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to Rank:pointwise, pairwise, listwise 总结

值得看:

刘铁岩老师的《Learning to Rank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和李航老师的《Learning to rank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https://blog.csdn.net/lipengcn/article/details/80373744

1、概述
1.1 Ranking
Ranking 模型可以粗略分为基于相关度和基于重要性进行排序的两大类。
早期基于相关度的模型,通常利用 query 和 doc 之间的词共现特性(如布尔模型)、VSM(如 TFIDF、LSI 等)、概率排序思想(BM25、LMIR 等)等方式。
基于重要性的模型,利用的是 doc 本身的重要性,如 PageRank、TrustRank 等。
这里我们关注基于相关度的 ranking。

相关度的标注

  • 最流行也相对好实现的一样方式时,人工标注 MOS,即相关度等级。
  • 其次是,人工标注 pairwise preference,即一个 doc 是否相对另一个 doc 与该 query 更相关。
  • 最 costly 的方式是,人工标注 docs 与 query 的整体相关度排序。

评估指标
即评估 query 与 docs 之间的真实排序与预测排序的差异
大部分评估指标都是针对每组 query-docs 进行定义,然后再在所有组上进行平均。常用的基于度量的 ranking 错误率如下

  • MAP

首先,suppose we have binary judgment for the documents, i.e., the label is one for relevant documents and zero for irrelevant documents,定义docs 排序列表 π 中位置 k 的 precision 为

 

其次,令 m 为该 query 对应的 docs 数量,m_1 为该 query 对应的标签为1的 docs 数量,则有 average precision(AP)为

 

最后,对所有 query 求得 AP 进行平均,即得到 MAP。

  • NDCG

首先,Discounted cumulative gain (DCG)考量了 relevance judgment in terms of multiple ordered categories,以及对位置信息进行了折扣考量。定义 docs 排序列表 π 中位置 k 的 DCG 为

 

 

其中,函数 G 是 对应 doc 的 rating 值,通常采用指数函数,如 G(x)=2^x-1,函数 η 即位置折扣因子,通常采用 η(j)=1/log(j+1)。
其次,对 DCG@k 进行归一化,规整到0-1,Z_k 表示 DCG@k 的可能最大值,从而有 NDCG

 

可以发现,这些评估指标具备两大特性:

基于 query ,即不管一个 query 对应的 docs 排序有多糟糕,也不会严重影响整体的评价过程,因为每组 query-docs 对平均指标都是相同的贡献。
基于 position ,即显式的利用了排序列表中的位置信息,这个特性的副作用就是上述指标是离散不可微的。
一方面,这些指标离散不可微,从而没法应用到某些学习算法模型上;另一方面,这些评估指标较为权威,通常用来评估基于各类方式训练出来的 ranking 模型。因此,即使某些模型提出新颖的损失函数构造方式,也要受这些指标启发,符合上述两个特性才可以。这些细节在后面会慢慢体会到。

 

1.2 Learning to Rank
Learning2Rank 即将 ML 技术应用到 ranking 问题,训练 ranking 模型。通常这里应用的是判别式监督 ML 算法。经典 L2R 框架如下

 

 

 


特征向量 x 反映的是某 query 及其对应的某 doc 之间的相关性,通常前面提到的传统 ranking 相关度模型都可以用来作为一个维度使用。
L2R 中使用的监督机器学习方法主要是判别式类。
根据上图的基本元素(输入空间、假设空间、输出空间、损失函数)方面的差异,L2R可以分为三大类,pointwise 类,pairwise 类,listwise 类。总结如下,后面章节将进行详细说明。

 


2、Pointwise Approach
2.1 特点
Pointwise 类方法,其 L2R 框架具有以下特征:

  • 输入空间中样本是单个 doc(和对应 query)构成的特征向量;
  • 输出空间中样本是单个 doc(和对应 query)的相关度;
  • 假设空间中样本是打分函数;
  • 损失函数评估单个 doc 的预测得分和真实得分之间差异。

这里讨论下,关于人工标注标签怎么转换到 pointwise 类方法的输出空间:

