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icorn 部署flask项目

1、简介

  flask 自带的web服务器可用于开发环境运行调试,不适合部署在生产环境,无法满足线上的性能要求。当使用app.run(host = '0.0.0.0',port=6000)启动时,flask框架会有一段 WARNING: This is a development server. Do not use it in a production deployment. Use a production WSGI server instead.

 

先介绍下几个概念,方便理解使用 wsgi server 部署的意义:

  • WSGI: 全称是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web服务器网关接口),它是一种规范,它是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它的作用就像是桥梁,连接在web服务器和web应用框架之间。
  • uwsgi: 是一种传输协议,用于定义传输信息的类型。
  • uWSGI: 是实现了uwsgi协议WSGI的web服务器。

gunicorn是一个python WSGI http server,我们这里采用它做 wsgi 服务器,来部署flask程序。

 

2、模块安装

pip install gunicorn

 

3、启动命令

3.1 命令行配置 gunicorn 参数

gunicorn 命令启动程序比较简单。以下面 main.py 为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methods=['GET'])
def hello_world():
    return '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host='0.0.0.0', port=6000)

运行命令:

gunicorn -w 5 -b 0.0.0.0:6000 main:app

解释下参数含义:

  • -w :表示工作进程数
  • -b :访问地址和端口
  • main :flask启动python文件名
  • app  :脚本中创建的Flask对象名

 

注意:1、windows系统会报错: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fcntl',原因是 gunicorn 不支持windows,在 linux 上可正常运行。

     2、若遇到flask启动后,访问请求很慢,一般是 gunicorn 和 flask-socketio 版本不兼容,找到对应版本即可,我安装的都是最新版,没有问题。

 

3.2 文件配置 gunicorn 参数

3.2.1进程+线程模式

根目录新建配置文件 config.py

# 是否开启debug模式
debug = True
# 访问地址
bind = "0.0.0.0:6000"
# 工作进程数
workers = 2
# 工作线程数
threads = 2
# 超时时间
timeout = 600
# 输出日志级别
loglevel = 'debug'
# 存放日志路径
pidfile = "log/gunicorn.pid"
# 存放日志路径
accesslog = "log/access.log"
# 存放日志路径
errorlog = "log/debug.log"
# gunicorn + apscheduler场景下,解决多worker运行定时任务重复执行的问题
preload_app = True

 运行命令:

gunicorn -c config.py main:app

看到以下信息表示启动成功

 

配置文件参数详解:

-c CONFIG    : CONFIG,配置文件的路径,通过配置文件启动;生产环境使用;

-b ADDRESS   : ADDRESS,ip加端口,绑定运行的主机;

-w INT, --workers INT:用于处理工作进程的数量,为正整数,默认为1;

-k STRTING, --worker-class STRTING:要使用的工作模式,默认为sync异步,可以下载eventlet和gevent并指定

--threads INT:处理请求的工作线程数,使用指定数量的线程运行每个worker。为正整数,默认为1。

--worker-connections INT:最大客户端并发数量,默认情况下这个值为1000。

--backlog int:未决连接的最大数量,即等待服务的客户的数量。默认2048个,一般不修改;

-p FILE, --pid FILE:设置pid文件的文件名,如果不设置将不会创建pid文件


--access-logfile FILE   :  要写入的访问日志目录

--access-logformat STRING:要写入的访问日志格式

--error-logfile FILE, --log-file FILE  :  要写入错误日志的文件目录。

--log-level LEVEL   :   错误日志输出等级。


--limit-request-line INT   :  HTTP请求头的行数的最大大小,此参数用于限制HTTP请求行的允许大小,默认情况下,这个值为4094。值是0~8190的数字。

--limit-request-fields INT   :  限制HTTP请求中请求头字段的数量。此字段用于限制请求头字段的数量以防止DDOS攻击,默认情况下,这个值为100,这个值不能超过32768

--limit-request-field-size INT  :  限制HTTP请求中请求头的大小,默认情况下这个值为8190字节。值是一个整数或者0,当该值为0时,表示将对请求头大小不做限制


-t INT, --timeout INT:超过这么多秒后工作将被杀掉,并重新启动。一般设定为30秒;

--daemon: 是否以守护进程启动,默认false;

--chdir: 在加载应用程序之前切换目录;

--graceful-timeout INT:默认情况下,这个值为30,在超时(从接收到重启信号开始)之后仍然活着的工作将被强行杀死;一般使用默认;

--keep-alive INT:在keep-alive连接上等待请求的秒数,默认情况下值为2。一般设定在1~5秒之间。

--reload:默认为False。此设置用于开发,每当应用程序发生更改时,都会导致工作重新启动。

--spew:打印服务器执行过的每一条语句,默认False。此选择为原子性的,即要么全部打印,要么全部不打印;

--check-config   :显示现在的配置,默认值为False,即显示。

-e ENV, --env ENV: 设置环境变量;

 

3.2.1进程+协程模式

根目录新建配置文件 config.py

from gevent import monkey
monkey.patch_all()


# 是否开启debug模式
debug = True
# 访问地址
bind = "0.0.0.0:6000"
# 工作进程数
workers = 2
# 设置协程模式
worker_class="gevent"  
# 最大客户端并发数量,默认情况下这个值为1000。此设置将影响gevent和eventlet工作模式
worker_connections=500
# 超时时间
timeout = 600
# 输出日志级别
loglevel = 'debug'
# 存放日志路径
pidfile = "log/gunicorn.pid"
# 存放日志路径
accesslog = "log/access.log"
# 存放日志路径
errorlog = "log/debug.log"
# gunicorn + apscheduler场景下,解决多worker运行定时任务重复执行的问题
preload_app = True
# 设置环境变量
raw_env = ['PATH=/user/local/ffmpeg/bin']

运行命令:

gunicorn -c config.py main:app

看到 using worker :gevent 模式启动

 

使用 gunicorn 部署到 docker 容器也比较方便,只要将启动命令写到 dockerfile 里即可。

posted @ 2022-10-25 15:16  三只松鼠  阅读(1099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