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__attribute__((section()))构建初始化函数表【转】
转自:
本文详细讲解了利用__attribute__((section()))构建初始化函数表,以及Linux内核各级初始化的原理。
作者简介:
廖威雄,2016年本科毕业于暨南大学,目前就职于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linux嵌入式系统(Tina Linux)的开发,主要负责文件系统和存储的开发和维护,兼顾linux测试系统的设计和持续集成的维护。
拆书帮珠海百岛分舵的组织长老,二级拆书家,热爱学习,热爱分享。
欢迎投稿:
2018年给Linuxer投稿原创Linux技术文章,一经录取,赠送人民邮电出版社任意在售图书,获得读者红包打赏,和公众号站长宋宝华200元微信红包。
Linuxer-"Linux开发者自己的媒体"第五月稿件和赠书名单
欢迎关注Linuxer
问题导入
传统的应用编写时,每添加一个模块,都需要在main中添加新模块的初始化
使用__attribute__((section()))构建初始化函数表后,由模块告知main:“我要初始化“,添加新模块再也不需要在main代码中显式调用模块初始化接口。
以此实现main与模块之间的隔离,main不再关心有什么模块,模块的删减也不需要修改main。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功能呢?如何实现DECLARE_INIT呢?联想到内核驱动,所有内核驱动的初始化函数表在哪里?为什么添加一个内核驱动不需要修改初始化函数表?
下文会从 构建初始化函数表的原理分析、分析内核module_init实现、演练练习 的3个角度给小伙伴分享。
构建初始化函数表的原理分析 __attribute__((section(”name“)))是gcc编译器支持的一个编译特性(arm编译器也支持此特性),
实现在编译时把某个函数/数据放到name的数据段中。因此实现原理就很简单了: 1.模块通过__attribute__((section("name")))的实现,在编译时把初始化的接口放到name数据段中 2.main在执行初始化时并不需要知道有什么模块需要初始化,只需要把name数据段中的所有初始化接口执行一遍即可 首先: gcc -c test.c -o test.o 此时编译过程中处理了__atribute__((section(XXX))),
把标记的变量/函数放到了test.o的XXX的数据段,可用 readelf命令查询。 最后:ld -T <ldscript> test.o -otest.bin 链接时,test.o的XXX数据段(输入段),最终保存在test.bin的XXX数据段(输出段),
如此在bin中构建了初始化函数表。 由于自定义了一个数据段,而默认链接脚本缺少自定义的数据段的声明,因此并不能使用默认的链接脚本。 ld链接命令有两个关键的选项: ld -T <script>:指定链接时的链接脚本 ld --verbose:打印出默认的链接脚本 在我们下文的演练中,我们首先通过”ld --verbose”获取默认链接脚本,
然后修改链接脚本,添加自定义的段,最后在链接应用时通过“-T<script>” 指定我们修改后的链接脚本。 下文,我们首先分析内核module_init的实现,最后进行应用程序的演练练习。 分析内核module_init实现 内核驱动的初始化函数表在哪里?
为什么添加一个内核驱动不需要修改初始化函数表?
为什么所有驱动都需要module_init? 1.module_init的定义 module_init定义在<include/linux/init.h>。代码如下: 代码中使用的“_section_”,是一层层的宏,为了简化,把其等效理解为“section”。 分析上述代码,我们发现module_init由__attribute__((section(“name”)))实现,
把初始化函数地址保存到名为".initcall6.init" 的数据段中。
2.链接内核使用自定义的链接脚本 我们看到内核目录最上层的Makefile,存在如下代码: # Rule to link vmlinux - also used during CONFIG_KALLSYMS # May be overridden by arch/$(ARCH)/Makefile quiet_cmd_vmlinux__ ?= LD $@ cmd_vmlinux__ ?= $(LD) $(LDFLAGS) $(LDFLAGS_vmlinux) -o $@ \ -T $(vmlinux-lds) $(vmlinux-init) \ --start-group $(vmlinux-main) --end-group \ $(filter-out $(vmlinux-lds) $(vmlinux-init) $(vmlinux-main) vmlinux.o FORCE ,$^) 本文的关注点在于:-T $(vmlinux-lds),通过“ld -T <script>”使用了定制的链接脚本。
定制的链接脚本在哪里呢?在Makefile存在如下代码: vmlinux-lds := arch/$(SRCARCH)/kernel/vmlinux.lds 我们以”ARCH=arm“ 为例,查看链接脚本:arch/arm/kernel/vmlinux.lds: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聚焦于两个地方: __initcall6_start = .; : 由__initcall6_start指向当前地址 *(.initcall6.init) : 所有.o文件的.initcall6.init数据段放到当前位置 如此,“__initcall6_start”指向“.initcall6.init”数据段的开始地址,
在应用代码中就可通过“__initcall6_start”访问数据段“.initcall6.init”。 是不是如此呢?我们再聚焦到文件<init/main.c>中。 “.initcall.init”数据段的使用 在<init/main.c>中,有如下代码: static initcall_t *initcall_levels[] __initdata = { __initcall0_start, __initcall1_start, __initcall2_start, __initcall3_start, __initcall4_start, __initcall5_start, __initcall6_start, __initcall7_start, __initcall_end, }; ...... int __init_or_module do_one_initcall(initcall_t fn) { ...... if (initcall_debug) ret = do_one_initcall_debug(fn); else ret = fn(); ...... } ...... static void __init do_initcall_level(int level) { ...... for (fn = initcall_levels[level]; fn < initcall_levels[level+1]; fn++) do_one_initcall(*fn); } 按0-7的初始化级别,依次调用各个级别的初始化函数表,而驱动module_init的初始化级别为6。
