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专家:工程师快速成长的10个简单技巧》阅读分享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mu5CIO7lExeB10Rlb7Cpw
前几天在公众号上看了这篇文章,作者是阿里的技术大牛,我用了三天的部分碎片时间啃完了,文章中提到了一个认知升级的概念,阅读完后感觉受益匪浅。
趁着周末有空,想针对这篇文章做一些摘抄,可能只是对文章内容有个人针对性地进行Ctrl C/V,有兴趣的请直接戳我读原文。你也可以先看看我的笔记,再根据内容是否感兴趣进行阅读。(你也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看总结)
//开头的文字代表我个人的旁白描述
认知升级的定义:认知升级是连接,连接优秀的思维方式,连接解决问题的最短路径,连接一切优秀的方法。
文章中提到的10个认知的主题:
- 思考脑 VS 反射脑
- 习惯 VS 习以为常
- 时间管理: 三八理论
- 最重要的财富: 注意力
- 拿结果手段: 执行力
- 贵人
- 会议
- 跳出舒适区
- 职业规划
- 时间换空间
思考脑与反射脑
作者认为,要将那5%的逻辑训练成直觉,以让它达到95%的质量直觉的效果,需要我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和觉察学习时的一切,特别是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的逻辑思考过程,并建议做好以下2件事:
- 专注输入:做到只字不差地阅读,只字不差地听
- 专注输出:定期做 PPT 进行分享
只字不差地阅读、只字不差地听的过程中,我们会持续地深入理解作者文字和语言背后的逻辑,会产生自己的逻辑思考,会产生逻辑和观点的碰撞,自己的逻辑和作者的逻辑差异和共同之处在哪里。
定期做 PPT 进行分享,这是读书学习过程中无法替代的高质量逻辑训练方式,是一种更高要求的逻辑抽象的训练。
同时通过输出检测学习和成长质量,训练的次数多了,书上的逻辑就变成了自己直觉反射,丰富了自己 95% 区域里有效的结构化知识。
所以对我们来说,想要没有焦虑,想要人生变得踏实,把泛读变成精细化的逻辑训练,把 95% 中的低质量习惯反射,训练成逻辑后的高质量习惯反射,训练过程会痛苦,但是一旦训练成直觉,会变得非常自然。
// 细致输入到高质量输出,将这种学习过程形成一种习惯后,就能够做到从5%到95%的大提升
所谓直觉反射就是通过大量的逻辑反复训练,提升自己的直觉准确性,从狭窄的 5% 进入广阔的 95%。
习以为常
把 95% 中的低质量习惯反射,训练成逻辑后的高质量习惯反射需要有很多的时间保障。
我对习惯的认知,关键在于换种说法:“把改变玩手机的习惯,用另外一句话来替代,把学习变成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要解决的对象变了,前面聚焦于改变习惯,后面聚焦于把学习变成习以为常,当我们要求别人或自己改变习惯,会有压力,关键在于“改变”这个词,命令式,给人一种不自觉反抗的心里暗示。但若把学习变成习以为常,心里负担会少很多,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
// 在这一part是作者描述对习惯的认知,需要我们去对生活习惯作出认知变化,将学习去替换掉日常中一些无益的娱乐消遣,来给我们前面提到的逻辑训练提供时间保障。而这种改变是要让自己潜意识去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命令。
认知变化后,能否把学习,阅读变成习以为常的事情,关键在于能否意识到突发状况,并在这些突发状况下调整自己的行为。
// 有了认知,那我们应该怎么做?这里就会体现出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面对无效的社交,娱乐消遣的处理,如何能调整自己进入学习阅读的状态等等
了解习惯产生的机制后,改变习惯就变得很简单,每次在触发条件发生时,弹出一道选择题,选择做无效事情,还是学习?多次以这种方式不断强化自己做对选择题。久而久之,正确的行为被训练得多了,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习惯了。
//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作者鼓励我们要不断训练自己,在每次努力做对选择中强化自己去学习和阅读的意识,直到它成为你的一种习惯。抛弃那些有即刻快感的享乐,选择先苦后甜的坚持。
所谓改变习惯就是在触发条件发生进入下一个行为时,让自己做对选择题。
时间管理:三八理论
// 这一part是讲时间管理的老主题了,毕竟成功的人都讲究效率,谈到效率时间管理就是避不开的话题了。而在这里作者提到了他的三八理论的观点。
