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意识=生命体

关于AI,晚上在图书馆胡乱想了一通:

1.AI的最终目的或者说最伟大的地方是要使机器获得意识,从长远来看,机器趋势是如此,并且不可阻挡

2.机器+意识=生命体;想到了《绝密飞行》和《机械姬》,里面机器产生了意识,但是如此涉及到道德伦理等问题,需要考虑的东西比较多;

3.未来就业希望与AI能相关,从未来发展来看,AI势必影响范围遍及各个行业;

4.无人机,提高其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目前的无人机背后 需要人全程操作维护,智能化程度不高;绝密飞行里面炫酷的科技实现起来还很遥远;

 

国家关于AI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附无人机新闻:

樊邦奎院士:人工智能是颠覆无人机技术的关键
 

 

 

无人机是由机器、动力和驱动三个部分组成。机器人专家、奥巴马的军事顾问辛格曾经说过,机器人的本质就是机器。无人机,也叫做空中机器人。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出现了三个特点。

第一,是无人机发展与新型技术产业关系密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无人机技术的变革。以国土遥感为例,将来无人机大量使用,那么在遥感这个领域当中将会出现很多的数据,如果这个时候再把更新率结合起来,这样通过挖掘技术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未来组网以后,无人机上的计算、机上的存储、机上的智能能力通过云端来解决。

第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无人机主网测控和飞行管理的重要依托。无人机要想产业化,航空管理是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依托基础信息设施来解决我们未来交通的管理问题,而不可能按照现在的方式来进行航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广播电视基础设施都将成为无人机主网和飞行管理的重要依托。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有什么用?将来无人机一旦放开使用,需要基本达到三个能力,就是可规避、可探测和可控制。广播电视发射的信号非常多,只要能够探测就可以把无人机联网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信息基础设施将会成为无人机主网测控和飞行管理的重要依托。

第三,是人工智能是颠覆无人机技术的关键。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无人机下一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之首,这可以从单机智能飞行、多机智能协同、任务自主智能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单机飞行智能涉及到环境感知与规避,就是探测、通信和感知,信息融合、共享、环境自适应、新型传感器。事实上,地面无人驾驶车和飞机在空中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智能路径规划涉及到很多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智能的路径规划,智能飞控要解决开放性、自主性和自学习,还有智能空域整合和智能飞行。智能飞行器指的就是各种飞行器,在水里能飞,到空气当中还能飞,这个过程当中还是变化的。

多机协同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关键技术是协同指挥控制,还有协同态势生成与评估。协同路径规划和前面单机规划是不一样的,相互之间需要协同,然后是协同的语义交互。这个语义交互的核心就是对机器自然语境的理解。将来无人机将和其它的系统协同工作,因此要实现机器理解的机器语言。

最后就是任务的自主智能,这和终极的无人驾驶车完全自己跑是一样的。无人机执行查打结合任务的时候,这个目标该不该打,如何打,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必须由机器自己来做,这是要求的最高境界。当然,这里涉及到目标识别、人工智能的神经控制、专家系统的规则控制等诸多问题。总之,如何能让无人机自主地执行任务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本报记者彭科峰整理)

 

 

posted @ 2017-08-18 00:01  sky_lover  阅读(3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