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urrent Neural Network[CTC]


0. 背景

1. CTC原理


图 CTC结构图

CTC是看似和HMM有些联系,然后也采用DP来进行求解,将CTC结构图中<RNN输出,CTC层>单独拿出来,得到如下形式:

图 用前向-后向算法计算CTC
上图如CTC结构图,

  • 最开始只能以(-)或者标签序列中第一个字符开始,即这里的t=1时,是{(-),(C)};
  • 在结尾也只能以(-)或标签序列中最后一个字符结束,即这里的t=T时,是{(-),(T)};

所以,在所有的路径中,只有开始和结束的点算是确定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最开始和结束的空白符,分别是t=1的最开始空白符和t=T的结束空白符

训练tricks:

  • 1 - 标点符号:在建立数据集的时候,需要将中文的如[,.' ";:]等标点符号换成英文的,或者反过来,不要有两份一样的,因为目前不论是attention_ocr还是ctc都算是象形文字,所以模型看到中文分号和英文分号,总觉得是同一个东西,所以会分错;
  • 2 - 训练集:在建立数据集的时候,因为ctc_loss中有个sequence_length,所以,为了增加数据分布一致性和ctc的效率,最好先对图片对应的文字进行长度排序,比如前面100个样本的label都是小于5的字符串;后面100个都是小于10的字符串;后面100个都是小于15的字符串,等等。
  • 3 - batch间独立,batch内相等:在读取数据的时候,同一个batch中因为图片大小需要相同,而如果是全卷积网络,是可以让不同batch之间独立的。所以图片的缩放可以按照batch之间各自决定。比如第一个batch 读取长度小于5的label和图片,将其缩放到100*32;第二个读取长度小于10的label和图片,将其缩放到200*32;
  • 4 - 训练集双尾问题:为了数据的平衡性,需要将数据集中出现次数特别少的和出现次数特别多的label的样本删除,保证每个字符的频率都适中;

ps:字库可以去搜狗输入法上下载,然后将scel转换成txt,然后就能接着生成自己需要的了
ps:关于CRNN模型的训练集问题:

文字图片生成

'''在其中的colorize3_poisson.py中'''
l_out =  blit_images(l_normal.color,l_bg.color.copy())

'''等同于http://www.learnopencv.com/seamless-cloning-using-opencv-python-cpp/
    这里实现的泊松图像编辑中的混合模式,
    所以整个项目中的poisson_reconstruct.py脚本可以删除'''
obj = l_normal.color
bgi = l_bg.color.copy()
mask = 255 * np.ones(obj.shape, obj.dtype)
width, height, channels = bgi.shape
center = (height//2, width//2)
mixed_clone = cv2.seamlessClone(obj, bgi, mask, center, cv2.MIXED_CLONE)
l_out = mixed_clone

在使用合成代码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如:
增加新背景图片用此合成的去做ocr
文字合成后属性问题
文本角度文本角度得到更大的文字更长的字调整字符间距
对比度问题
文本颜色渲染渲染问题调整生成的文字的对比度文字与背景对比度
图片分割问题
图片分割替换ucm
depth2xyz的bug生成裁剪的单词图片pt和px的问题文字在放置的时候区域的选择-lee平面上生成文字字符频率的意义
取消坡度粘贴:随机生成每个图片的depth即可,然后将plane2xyz中z = np.ones_like(z)*-0.1,使得该函数失效,每一个点的z轴高度一致,然后删除place_text中2个透视映射homography函数
整个图片都作为背景区域:将图片的seg修改为整个图片大小,然后计算其中的像素点,格式如原来。然后将get_text_placement_mask中place_mask前面加一句ROW=W;COL=H,使得每次都选取整个图片。

建议:可以在batch获取的时候,先统一高resize成32,然后取batch中最长的那个width为准,其他不足的以雪花点不全(先生成一个imgW*32的雪花点矩阵,且imgW很长)。从而防止图像失真。

猜测:上面的几个链接中,是先训练2个字的语料,然后逐渐上升到10个字的语料(虽然里面也有人说直接训练10个字的语料,这不是重点)。不过实际做inference的时候,该模型却能对应15甚至20个字的图片进行预测。所以个人猜测,是不是其实本身学习的也还是一种映射机制,即只是为了让整个模型能够将某些图像对应成某个字:

如上图中几个国字,因为“象形”,所以其实是为了学习不同背景,不同形状下的对应关系,所以其实背景的复杂程度加上字体本身的变化,颜色等等,才是数据集建立的关键,而lstm本身读取语料的语义虽然有纠错功能,不过却并不是识别的本质?

posted @ 2017-12-14 11:14  仙守  阅读(1890)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