧车愧退,用华屋去让一位与世无争的高邻气短。有一个故事? 比尔盖茨想参加哈佛的同班聚会,被有些同学拒绝了。是呀,你盖茨选择了中途退学,跟同学没多大关系,聚个啥劲。选择了在哈佛毕业的同学未必都选择了向金钱屈膝。 当然,自信并非都来源于生活的选择,当然,我的选择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但是我知道,梦我所梦,想我所想,做我自己。不再以他人的价值取向为自己的成功标准,幸福是不分贫富的,自信是不依赖他人。
能力 – “我没有能力” 据说是他出走前的哭诉。从记者的报道可以看出,一方面,他在学业上是很有能力的. 另一方面,他在课本和校园之外,确实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成功。
压力 – 作IT这一行的,压力贯穿我们的职业生涯。所在的公司每年要把每个人排个名次(线性,没有并列),给以不同的奖励(或负奖励)。员工也同时给领导打分,然后领导们也要按分数排队。与此同时,大家还得玩命地赶项目的进度,尽管有些项目已经延期了N次。当然,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股票的表现。 在这种体制下,走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上次和同学聚会,一个同学说起他的老板晚上还打电话到家里,要谈谈如何更努力地为公司工作,且美其名曰“Challenge”。出走,如果能够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思考,找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倒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拿好自己的证件,钱包,同时给家里人报个平安。
压力也来自于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要是一切如剑锋同学的愿望的话,他应该在已有的基础上(北大研究生,专业能力强,和同学关系很好)达到了目标,但同时压力并没有消失,又面临新的压力,以报道上所说的他的目标压力,来看呢:
(1)毕业时一定会领个女朋友回家,我没实现过,但我想如果实现了目标,还有新的压力:老一辈对第三代的期盼。
(2)有了驾照,他考了却没通过,我考过了,买个车也不困难,但是以后还有养车、交通,停车等等的压力
(3)已有公司(如微软中国,神州数码等)高薪相聘 ,但是我还有老板给你的工作超负荷的年压力。
(4)不用家里的钱,已经在理想的地段买了房,但我很快又有新的压力,如果你自己要和别人攀比,你莫非要买别墅不成?
柳剑锋同学,你的自信呢?我想说一下,一个人的自信来自哪里?
去了美国,发现来美国的有些亚洲新贵们,很快我就觉得他们身边少了一份熟悉的羡慕,便多了一份失落。于是,他们随时分发印有董事长头衔的名片,并不管用。又于是,一掷千金,买下华屋名车。可气的是,竟然连那些居斗室,开破车的美国佬也岿然不动,不肯景仰擦身而过的奔驰老总。当然更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袖口或领口的名牌。 在美国,高薪、华屋、名车的群众号召力没有那样大。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物质比我们自身更令人动心的吗?当然没有。但很多美国人身为粗工阶层,也是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 他未必羡慕你我选择的道路。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职业,选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于是,让那些在本国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到了美国来就傲气顿失。 一个访美的亚洲官员讲:『我在国内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是在这美国连有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是的,当个人不能威风时,整个民族就可以威风了。
美国很多的博士们找工作,首选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穷,还辛苦,但有更多的学术和时间自由。我有个忘年交的朋友,在一所大学任助理教授。美国几个最大的制药公司请他去主持一个研发部门,开价是他的学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还劲头十足地写论文,回国开讲座,其乐陶陶。想想看你自己的自信建立在哪里?你的同事取得成功,你是否会为他的成功真诚激动,锦上添花呢?因为有自信,你也乐于恭喜他人的成功。没有自信,你很难心平气和地去祝贺你身边的同胞,哪怕是密友。有时倒不是因为他抢了你的机会,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产生的嫉妒,心态难于平衡。 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为骄傲的基础,你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堆上。当他人的成功浪潮袭来之时,你将何以安身立命? 信心乃人生之本,舍本求末,难为自己也难为他人。有一位朋友,拿到一个大学的教授职位,高高兴兴地从麻省来加州赴任,先租公寓居住。自己是教授,住的公寓当然不差。隔壁邻居是一家墨西哥人,每天见面都打招呼。聊天时老墨中气十足,没什么文化,但神色之间透出对生活相当满足的自信。这位仁兄想,这老墨虽没有文化,敢跟我大教授谈笑风生,想来也是生意上有成之辈。结果不然,这老墨没有工作,全靠五个小孩的政府补助过活,每人每月几百元钱,还有食品券。这位朋友感概地讲,恐怕布什总统来了,这老墨也不会腿软。职务也帮助不了你去吸引自信的朋友,话不投机半句多。
当你我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就不会试图用高薪去让一个自命清高的教授下海,用博士学位去让一个讲求实惠的蓝领汗颜,用奔驰去让一辆招摇过市的旧车愧退,用华屋去让一位与世无争的高邻气短。有一个故事? 比尔盖茨想参加哈佛的同班聚会,被有些同学拒绝了。是呀,你盖茨选择了中途退学,跟同学没多大关系,聚个啥劲。选择了在哈佛毕业的同学未必都选择了向金钱屈膝。 当然,自信并非都来源于生活的选择,当然,我的选择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但是我知道,梦我所梦,想我所想,做我自己。不再以他人的价值取向为自己的成功标准,幸福是不分贫富的,自信是不依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