在“for (fn = initcall_levels[level]; fn <initcall_levels[level+1]; fn++)”的for循环调用中,
实现了遍历当前初始化级别的所有初始化函数。 module_init的实现总结 通过上述的代码追踪,我们发现module_init的实现有以下关键步骤: 通过module_init的宏,在编译时,把初始化函数放到了数据段:.initcall6.init 在链接成内核的时候,链接脚本规定好了.initcall6.init的数据段以及指向数据段地址的变量:_initcall6_start 在init/main.c中的for循环,通过_initcall6_start的指针,调用了所有注册的驱动模块的初始化接口 最后通过Kconfig/Makefile选择编译的驱动,实现只要编译了驱动代码,则自动把驱动的初始化函数构建到统一的驱动初始化函数表 演练练习 分析了内核使用__attribute__((section(“name”)))构建的驱动初始化函数表,我们接下来练习如何在应用中构建自己的初始化函数表。 下文的练习参考了:https://my.oschina.net/u/180497/blog/177206 1. 应用代码 我们的练习代码(section.c)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nt.h> #include <stdio.h> typedef void (*init_call)(void); /* * These two variables are defined in link script. */ extern init_call _init_start; extern init_call _init_end; #define _init __attribute__((unused, section(".myinit"))) #define DECLARE_INIT(func) init_call _fn_##func _init = func static void A_init(void) { write(1, "A_init\n", sizeof("A_init\n")); } DECLARE_INIT(A_init); static void B_init(void) { printf("B_init\n"); } DECLARE_INIT(B_init); static void C_init(void) { printf("C_init\n"); } DECLARE_INIT(C_init); /* * DECLARE_INIT like below: * static init_call _fn_A_init __attribute__((unused, section(".myinit"))) = A_init; * static init_call _fn_C_init __attribute__((unused, section(".myinit"))) = C_init; * static init_call _fn_B_init __attribute__((unused, section(".myinit"))) = B_init; */ void do_initcalls(void) { init_call *init_ptr = &_init_start; for (; init_ptr < &_init_end; init_ptr++) { printf("init address: %p\n", init_ptr); (*init_ptr)(); } } int main(void) { do_initcalls(); return 0; } 在代码中,我们做了3件事: 使用__attribute__((section()))定义了宏:DECLARE_INIT,此宏把函数放置到初始化函数表 使用DELCARE_INIT的宏,声明了3个模块初始化函数:A_init/B_init/C_init 在main中通过调用do_initcalls函数,依次调用编译时构建的初始化函数。
其中,“_init_start”和“_init_end”的变量在链接脚本中定义。 2.链接脚本 通过命令”ld --verbose”获取默认链接脚本: GNU ld (GNU Binutils for Ubuntu) 2.24 支持的仿真: elf_x86_64 ...... 使用内部链接脚本: ================================================== XXXXXXXX (缺省链接脚本) ================================================== 我们截取分割线”=====“之间的链接脚本保存为:ldscript.lds 在.bss的数据段前添加了自定义的数据段: _init_start = .; .myinit : { *(.myinit) } _init_end = .; ”_init_start“和”_init_end“是我们用于识别数据段开始和结束的在链接脚本中定义的变量,而.myinit则是数据段的名称,其中: .myinit : { *(.myinit) }:表示.o中的.myinit数据段(输入段)保存到bin中的.myinit数据段(输出段)中 前期准备充足,下面进行编译、链接、执行的演示
3. 编译
执行:gcc -c section.c -o section.o 编译应用源码。
执行:readelf -S section.o 查看段信息,截图如下:
可以看到,段[6]是我们自定义的数据段
4. 链接
执行:gcc -T ldscript.lds section.o -o section 链接成可执行的bin文件
执行:readelf -S section 查看bin文件的段分布情况,部分截图如下:
在我链接成的可执行bin中,在[25]段中存在我们自定义的段
5. 执行
执行结果:
本文后面跟着的一篇文章是关于这篇文章对应的高清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