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旧式安装
cpu架构X86_64 主板支持UEFI
工具准备
1.Arch Linux Live
https://mirrors.aliyun.com/archlinux/iso/latest/archlinux-x86_64.iso?spm=a2c6h.25603864.0.0.578c6488N8teka
2.写入工具
https://github.com/pbatard/rufus/releases/download/v4.1/rufus-4.1.exe
3.U盘
随意
基本安装
分区
1. 查看当前可用存储设备
fdisk -l
2. 选择设备
fidsk /dev/<设备名>
command (m for help)
p 打印出当前设备信息
g 格式化当前设备为gpt格式 ///uefi引导的话硬盘要用gpt格式
n 创建分区
(1) n (创建引导分区)
(标号 默认1)
(起始地址 默认)
+512M(截止地址 用 +512M ,直接分配大小,地址换算太麻烦,大小为260-512M))
(2) n (创建缓存分区)(先创建缓存分区后面主分区大小号好分配)
3 (标号 最好切换到3)
(起始地址 默认)
+1G (截止地址 这个自己看512M以上就行)
(3) n (创建主分区)
2 (标号 默认2)
(都默认就行)
w 写入分区命令(已自动退出工具,要时刻注意当前位置)
3.设置文件系统
fdisk -l 查看设备
引导分区 mkfs.fat -F32 /dev/<分区名>
主分区 mkfs.ext4 /dev/<分区名>
虚拟内存分区 mkswap /dev/<分区名>
启用虚拟内存 swapon /dev/<分区名>
连接镜像服务器
systemctl stop reflector ///关闭自动选择镜像,帮倒忙的工具
联网
查看网卡
ip link
启用无线网卡
IP link set <网卡名称> up
连接wifi
wpa_passprase <wifi名称> <密码> > internet.conf
wpa_supplicant -c internet.conf -i <网卡> & (加&,让它在后台运行,不然你什么都干不了)
dhcpcd & (动态分配地址)
更改live的镜像地址
vim /etc/pacman.d/mirrorlist ///编辑 /etc/pacman.d/mirrorlist
///vim 使用方式自己搜,会插入模式和保存退出就行)
///把国内镜像源移到前面
写入内核
挂载分区 mount /dev/<主分区> /mnt
创建引导文件夹 mkdir /mnt/boot/efi
挂载 mount /dev/<引导分区> /mnt/boot/efi
写入内核 pacstrap /mnt linux linux-firmware base base-devel
///Linux社区版内核,Linux-firmware硬件驱动包,base、base-devel基本软件包
设定设备空间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让设备自动挂载
设置引导
arch-chroot /mnt ///进入系统 (注意当前位置)
/// 此时不必配置网络,可能是类似于终端的机制吧,操作者还是处于live系统的
pacman -S grub efibootmgr <amd/intel>-ucode vim ///必备
///grub efibootmgr设置引导的工具
///amd-ucode 微码工具,用于cpu更新
///vim 编辑器
vim /etc/pacman.d/mirrorlist ///更改镜像源,应该会自动从live导入,不过还是看一眼最好
pacman -S archlinux-keyring ///更改镜像源后记得重新导入密钥
vim /etc/default/grub //去掉最后一行的注释,就那个=flase的那个
grub-mkconfig > /boot/grub/grub.cfg
grub-install --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efi
///设置引导
网络工具
///网络工具备好,pacman之前的包里有,这两有了后面什么都有了
pacman -S wpa_supplicant dhcpcd
完结撒花,可以跑起来了,一定要看另一篇Arch基础配置,配置这一块坑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