  • 如果标注直接是相关度 s_j,则 doc x_j 的真实标签定义为 y_j=s_j
  • 如果标注是 pairwise preference s_{u,v},则 doc x_j 的真实标签可以利用该 doc 击败了其他 docs 的频次
  • 如果标注是整体排序 π,则 doc x_j 的真实标签可以利用映射函数,如将 doc 的排序位置序号当作真实标签

根据使用的 ML 方法不同,pointwise 类可以进一步分成三类:基于回归的算法、基于分类的算法,基于有序回归的算法。下面详细介绍。

 

2.2 基于回归的算法
此时,输出空间包含的是实值相关度得分。

采用 ML 中传统的回归方法即可。

 

2.3 基于分类的算法
此时,输出空间包含的是无序类别。

对于二分类,SVM、LR 等均可;对于多分类,提升树等均可。

 

2.4 基于有序回归的算法
此时,输出空间包含的是有序类别。

通常是找到一个打分函数,然后用一系列阈值对得分进行分割,得到有序类别。采用 PRanking、基于 margin 的方法都可以。

 

2.5 缺陷
回顾概述中提到的评估指标应该基于 query 和 position,

  • ranking 追求的是排序结果,并不要求精确打分,只要有相对打分即可。
  • pointwise 类方法并没有考虑同一个 query 对应的 docs 间的内部依赖性。一方面,导致输入空间内的样本不是 IID 的,违反了 ML 的基本假设,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这种样本间的结构性。其次,当不同 query 对应不同数量的 docs 时,整体 loss 将会被对应 docs 数量大的 query 组所支配,前面说过应该每组 query 都是等价的。
  • 损失函数也没有 model 到预测排序中的位置信息。因此,损失函数可能无意的过多强调那些不重要的 docs,即那些排序在后面对用户体验影响小的 doc。


2.6 改进
Pointwise 类算法也可以再改进,比如在 loss 中引入基于 query 的正则化因子的 RankCosine 方法。

 

3、Pairwise Approach
3.1 特点
Pairwise 类方法,其 L2R 框架具有以下特征:

  • 输入空间中样本是(同一 query 对应的)两个 doc(和对应 query)构成的两个特征向量;
  • 输出空间中样本是 pairwise preference;
  • 假设空间中样本是二变量函数;
  • 损失函数评估 doc pair 的预测 preference 和真实 preference 之间差异。

这里讨论下,关于人工标注标签怎么转换到 pairwise 类方法的输出空间:

  • 如果标注直接是相关度 s_j,则 doc pair (x_u,x_v) 的真实标签定义为 y_{u,v}=2*I_{s_u>s_v}-1
  • 如果标注是 pairwise preference s_{u,v},则 doc pair (x_u,x_v) 的真实标签定义为y_{u,v}=s_{u,v}
  • 如果标注是整体排序 π,则 doc pair (x_u,x_v) 的真实标签定义为y_{u,v}=2*I_{π_u,π_v}-1

3.2 基于二分类的算法
pairwise 类方法基本就是使用二分类算法即可。

经典的算法有 基于 NN 的 SortNet,基于 NN 的 RankNet,基于 fidelity loss 的 FRank,基于 AdaBoost 的 RankBoost,基于 SVM 的 RankingSVM,基于提升树的 GBRank。

3.3 缺陷

  • 虽然 pairwise 类相较 pointwise 类 model 到一些 doc pair 间的相对顺序信息,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回顾概述中提到的评估指标应该基于 query 和 position,
  • 如果人工标注给定的是第一种和第三种,即已包含多有序类别,那么转化成 pairwise preference 时必定会损失掉一些更细粒度的相关度标注信息。
  • doc pair 的数量将是 doc 数量的二次,从而 pointwise 类方法就存在的 query 间 doc 数量的不平衡性将在 pairwise 类方法中进一步放大。
  • pairwise 类方法相对 pointwise 类方法对噪声标注更敏感,即一个错误标注会引起多个 doc pair 标注错误。
  • pairwise 类方法仅考虑了 doc pair 的相对位置,损失函数还是没有 model 到预测排序中的位置信息。
  • pairwise 类方法也没有考虑同一个 query 对应的 doc pair 间的内部依赖性,即输入空间内的样本并不是 IID 的,违反了 ML 的基本假设,并且也没有充分利用这种样本间的结构性。

