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xx

导航

流程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摘要

在最近不到十年间,一提到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没有什么能比流程这两个字更多涌入我们的耳鼓,挂在我们的嘴边。"流程",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时髦的语言之一。可是,当我们反问我们自己:到底什么是流程?更进一步反问:流程和企业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关系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的。流程到底是什么?

核心业务流程的基本界定是:给企业带来收益和利润,带来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是利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能带来价值增值的业务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业务为核心业务。考察一个业务是不是核心业务,基本的标准是看这个业务是不是在从客户到客户(Customer to Customer:C2C)这个流程价值链上。而为核心业务提供平台支持(制定规则和政策体系)和提供服务(如,薪酬发放服务、招聘服务、财务报销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知识产权申请服务等)的则是支持业务流程。

本文通过对流程的实质、流程的概念,以及流程的体系分析,对企业进行深度解剖后发现,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对业务流程的本质理解,对内在关系和有机整体的理解。并且,在对流程本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将培育出业务规划设计和业务实施运营的能力体系。而且这种能力体系要尽可能形成模型、模(组)块、模板,并尽可能内嵌在信息化系统中。

为了深入完整论述以上观点,并对多个流程的层级进行细致分析,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文中多处实际案例,并结合多年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经验,使枯燥的理论清晰易懂。

流程实质

在谈论抽象流程概念之前,最好是先具象流程的实践,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谈谈流程的实质。

不久前,一家工厂的采购部发现一起采购员内外串通的违法事件,肇事者是采购部一名仅仅入厂2年的年轻大学生。当这个采购员开始有意破坏采购操作流程的时候,这家工厂的财务控制流程没有发挥作用,ERP系统没有发挥预警、报警和拉闸作用,法律部门的业务监控流程还是空白,企业的员工道德教育流程形同虚设。结果,这位员工在违规操作过程中,没有碰到任何防火墙,迅速冲破了法律底线。这个案例充分说明,这家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亲身考察这家企业,我发现,绝大多数地方有操作和执行流程,但缺少对流程的评价流程,缺少对流程的控制流程,几乎没有对流程进行管理的流程。一个不完整的流程,就是一个脆弱的、很容易被破坏的、不起作用的流程。其实,就这个事件,你还可以向更深处思考:如果我们的流程是一个可控的和完整的体系,这位还很年轻的员工在冲到第一道防火墙的时候,他就会受到教育,就会警醒,就知道什么是采购部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底线,就知道冲破采购底线的成本会有多大。反转过来,他就有可能被这个流程体系塑造成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采购工程师.

辩证的看,事实上,企业中的任何人都是通过组织做事情。这个事情就是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也是由人设计,由人创造的;反过来业务流程也在塑造人。即使是提交一份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也是在做业务流程。

当他的报告第一次被打回时,他知道他必须要到销售第一线,到终端的零售店,到代理商,到大客户,到虚拟的在线商城那里去做具体的行业分析。当他的报告第二次被打回时,他发觉还应该对公司的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的分析:竞争对手的某一款产品为什么能卖出10万台,而公司的同类产品却只卖出5千台。当他的报告被第三次被打回来时,他被告知还缺乏翔实的客户细分分析:为什么只有5千个用户,而不是10万个用户买公司的产品。当他的报告被第四次打回来时,他自己都已经悟出来,前面的所有分析都很有必要,但是没有灵魂。

因为报告中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做这个分析,客户到底想要什么,定位是什么。当他最终用心血写成的这个报告被接受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实践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在这个艰苦的流程实践中他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不是一个空洞的哲学概念,而是企业中每一个具体员工业务能力提升的总和。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案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大约6年时间的员工。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停留在仅仅考虑个人能力提升的范畴,而是进一步去研究企业整个销售和市场的流程,并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反映优化其中的流程。在这种场景下,这位员工自己感觉,他的能力得到了更高的升华。其实,一个伟大的企业就是要追求这种境界,就是要通过业务流程造就大批有这样素质和能力的员工。

流程的实质是什么?

流程是有灵魂的

流程的灵魂就是流程的目标,就是流程的追求。和战略的制定一样,在流程设计和流程建设上,我们也要不断追问,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流程,制定这个流程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它是为扩大市场份额,还是为降低流程成本,还是为节省流程时间?

流程是有价值观的

一个好的流程,当它非常简洁的时候,它体现了一种效率的理念;当它对任何人都有同等的制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时候,它体现出一种公平的理念;当它阻挡住可能出现风险的时候,它体现出一种公开透明的理念。在企业的流程再造或流程优化中,尤其是领导者在设计流程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流程的价值观是什么,否则设计出来的流程,可能适得其反

流程是有结构的

流程结构的顶端是流程战略,然后是战略决定的高阶决策性流程,再往下是管理型流程,底层是岗位操作级流程。再往下是流程的系统化,就是流程被内嵌到信息系统中,成为一种带强制性的,必须执行的东西。流程结构的原则是高阶决定低阶,低阶对高阶决策有沟通和反馈的作用。建立流程结构的好处是,知道你的某个具体流程的定位,它与其它流程的关联关系,这样能确保流程设计的方向性和整体性

流程讲究端到端

流程的最根本要求是从客户到客户。这个客户主要体现为企业的外部客户,体现为给企业带来订单,带来收益的企业和个人。但也可以理解成是企业的内部客户,是企业的流程的上游和下游。强调端到端是强调流程的服务水平,强调流程能否提供增值性服务。一个流程不能对企业的客户提供增值性价值,那么这个流程有存在的必要吗?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企业,流程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的、永不停息、不断优化的历史过程。尤其是那些着眼于企业基础能力建设的流程,更是如此。这种历史思维,可能带来的认识论上的后果是,流程建设短期内难以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起到推进作用,而流程的问题每天都在发生。由于事件驱动,问题常常得不到及时和根本的解决。如同历史有3千年前的历史,也有昨天刚刚结束的历史;未来有10年长期规划,也有一个季度的短期预测一样,流程建设也是一个长短结合的体系。基础能力建设的流程如果是三峡大坝,需要建设十几年。但长江水不能被阻隔,长江航运不能停。怎么办?那就通过修建临时围堰和建造临时性船闸来解决。就是说,流程必须瞄准解决问题,不成熟可以逐步成熟,但一定要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成熟。而且流程也是有里程碑的,一些阶段性可以见效的流程同样不能被忽视。

我们的很多同事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仅仅把流程当做我们可配置工具的一项产物,常听说"不就一个流程嘛!",听起来好像很得意我们流程设计工具的强大和支撑平台的灵活。却忽视了流程最重要的业务特性。我们给客户实现的是一个业务,而不仅仅是一个流程。通过可监控、可度量的信息化手段为业务的正常运作保驾护航。试想如果每一个流程都是清晰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规范的。每一项操作都是按规章办事,那么企业那么多管理黑洞还会存在吗?流程解决无纸化、提升效率仅仅是我们产品功能的很小一部分。我们产品更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企业的内部管控能力,提升整个企业的协调运作能力,提升业务的支撑能力。

posted on 2010-07-26 09:52  舒秀宣  阅读(2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