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改变世界

【更】Android 属性系统

2011-12-06 19:42  shy.ang  阅读(5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有一篇写的不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6334a20100gllo.html

下面主要摘自此文。

Android为了存储关于全局系统设置的信息,使用一个系统属性公共缓冲区,这个缓冲去的内容时(属性,值)对的列表,对外提供get和set服务。属性区域相当于一般应用的配置文件。系统属性信息的代码位于/bionic/libc/include/sys/_system_properties.c中

属性系统初始化过程:init进程——>property_init()——>init_prpperty_area():

首先创建一个装载property的workspace,调用init_workspace(…)初始化。

 

workspace初始化时把”/dev/__properties__”文件映射到内存,然后workspace的data、size和fd都与该文件有关。workspace初始大小为32768。

然后接着初始化property_area,属性系统缓冲区包括两个部分:目录和内容。目录项结构和属性结构分别如下:

 struct prop_area {
    unsigned volatile count;
    unsigned volatile serial;
    unsigned magic;
    unsigned version;
    unsigned reserved[4];
    unsigned toc[1];
};

 struct prop_info {
    char name[PROP_NAME_MAX];
    unsigned volatile serial;
    char value[PROP_VALUE_MAX];
};

下图是我绘制的属性存储结构图

find函数的主要内容:
prop_area *pa = __system_property_area__;
unsigned count = pa->count;
unsigned *toc = pa->toc;
unsigned len = strlen(name);

while(count--) {
    unsigned entry = *toc++;
    if(TOC_NAME_LEN(entry) != len) continue;

    pi = TOC_TO_INFO(pa, entry);
    if(memcmp(name, pi->name, len)) continue;

    return pi;
}
    count是总共的属性数目,toc是属性目录的入口地址。以上循环中,entry是属性的偏移量,是个32位的整数,其高位字节存储的是属性名的长度,后24位存储的是属性在缓冲区里的偏移量。TOC_NAME_LEN就是取得目录项的高8位,而TOC_TO_INFO则是取得后24位,然后再加上属性缓冲区的入口地址,就得到具体属性的入口地址,然后再把类型转换为prop_info的指针,然后返回这个值。

还有个问题:系统属性的客户是如何获知__system_property_area__的位置呢?这些客户通过连接C库而能调用系统属性的各个API,但并不能自动获知系统属性缓冲区的地址,这个地址在每个客户进程装载时,都初始化为0。进程之间可以共享代码,但并不自动共享数据,除非程序做些特殊的处理,比如使用共享内存。此处利用了二进制文件(可执行文件或者库)的init段,即把一些必须的初始化代码,比如C++对象的构造函数,放在这个init段里,每次动态连接或装载二进制文件时,就首先执行这个初始化段。

    gcc提供了constructor属性来指示把代码放在init段里。system_properties的缓冲区地址,是在bionic libC库的init段里被确定的。文件libc_init_dynamic.c的__libc_prenit函数调用了__libc_init_common, 后者又调用了__system_properties_init,最后这个函数确定__system_property_area__的地址。而函数__libc_prenit被给予属性constructor:

    void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 __libc_prenit(void);

    这样在bionic libc动态库被装载时,系统属性缓冲区地址就被确定了,后续的API调用就能找对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