3.4 改进
pairwise 类方法也有一些尝试,去一定程度解决上述缺陷,比如:

  • Multiple hyperplane ranker,主要针对前述第一个缺陷
  • magnitude-preserving ranking,主要针对前述第一个缺陷
  • IRSVM,主要针对前述第二个缺陷
  • 采用 Sigmoid 进行改进的 pairwise 方法,主要针对前述第三个缺陷
  • P-norm push,主要针对前述第四个缺陷
  • Ordered weighted average ranking,主要针对前述第四个缺陷
  • LambdaRank,主要针对前述第四个缺陷
  • Sparse ranker,主要针对前述第四个缺陷

4、Listwise Approach
4.1 特点
Listwise 类方法,其 L2R 框架具有以下特征:

  • 输入空间中样本是(同一 query 对应的)所有 doc(与对应的 query)构成的多个特征向量(列表);
  • 输出空间中样本是这些 doc(和对应 query)的相关度排序列表或者排列;
  • 假设空间中样本是多变量函数,对于 docs 得到其排列,实践中,通常是一个打分函数,根据打分函数对所有 docs 的打分进行排序得到 docs 相关度的排列;
  • 损失函数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和评价指标相关的,还有一类不是直接相关的。具体后面介绍。

这里讨论下,关于人工标注标签怎么转换到 listwise 类方法的输出空间:

  • 如果标注直接是相关度 s_j,则 doc set 的真实标签可以利用相关度 s_j 进行比较构造出排列
  • 如果标注是 pairwise preference s_{u,v},则 doc set 的真实标签也可以利用所有 s_{u,v} 进行比较构造出排列
  • 如果标注是整体排序 π,则 doc set 则可以直接得到真实标签

根据损失函数构造方式的不同,listwise 类可以分成两类直接基于评价指标的算法,间接基于评价指标的算法。下面详细介绍。

4.2 直接基于评价指标的算法

  • 直接取优化 ranking 的评价指标,也算是 listwise 中最直观的方法。但这并不简单,因为前面说过评价指标都是离散不可微的,具体处理方式有这么几种:
  • 优化基于评价指标的 ranking error 的连续可微的近似,这种方法就可以直接应用已有的优化方法,如SoftRank,ApproximateRank,SmoothRank
  • 优化基于评价指标的 ranking error 的连续可微的上界,如 SVM-MAP,SVM-NDCG,PermuRank
  • 使用可以优化非平滑目标函数的优化技术,如 AdaRank,RankGP

上述方法的优化目标都是直接和 ranking 的评价指标有关。现在来考虑一个概念,informativeness。通常认为一个更有信息量的指标,可以产生更有效的排序模型。而多层评价指标(NDCG)相较二元评价(AP)指标通常更富信息量。因此,有时虽然使用信息量更少的指标来评估模型,但仍然可以使用更富信息量的指标来作为 loss 进行模型训练。

4.3 非直接基于评价指标的算法
这里,不再使用和评价指标相关的 loss 来优化模型,而是设计能衡量模型输出与真实排列之间差异的 loss,如此获得的模型在评价指标上也能获得不错的性能。
经典的如 ,ListNet,ListMLE,StructRank,BoltzRank。

4.4 缺陷

  • listwise 类相较 pointwise、pairwise 对 ranking 的 model 更自然,解决了 ranking 应该基于 query 和 position 问题。
  • listwise 类存在的主要缺陷是:一些 ranking 算法需要基于排列来计算 loss,从而使得训练复杂度较高,如 ListNet和 BoltzRank。此外,位置信息并没有在 loss 中得到充分利用,可以考虑在 ListNet 和 ListMLE 的 loss 中引入位置折扣因子。

5、总结
实际上,前面介绍完,可以看出来,这三大类方法主要区别在于损失函数。不同的损失函数制约了不同的模型学习过程和输入输出空间。

 

posted @ 2019-12-05 14:21  山竹小果  阅读(35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