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学习笔记
目录
- 行列式
1.1 二阶和三阶行列式
1.2 \(n\) 阶行列式
1.3 行列式的性质
1.4 行列式按行 (列) 展开 - 矩阵
2.1 线性方程组和矩阵
2.2 矩阵的运算
2.3 逆矩阵
2.4 克莱姆法则
2.5 高斯消元
(学一点更一点qwq)
痛苦啊啊啊啊,本来就是自学还是拿的垃圾教材,现在学不懂了
矩阵部分可能会重写
1.行列式
1.1 二阶和三阶行列式
对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当其有解时,解为
注意到分母是由等号左侧 4 个系数构成,我们把这四个数排成 2 行 2 列的形式:
表示式 \(a_{11} \, a_{22}-a_{12} \, a_{21}\) 称为上面形式所确定的二阶行列式,记作
数 \(a_{ij}\) 表示行列式内第 \(i\) 行第 \(j\) 列的元。
所以二阶行列式便是 \(a_{11}\,a_{22} - a_{12}\,a_{21}\)
三阶行列式定义类似
对于一个 9 个数排成 3 行 3 列的形式,记作
\(=a_{11}\,a_{22}\,a_{33}+a_{12}\,a_{23}\,a_{31}+a_{13}\,a_{21}\,a_{32}-a_{13}\,a_{22}\,a_{31}-a_{12}\,a_{21}\,a_{33}-a_{11}\,a_{23}\,a_{32}\)
上述表明:三阶行列式含 6 项,每项均为不同行不同列的 3 个元素乘积再冠以正负号。
是不是非常简单?
1.2 \(n\) 阶行列式
回到 3 阶行列式上
\(
\left | \begin{array}{ccc}
a_{11} & a_{12} & a_{13}\\
a_{21} & a_{22} & a_{23}\\
a_{31} & a_{32} & a_{33}
\end{array} \right | \\
\)
\(=a_{11}\,a_{22}\,a_{33}+a_{12}\,a_{23}\,a_{31}+a_{13}\,a_{21}\,a_{32}-a_{13}\,a_{22}\,a_{31}-a_{12}\,a_{21}\,a_{33}-a_{11}\,a_{23}\,a_{32}\)
很容易看出,该式右边的每一项都是三个数的乘积,且这三个数都位于不同的行,不同的列。所以我们可以把每一项写成 \(a_{1p_1}\,a_{2p_2}\,a_{3p_3}\) 的形式。可以发现,这一项每个元素的行标都是 \(123\) ,列标都是 \(p_1p_2p_3\) ,即为 \(1,2,3\) 的排列 ,这种排列的种数 \(=P_3=6\),对应该式共有 \(6\) 项。注意到每一项的正负性,我们发现,当列标排列是偶排列时,此项带正号,为奇排列时,带负号。又因为奇排列偶排列是以排列的逆序数为标准的,所以我们便可推出:
令 \(k=\) 该项排列的逆序数
\(
\left | \begin{array}{ccc}
a_{11} & a_{12} & a_{13}\\
a_{21} & a_{22} & a_{23}\\
a_{31} & a_{32} & a_{33}
\end{array} \right | \\
\) \(=\sum_{i=1}^{P_3} (-1)^k\,a_{1p_1}\,a_{2p_2}\,a_{3p_3}\)
推广到一般形式:
令 \(k=\) 该项排列的逆序数
对于行列式
\(D=
\left | \begin{array}{ccc}
a_{11} & a_{12} & a_{13}& ... & a_{1n}\\
a_{21} & a_{22} & a_{23}&... & a_{2n}\\
~~&&......\\
a_{n1} & a_{n2} & a_{n3} &...& a_{nn}
\end{array} \right | \\
=\sum_{i=1}^{P_n} (-1)^k\,a_{1p_1}\,a_{2p_2}\,...\,a_{np_n}\)
记作 \(\text{det}(a_{ij})\)。
\(n\) 阶行列式从 \(a_{11}\) 到 \(a_{nn}\) 的连线称作主对角线。
主对角线以上(下)均为 \(0\) 的行列式称为下(上)三角行列式,主对角线上下均为 \(0\) 的行列式称作对角行列式。
这 \(2\) 种特殊的行列式 \(D,D´\) 均等于主对角线上各元素之积。
1.3 行列式的性质
记
\(D=
\left | \begin{array}{ccc}
a_{11} & a_{12} & a_{13}& ... & a_{1n}\\
a_{21} & a_{22} & a_{23}&... & a_{2n}\\
~~&&......\\
a_{n1} & a_{n2} & a_{n3} &...& a_{nn}
\end{array} \right |\)
