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的后面,作者谈到了竞争。他们在做着相同的事,又都有各自的算盘。他们一面打压对手的优势,一面又借助对手和同盟的力量来削弱自己的劣势或者补充实力。这就是纵横吧。不过,这里我可能还很遥远。

  还有一句话,我颇有感触。作者会把客户的数量以及耐心当做(客户)成本来计算。其实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很多人都会忽略,即使这些被认为刻意的放大和忽略。比如你打电话给别人,有多少次考虑过对方在干什么?就好像在开发的过程中,大家都没有想过客户的心思。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思考方法。其实,我现在还是属于自下而上的,我会先考虑小的功能,它如果需要什么消息,产生什么消息,再编写与其相关的函数。这并不难和麻烦,因为过程再繁琐,都是我一个人的,我不需要和别人沟通和解释。但我估计涉及到工程的话。就需要自上而下了,首先的需要分析,设计,预算什么的。统统想好和客户好解释,队友也好理解。

  随着UML的学习深入,我对其的理解也在加深。我的感觉就是,这真不是一个好完成的视图和word文档。而且就算是阅读理解起来也是十分的麻烦。为什么非得用UML啊,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了吗?我知道没有。。。

  目标和质量的矛盾,开发人员经常不归咎于自己。不谈工程来说,人们可能就不喜欢承认自己错误。目标可能在平衡中确立,但质量却要在过程中控制。客户要求质量数为100%的话,开发人员需要120%的时间和100%的资源实现。但因为某种原因,开发人员只拿出了80%时间和资源做到了自己以为的100%的质量,但在客户眼里可能也就70%。是谁的错?开发人员不负责吗——他们十分想留住你的注意力?是交流上的障碍,信息的流失吗——我们有很多占更多精力的建模。所以作者说目标大,不好实施,无法平衡,客户也不愿意降低协议目标和要求。我要求100分,你再不济也能来个80分,我要只要求80分,你没准就只能到达70了。要是我会这么想。

  作者在解释枝节这个名词,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它。枝节是技术和方法的支部,与细节不一样。听作者的意思,很多人都会弄不懂这两个词的意思吧。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最后一段告诉我,只分一二三四声不叫伦平仄。颠覆了我的世界观。说到这些,是想告诉大家不要拘泥于古今,这个那个的区别。要灵活运用技术,技巧方法原理,灵活变通,回避错误。

  后面有很多外国朋友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大多都在说要注重思考,领悟什么的。有一个人叫Aimingoo,他说:

  我们做事,总是做到后来才发现道理与专家们说的是一样的。我读书的时候,以及在Coder的一个很长的阶段,也是很排斥“专家”和“理论”的。但现在我却在思考理论的东西。

  这可能与我之前的读后感所说的一样。现在看专家说的话讳莫如深,摸不到头脑,没有意思。但可能多少年后我会理解这些话,肯定这些话,说出这些话吧。

posted on 2015-11-11 22:28  消失。  阅读(12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