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懂的程序语言入门小册子(2):基于文本替换的解释器,加入整数类型
为了有条不紊地实现一个解释器,我将按以下三个步骤走:
- 明确语法
- 针对语法描述求值过程
- 根据求值过程编写代码实现
语法
\(\lambda\)演算不适合作为一门实际使用的程序语言。 \(\lambda\)演算只有变量和函数两种类型,而其他常用类型如整数、布尔、字符等都没有。 虽然可以通过编码的方式表示这些常用类型,但这样也很麻烦。 通常直接扩展\(\lambda\)演算,加入一些常用类型以及针对这些类型的基本运算。 这种扩展后的语言简称为ISWIM,全称未知……
为简单起见,我只加入整数类型,以及加法和减法。 扩展后的语法如下: \begin{eqnarray*} M, N, L &=& X \\ &|& b \\ &|& \lambda X.M \\ &|& (+ \; M \; N) \\ &|& (- \; M \; N) \\ &|& (M \; N) \end{eqnarray*} 新加入的第二行\(b\)表示一个整数, 第四行是一个加法运算的表达式, 第五行是一个减法运算的表达式。
求值过程
为了描述一个计算这门语言的解释器的求值过程,首先要明确求值停止条件。 我们规定当归约到\(X\),\(b\),\(\lambda X.M\)这三种表达式之一时,认为解释器已经求出了最终结果。 这三种表达式称为值,用字母\(V\)表示。 \begin{eqnarray*} V &=& X \\ &|& b \\ &|& \lambda X.M \end{eqnarray*}
用记号\(eval(M)\)表示表达式\(M\)的求值结果。 对于值,求值只需返回它们自身。 \begin{eqnarray*} eval(X) &=& X \\ eval(b) &=& b \\ eval(\lambda X.M) &=& \lambda X.M \end{eqnarray*} 加减法和函数调用这三行是递归定义,所以求值过程也是递归的。 \begin{eqnarray*} eval((+ \; M \; N)) &=& eval((+ \; V_1 \; V_2)) \\ eval((- \; M \; N)) &=& eval((- \; V_1 \; V_2)) \\ eval((M \; N)) &=& eval((V_1 \; V_2)) \end{eqnarray*} 其中\(V_1=eval(M)\),\(V_2=eval(N)\)。
为了让解释器尽量简单,假设输入的程序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对于加减法运算的\(V_1\)和\(V_2\)都是整数,记为\(b_1\)和\(b_2\); 函数调用里的\(V_1\)是一个函数\(\lambda X.L\)。
加减法如字面本意,就是作加减法。 函数调用过程是一个\(\beta\)归约过程。 \begin{eqnarray*} eval((+ \; b_1 \; b_2)) &=& b_1 + b_2 \\ eval((- \; b_1 \; b_2)) &=& b_1 - b_2 \\ eval((\lambda X.L \; V_2)) &=& eval(L[X \leftarrow V_2]) \end{eqnarray*}
由于加入了新的语法,替换过程也要添加相应的过程。 这里列上整个替换过程: \begin{eqnarray*} X_1[X_1 \leftarrow N] &=& N \\ X_2[X_1 \leftarrow N] &=& X_2 \\ &&其中X_1 \neq X_2 \\ b[X \leftarrow N] &=& b \\ (\lambda X_1.M)[X_1 \leftarrow N] &=& (\lambda X_1.M) \\ (\lambda X_1.M)[X_2 \leftarrow N] &=& (\lambda X_3.M[X_1 \leftarrow X_3][X_2 \leftarrow N]) \\ &&其中X_1 \neq X_2, X_3 \notin FV(N), X_3 \notin FV(M)\backslash\{X_1\} \\ (+ \; M_1 \; M_2)[X \leftarrow N] &=& (+ \; M_1[X \leftarrow N] \; M_2[X \leftarrow N]) \\ (- \; M_1 \; M_2)[X \leftarrow N] &=& (- \; M_1[X \leftarrow N] \; M_2[X \leftarrow N]) \\ (M_1 \; M_2)[X \leftarrow N] &=& (M_1[X \leftarrow N] \; M_2[X \leftarrow N]) \end{eqnarray*}
最后总结求值过程如下: \begin{eqnarray*} eval(X) &=& X \\ eval(b) &=& b \\ eval(\lambda X.M) &=& \lambda X.M \\ eval((+ \; M \; N)) &=& eval(M) + eval(N) \\ eval((- \; M \; N)) &=& eval(M) - eval(N) \\ eval((M \; N)) &=& eval(L[X \leftarrow eval(N)]) \\ && 其中 eval(M) = \lambda X.L \end{eqnarray*}
