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会议
设想和目标
1.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当下校园霸凌现象日益尖锐,我们的软件基于此现象,旨在帮助青少年避免霸凌事件,助力其健康成长。
我们将基于AI技术根据使用的角色画像,为他们智能解答问题,提供情绪价值。并与其他的用户匹配为独特的“朋友圈”。
我们针对于青少年这一典型用户和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典型场景提供帮助青少年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
2.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原计划的功能做到,按照原计划时间交付,达到用户量。
3.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和我们预想的基本一致,我们离目标更近了。应该听取客户的建议,开发功能应有针对性,把功能做精。
计划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计划,对于计划我们开了scrum会议充分讨论,对于计划进行了细致地完善。
2.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持不同观点的大家分别将自己的观点提出,然后由组员进行讨论并进行质询,最后进行整合,挑出最适合的观点
3.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原计划的工作都做完了。
4.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大家就做好手头的事情一点点进行下去,项目总会按照计划完成。
5.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每项任务都有非常清楚的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6.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整个过程都按照了计划进行,因为项目比较小,所以并没有出什么意外。内容经过讨论和更改最终留下了最符合实际的,也就是现在的这个版本。
7.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我们组有预留缓冲区。有作用,在课业繁忙的时间段,我们将工作计划弹性安排,并没有影响完成的工期进度。
8.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计划很重要,计划指引着我们的工作,而不是看着工作进度去修改计划。我们会更加充分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更合身的计划。
9.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我们应该更科学地制定计划并完善功能。
资源
1.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有足够的资源。我们有配置足够的设备,有参考资料,有掌握较好的同学进行指导,有文笔较好的同学来设计文案宣传,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完成各项任务。
2.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由具有开发经验的同学来负责估计,再结合自身情况安排。精度还不错,虽有误差但是只有提早完成并没有时间不够的情况发生。
3.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测试所需要的资源都足够。低估了难度,真的需要领域相关的人来做这些事情,但是还好有在慢慢解决这个问题。
4.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没有了,大家都各司其职,尽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
5.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学以致用,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会在开发过程中收获很多。
变更管理
1.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知道,变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会议中讨论得出的,这样每个人都有所了解,一种是在突发情况下在群里通知,会@相关的人并得到回复。
2.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难度较大的非核心功能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推迟实现,而在需求中核心功能必须实现。
3.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没有,拿出了可以用来beta发布的版本,虽然对于alpha有所改进,但是还有许多功能待添加。
4.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没有制定应急计划,因为难以估计可能的变更。
5.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能够有效处理,我们每人身兼多职并同时掌握多项技能,大家可以及时补位。
6.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一是对项目有更精确的把控,特别是在项目初期确定需求的阶段,更明确需求以及需要产出的产品。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变更与意料之外工作的发生。二是更合理的安排任务,为时间比较紧张的人员安排较少的工作,这样可以预留出时间来响应变更。
设计/实现
1.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设计工作是第一阶段冲刺开始前两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最后由组长完成的,设计工作进行的很好,完成时间很及时,是很合适的人。
2.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有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是由负责设计的成员先完成一个方案,然后再讨论改进。这样效率比一味的讨论要高得多。
3.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没有运用上述工具帮助设计和实现,但是我们运用了燃尽图以及版本控制来辅助记录研发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及时的发现很多问题,并且及时作出修正,比较有效。
4.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光标跳转功能产生的bug最多,原因是思路方向有问题,发布之后发现输入后正确的提示,在没有进行输入时按确认健也会有,因为时间紧张没有测试所以没有想到。
5.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有两名同学进行代码复审。代码复审时缩减版的,基本确保代码符合代码规范,但是没有对输入安全、变量函数是否可替换等问题进行复审。
6.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学习使用单元测试来减少后期BUG的产生,特别是对逻辑复杂的功能。
测试/发布
1.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有负责测试的人员,但是在beta发布时依然没有制定具体的测试计划。团队里没有过于重视这个问题。
2.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我们beta发布是在课堂上进行了演示,还没有正式的验收测试。
3.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测试人员在不同配置的电脑上进行测试。
4.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没有进行测量并跟踪软件。测试工作是有用的,但是目前看来效率不及使用跟踪软件高,应该学习一下。
5.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没有意外发生。
6.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应该学会使用一些软件来辅助测试,这样会提高我们的效率。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组长提出现有角色,由组员进行选择,组员根据各自才能和喜好进行选择,由组长最终落锤。从最后的效果上来看,非常人尽其才。
2.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大家各有所长,相互扶持。
3.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在任务分配时,可以在会议上讨论自己的想法,由组长做出决定到底采用哪种方案。
4.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应该更加民主地听取大家的意见,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总结:
1.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处于CMM阶段
2.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处于规范阶段。
3.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比alpha中工作更加默契。
4.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急需提升产品竞争力,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反馈来对产品做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