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简介

1.网络的分层模型

 一般网络分层有两种,一种是OSI七层模型,更为常用的是上图的五层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各层功能如下:

物理层PHY(Physical Layer):规定传输信号所需要的物理电平、介质特征。传输介质、传输速度、数据编码方式和冲突检测机制。

链路层MAC:规定了数据帧能被网卡接受的条件,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网卡的MAC地址。

网络层:规定了主机的网络地址该如何定义,以及如何在网络地址和MAC地址之间进行映射,即ARP协议。

传输层:可以区分数据包是属于哪个应用程序的,传输层实现了数据包端到端的传输。

应用层:决定如何应用和处理数据。

2.TCP/IP协议栈数据包封装过程

 

 

小问题

为什么有了MAC地址还要有IP地址

(1)IP地址的分配是根据网络的拓朴结构,而不是根据谁制造了网络设置。若将高效的路由选择方案建立在设备制造商的基础上而不是网络所处的拓扑位置基础上,这种方案是不可行的。

(2)当存在一个附加层的地址寻址时,设备更易于移动和维修。例如,如果一个以太网卡坏了,可以被更换,而无须取得一个新的IP地址。如果一个IP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可以给它一个新的IP地址,而无须换一个新的网卡。

(3)方便数据传输。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中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最终都表现为将数据包从某种形式的链路上的初始节点出发,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最终传送到目的节点。数据包在这些节点之间的移动都是由ARP协议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完成的。

posted @ 2020-09-16 20:32  sky505050w  阅读(12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