实现
这里使用Racket语言来编写解释器。 解释器输入不使用字符串,而是用Racket的符号系统。 使用符号系统是为了简化语法分析的工作。 利用Racket的模式匹配可以方便地实现语法分析。 另外,计算机输入\(\lambda\)还是很麻烦的,所以在具体实现的语言中用(lambda X M)代替\(\lambda X.M\)。
解释器是一个实现了\(eval\)函数的程序。 代码是求值过程的公式逐句转换,就不一一解释了。 value-of是求值过程:
substitute是替换过程:
在替换过程中有一处需要生成新变量(new-tmp-var)。 新变量不能和被代入的表达式中的自由变量重名。 一个选取新变量的方法就是选择程序里肯定不会出现的变量名。 我假定输入的程序没有以井号“#”开头的变量。 新生成的就以井号加数字的方式命名:#1, #2, #3,...。
测试一下:
'a >> 'a 12 >> 12 '(+ 12 13) >> 25 '(- 32 23) >> 9 '(lambda x (+ x 1)) >> '(lambda x (+ x 1)) '((lambda x (- x 1)) 22) >> 21 '(((lambda x x) (lambda y y)) 11) >> 11 '(((lambda x (lambda y x)) y) 0) >> 'y
惰性求值
惰性求值指对一个表达式,只有在需要它的计算结果时才对它求值。
对于函数调用的求值过程,参数\(N\)可以先不进行求值: \begin{eqnarray*} eval((M \; N)) &=& eval(L[X \leftarrow N]) \\ && 其中 eval(M) = \lambda X.L \end{eqnarray*} 这种函数调用的求值方式就叫做call-by-name。 Call-by-name是一种惰性求值的调用方式。
在函数调用过程中先对参数求值的调用方式叫做call-by-value。 下面用例子展示这两种调用方式的不同。
Call-by-value: \begin{eqnarray*} &&(\lambda x.(+ \; x \; x) \; (+ \; 2 \; 3)) \\ &\rightarrow& (\lambda x.(+ \; x \; x) \; 5) \\ &\rightarrow& (+ \; 5 \; 5) \\ &\rightarrow& 10 \end{eqnarray*}
Call-by-name: \begin{eqnarray*} &&(\lambda x.(+ \; x \; x) \; (+ \; 2 \; 3)) \\ &\rightarrow& (+ \; (+ \; 2 \; 3) \; (+ \; 2 \; 3)) \\ &\rightarrow& (+ \; 5 \; 5) \\ &\rightarrow& 10 \end{eqnarray*} Call-by-name的过程中\((+ \; 2 \; 3)\)被计算了两次。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有另一种同为惰性求值的调用方式叫call-by-need。 Call-by-need以后再介绍。
在两者都能成功求值的情况下,call-by-name的求值结果和call-by-value的求值结果是一样的。 它们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求值过程不同。 看下面这个表达式: \[ ((\lambda y.\lambda x.x \; (\lambda x.(x \; x) \; \lambda x.(x \; x))) \; (+ \; 12 \; 21)) \]
如果用call-by-value的方式求值,必然要先求\((\lambda x.(x \; x) \; \lambda x.(x \; x))\)的值。 而\((\lambda x.(x \; x) \; \lambda x.(x \; x))\)是个无限循环。 所以call-by-value的调用方式会陷入死循环。
如果用call-by-name的方式求值,由于函数\(\lambda y.\lambda x.x\)中的函数体其实没涉及到\(y\)的, 所以\((\lambda x.(x \; x) \; \lambda x.(x \; x))\)这个参数就函数调用过程后默默地消失了: \begin{eqnarray*} &&((\lambda y.\lambda x.x \; (\lambda x.(x \; x) \; \lambda x.(x \; x))) \; (+ \; 12 \; 21)) \\ &\rightarrow& (\lambda x.x \; (+ \; 12 \; 21)) \\ &\rightarrow& (+ \; 12 \; 21) \\ &\rightarrow& 33 \end{eqnarray*}
Call-by-name的代码实现只需在原来的基础上改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