时间管理三八理论:每个人每天有公平的 24 个小时,第 1 个八小时用于睡觉、第 2 个八小时用于工作、第 3 个八小时用于自由支配。
但人与人的差距主要是由第 3 个八小时决定的,第 3 个 8 小时用于消费、交易还是投资有着非常大的人生差别。以下班空闲时间为例解释消费、交易、投资从而理解人生差异的不同:
下班空闲时间,用于消费,比如刷新闻,刷抖音,刷朋友圈,产生及时享受,没产生成长,钱还是那些钱,职位还是原来职位;
下班空闲时间,用于交易,接个外快,赚点辛苦钱,产生金钱,没产生成长,钱没多多少,职位却还是原来职位。
下班空闲时间,用于投资,以终为始,相信“慢慢来,成长最快”的认知,持续不断投入多维领域的学习,沉淀能力,获得成长,从成长中获得金钱,名誉的升级。
// 这里跟理财的观点类似,把我们的时间比喻金钱,时间的拥有者即我们对于“金钱”的策略是怎样的,就决定了我们是富人的还是穷人。如果日常中我们有这样一种惜时如金的观念,可能在面对前面提到的选择题时候会更作出更为正确的选择吧
“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只有找到了不被打扰的时间用于投资自己的成长才能发生复利效应。如果想从工作中省点时间,想从周末挤点时间用于学习,这叫成长的断崖。
我相信不能持续,学习必须是每日的必修课,必须是日拱一卒,持之以恒,有不断的输入,也有不断的输出,持续地沉淀,在关键时刻输出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获得能力认可。
// 看来时间管理和理财还真是一样的道理。后面提到了作者自己的日常作息时间,有牵扯到睡眠时间这个话题,让我当时翻看了之前关于睡眠时间的一篇科学文章,我们睡眠时间是以1.5小时作为周期,当我们睡眠时长是周期的倍数的话可能人会不那么疲惫(就像有人睡得少精力充沛而你睡那么多还依旧那么累)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用于投资自己的成长。
最重要的财富:注意力
让自己的注意力在不被打扰的时间里用在投资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时间是容器,注意力是武器,搭配得好,成长可期待。
// 这一part作者建议我们注意自己平时注意力的分配程度,让大部分注意力投资在自己的成长上,减少朋友圈,减少新闻娱乐投入。另外还需要培养和练习自己提升注意力的能力,方法也是前面提到的只字不差的阅读和高质量的输出(PPT或读书笔记)
所谓提升注意力就是专注在目标事务上,直到产出预期的结果。
拿结果手段:执行力
我也经常要求自己提升执行力,但一段时间后就主动放弃,后来我想通了一件事:每个人身体内至少有多个角色,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有两个角色,一个是投资者,投资自己的成长;另外一个是消费者,消费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很少关注自己成长。
我们一生一直在扮演这两个角色,互相博弈,成长者获胜持续成长,消费者获胜原地踏步。
但是,往往消费者获胜,因为消费者在消费时间和注意力去刷朋友圈、看新闻娱乐,做大家正在做的事情,感觉找到了归属感,安全感,大脑能立马获得及时的奖励。
而大脑又是控制我们思考和行为,一旦消费者占领了大脑,也就控制了我们日常的思考和行为。
// 因此开挂的人生,需要执行力和自律两大武器
执行力就是想明白,然后一步一步做下去。
贵人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身边缺少贵人,或者有贵人但离自己太远。产生这种认知离不开 4 个方面:
一是,自己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影响他人,导致缺乏主动沟通,长期沟通,沟通的延续性和习惯没有建立。
二是,自己心态问题,自己的心态若是不够积极正向,没有贵人敢进入你的思维空间,因为价值观不匹配,很难形成认知共识。
三是,职场原因,很多时候可能你的老板就是你的贵人,但是因为职场,因为上下级,碍于面子,碍于工作,不敢多交流,多请教。
四是,贵人来了又走了,有贵人帮你改变,帮你进步,但是自己不努力,抱着过去做事的心态和方法在职场上浪迹天涯,进步不明显,否定了他作为贵人的价值和意义。
// 就我个人而言,第一和第三点应该是我的致命伤
如果恰好有这么一位贵人,应该懂得珍惜,珍惜的主要方式是用成长回报他,因为你的成长在未来可以帮助他。
同时在平时需要建立有效沟通,首先让贵人真正地了解你,在确定贵人能够帮助你,影响你时,你应该大胆去承担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哪怕遇到委屈,遇到压力,遇到失败,要相信此时的你才是真实的你。
把求助看成一种交易,一种有着“巨大意义”的交易,你求助时,别人之所以愿意帮助你,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你的价值,这种价值帮助他确定了自己的价值(他有能力帮助你),或者未来你可以帮助他。
