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和工厂模式的区别
策略模式和工厂模式的区别
相似点
在模式结构上,两者很相似;
差异
用途不一样
-
工厂是创建型模式,它的作用就是创建对象;
-
策略是行为型模式,它的作用是让一个对象在许多行为中选择一种行为;
关注点不一样
-
一个关注对象创建
-
一个关注行为的封装
工厂模式是一种创造模式。战略模式是一种运营模式。换句话说,工厂模式用于创建特定类型的对象。策略模式用于以特定方式执行一个操作(或一组操作)。在经典示例中,工厂可能会创建不同类型的动物:狗,猫,老虎,而策略模式将执行特定的动作,例如,移动;使用“跑步”,“步行”或“移动”策略。
UML图
其实工厂模式和设计模式一直给人一种错觉,总感觉是一样的,没有丝毫的区别。可以看下两种模式的UML图
实例
从图上来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话不多说,从具体的代码入手。
先写一个人的接口类,有eat,run,wear 3个方法
public interface People {
public void eat();
public void run();
public void wear();
}
分别写两个实现类,一个是小明的实现类,一个是小红的实现类
public class Xiaoming implements People{
@Override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小明吃饭");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小明跑步");
}
@Override
public void wear() {
System.out.println("小明穿衣");
}
}
public class Xiaohong implements People{
@Override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小红吃饭");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小红跑步");
}
@Override
public void wear() {
System.out.println("小红穿衣");
}
}
简单工厂模式的代码
public class PeopleFactory {
public People getPeople(String name){
if(name.equals("Xiaoming")){
return new Xiaoming();
}else if(name.equals("Xiaohong")){
return new Xiaohong();
}
return null;
}
}
再来看下策略模式的代码
public class StrategySign {
private People people;
public StrategySign(People people){
this.people = people;
}
public StrategySign(String name){
if(name.equals("Xiaoming")){
this.people = new Xiaoming();
}else if(name.equals("Xiaohong")){
this.people = new Xiaohong();
}
}
public void run(){
people.run();
}
}
策略模式的两种构造方法都可以用,我多写了一种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和工厂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然后我们通过测试类运行两种模式
@Test
public void testSign(){
PeopleFactory peopleFactory = new PeopleFactory();
People people = peopleFactory.getPeople("Xiaohong");
System.out.print("工厂模式-------------"); people.run();
StrategySign strategySign = new StrategySign("Xiaohong");
System.out.print("策略模式-------------");strategySign.run();
}
可以看到,两种设计模式的运行结果是一模一样的,那么区别到底在哪呢。
从工厂模式的代码中可以看到 工厂模式主要是返回的接口实现类的实例化对象,最后返回的结果是接口实现类中的方法,而策略模式是在实例化策略模式的时候已经创建好了,我们可以再策略模式中随意的拼接重写方法,而工厂模式是不管方法的拼接这些的,他只关注最后的结果,不注重过程,而策略模式注重的是过程。
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可以看下,如果我想小红先吃饭再跑步再吃饭的话,那么我需要在测试类中写3种,而我只需要在策略模式的方法中直接定义即可。
可以看以下代码:
public class StrategySign {
private People people;
public StrategySign(People people){
this.people = people;
}
public StrategySign(String name){
if(name.equals("Xiaoming")){
this.people = new Xiaoming();
}else if(name.equals("Xiaohong")){
this.people = new Xiaohong();
}
}
// 对行为进行了封装
public void run() {
people.eat();
people.run();
people.eat();
}
}
@Test
public void testSign(){
PeopleFactory peopleFactory = new PeopleFactory();
People people = peopleFactory.getPeople("Xiaohong");
System.out.print("工厂模式-------------"); people.eat();
System.out.print("工厂模式-------------"); people.run();
System.out.print("工厂模式-------------"); people.eat();
StrategySign strategySign = new StrategySign("Xiaohong");
System.out.print("策略模式-------------");strategySign.run();
}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我在实现类中直接拼接好这些方法不是就好了么?可是那样的话我们每变更一次逻辑就要新增一个方法,一次两次还好,但是当逻辑多了以后,这些代码会变得很冗余,难以维护。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工厂模式可以做到的事情,策略模式都可以做到。策略模式可以做到的事情,工厂模式也可以做到,只是会变得麻烦。
从上述的描述来看,策略模式就和我们常说的微服务很像,比如我们写的3个接口,吃饭是一个微服务,跑步是一个微服务,穿衣是一个微服务。策略模式的宗旨就是将各项方法之间连接起来,达到一个新的方法,微服务的宗旨也是防止服务的多次调用,降低代码的耦合度,因此这么看来策略模式和微服务还是比较相像的。
总结下。 工厂模式中只管生产实例,具体怎么使用工厂实例由调用方决定,策略模式是将生成实例的使用策略放在策略类中配置后才提供调用方使用。 工厂模式调用方可以直接调用工厂实例的方法属性等,策略模式不能直接调用实例的方法属性,需要在策略类中封装策略后调用。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echojson/article/details/114383688
从上面的描述总结出,在运行时,两者都是通过传入参数进行配置,简单工厂模式则是选择创建出需要的对象,而策略模式则是配置出需要的行为算法。一个是对象创建,另一个是行为算法的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