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上了本学期的第一节java课程。课件上说了一些学习java的基本思想。举了个“愚公移山”的例子。这可能就像刚接触一门新的语言,来练习输出“HelloWorld”一样,已成惯例。

  “愚公移山”的这个例子引用于大道至简这本书。我几个月前在老师的推荐下就读了一遍,感受还是有些的。整篇不长的文章,移山的工程与编程的分工几乎一致。以下:

  原始的需求——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项目沟通的基本方式——聚室而谋曰;

  项目的目标——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技术方案——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名技术人员和一名工程管理人员——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外协人员——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工程的实现程序——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分支结构——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完成条件——山不加增。

 

  这里包含了编程的精义,就是“再难啃的骨头也是可以通过人和人的分工一点一点啃完的。”此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说的“大白话”。

  理解是理解了,不过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觉得不对的地方。故事和现实,也就是理想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些出入的。比如说,愚公没有考虑子子孙孙的意愿,他们会不会因不愿意而放弃这庞大的工程或在劳动中死于非命。如果子孙们在这种情况下都死了,那么工程也就是循环也就提前终止。程序员不愿意,跳槽,可以再招人,愚公可不行。

  问题想深了,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反过来一想,我的想法也有点牵强,用愚公移山的例子作比喻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接下来,书中有提到了技术员的基本素质:折衷。折衷意味着判断事物的准则。好像谁心里都有衡量事物的一把尺子吧,如此说来,岂不是谁都可以做程序员了?只要他会一种语言。

  这样,就又提到了语言。以前再帖子中看到程序员们都在维护自己喜欢的语言,什么java好,PHP好的。不过作为半个局外者,我还是感觉语言各有各的优势,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种语言正在被使用呢?

  书中说:程序 算法 语言。这个等式几乎在每节理论课上都会被提到。而我自己在编程时也感受到了算法的重要性。算法不好的话,一个简单的问题电脑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运行的出来。又或者是,时间不长,而别人用了几十行,我却用了几百行。所以一下子就能想出一个很好的算法,一方面是依赖于先天的思维逻辑,另一方面就是后天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很庆幸,我自己的脑子没有被僵尸吃掉。

  说到底,我还不了解java,也不清楚工程的具体含义。提前被告知那么多,提前想了那么多,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未来的路还是要自己欣赏的。对此,我很期待。

posted on 2015-09-17 16:17  消失。  阅读(20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