每个人应该都经历过,在你出手相助他人的那一瞬间,你得到了最重要的回报:你有能力帮助别人,同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未来可能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
帮助别人不是你赢我输,而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知识的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
// 我觉得跟我一样内向或是不太好意思有求于人的读者,真的太需要有这样的观点了
自我稳定性:让自我的容器变得强大,在受到挑战,职责,委屈时候能够容纳对方的批判,情绪。
自我灵活度:容忍对方的情绪后,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状态,因为相信一切问题源于自己,让自己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
自我疆界:当做出自我状态调整后,看事物的角度变了,能力提升了,自我的疆界在逐渐扩张。
自我力量:自我疆界扩张后,形成的成就感,会让自我的力量变得更强大。
自我组织力:当一个人在高压下感觉要散架的时候,或者被击溃而瓦解的时候能够自我重组。
// 堪称职场人员的自我修养
会议
我一般用 3 种角色参加:
-
作为参与者,认真聆听,快速提炼自己想表达的逻辑,然后参与讨论。
-
作为聆听者,仔细聆听,认真输入,在脑中组织思路,组织逻辑。
-
作为中断者,发现有些会议真的没有继续的必要了,出于好意,提示会议的重心或者结束会议。
参与会议讨论就是在模拟机器学习,通过正反馈来优化自己的逻辑和观点。
跳出舒适区
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困难和容易之间,我们总是习惯选择容易,但若选择困难,导致无法接受困难下的挑战我们还是会回到舒适区中。
要想在工作中达到心流状态,这项工作的挑战和你的技能必须形成平衡,如果工作的挑战大大低于你的技能,你会觉得工作很无聊。如果工作的挑战大大超出你的技能,你会感到焦虑。
需要让难度和技能正好匹配,在你接受挑战时你还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调动自己最高水平的技能,再稍微努力突破一点,你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心流的体验。
跳出舒适区就是进入学习区,平衡挑战和技能从而达到心流体验。
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不是某个岗位,某个角色,而是工作能力的提升。
时间换空间
成长无法急于求成,无法急功近利,唯有每日在不被打扰的时间中不断投资自己,通过不断输出确认自己成长上的不足,循环弥补不足之处。
通过把自己逼近成长临界点,然后跨过临界点的那一刻,自己立马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变化,自己的成长。
而自己一旦体会到成长,我们会把前一段时间的成长过程进行总结,抽象总结出自己的成长最佳实践,再次践行,把自己逼向下一个成长临界点,然后再次跨过去,以此反复循环,慢慢提升自己的多元能力,跨界能力。
所谓时间换空间,就是让我们无法看清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把注意力聚焦在当下,做成长该做的事。
总结
以上 10 个认知升级,分别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完成自我认知升级:
-
所谓直觉反射,就是通过大量的逻辑反复训练,提升自己的直觉准确性,从狭窄的 5% 进入广阔的 95%。
-
所谓以习为常,就是在触发条件发生进入下一个行为前,做对选择题。
-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用于投资自己。
-
所谓注意力,就是专注在目标事务上,直到产生期望结果。
-
所谓执行力,就是让自己先想明白,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
-
所谓贵人,就是能够持续陪你一起输出高质量内容的人。
-
所谓会议,就是模拟机器学习思路,通过参与讨论获得正反馈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
所谓跳出舒适区,就是先跳出,然后进入学习区,平衡挑战和能力达到心流的体验。
-
所谓职业规划,就是提升工作需要的能力。
-
所谓时间换空间,就是慢慢来,持之以恒,成长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