\(D´= \left | \begin{array}{ccc} a_{11} & a_{21} & a_{31}& ... & a_{n1}\\ a_{12} & a_{22} & a_{32}&... & a_{n2}\\ ~~&&......\\ a_{1n} & a_{2n} & a_{3n} &...& a_{nn} \end{array} \right |\)
称行列式 \(D´\) 称为 \(D\) 的转置行列式。
性质 \(1\):\(\,\)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
性质 \(2\):\(\,\)对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变号。
记 \(r_i , c_i\) 为行列式的第 \(i\) 行,第 \(i\) 列,则对换第 \(i,j\) 行记作 \(r_i↔r_j\),对换第 \(i,j\) 列记作 \(c_i↔c_j\)。
推论:如果行列式中有两行(列)完全相同,则此行列式等于 \(0\)。
性质 \(3\):\(\,\)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的公因子可以提到行列式记号的外面。
第 \(i\) 行(列)乘 \(k\),记作 \(r_i×k\)(或 \(c_i×k\))。
推论:行列式中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的公因子可以提到行列式记号的外面。
性质 \(4\):\(\,\)行列式中若有两行(列)元素成比例,则此行列式等于 \(0\)。
性质 \(5\):\(\,\)行列式的某行等于两数之和,等于这一行分开后的两个行列式之和。
性质 \(6\):\(\,\)把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各元素乘以同一数然后加到另一行(列)对应的元素上去,行列式不变。
所以对于计算行列式的题,我们可以通过上述性质将需计算的行列式化为上(下)三角行列式,再行计算。
1.4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对于一个高次的多项式,我们更喜欢计算低次的多项式。
同理,对于一个高阶的行列式,我们更喜欢计算低阶的行列式。
所以我们引入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来方便我们计算。
在 \(n\) 阶行列式中,把 \((i,j)\) 元 \(a_{ij}\) 所在的行 \(i\) 和列 \(j\) 划去后,所剩下的 \(n-1\) 阶行列式叫做 (i,j) 元 \(a_{ij}\) 的余子式,记作 \(M_{ij}\)。
记 \(A_{ij}=(-1)^{i+j}\,M_{ij}\),
\(A_{ij}\) 叫做 \((i,j)\) 元 \(a_{ij}\) 的代数余子式
引理:一个 \(n\) 阶行列式,如果其中第 \(i\) 行所有元素除 \((i,j)\) 元 \(a_{ij}\) 外均为 \(0\) ,那么此行列式等于 \(a_{ij}\) 与它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
即:
定理 \(2\):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成绩之和
即:
定理 \(2\) 推论:行列式某一行(列)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 \(0\)。
定理 \(2\) 叫做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法则。利用这一法则并结合行列式的性质可以简化行列式的计算。
将定理 \(2\) 与其推论结合,便可得到代数余子式的重要性质:
或
可以用以上性质解部分复杂题。
2.矩阵
2.1 线性方程组和矩阵
对于 \(m\) 个未知数 \(n\) 个方程的方程组:
将该方程等号左侧各系数取出,排成 \(n\) 行 \(m\) 列的数表,将此述标称作 \(n\) 行 \(m\) 列矩阵,简称 \(n×m\) 矩阵,记作:
\(n×m\) 矩阵 \(\bf A\) 也记作 \(\bf A_{n×m}\) 矩阵。
行数与列数都为 \(n\) 的矩阵称为 \(n\) 阶矩阵或 \(n\) 阶方阵,也记作 \(\bf A_n\)。
矩阵的第 \(i\) 行第 \(j\) 列元素记作 \(\bf A_{ij}\) 或 \(a_{ij}\)。所有 \(n×m\) 阶矩阵构成的集合记作 \(
\mathcal{M}_{n \times m}(\R)\) ,特别的,所有 \(n\) 阶矩阵构成的集合记作\(
\mathcal{M}_{n}(\R)\)。
只有一行的矩阵称作行矩阵,只有一列的矩阵称作列矩阵。
在 \(n\) 阶矩阵中,\(\mathbf{A}_{ii}\) 称作主对角线。只有主对角线非零的矩阵称作对角矩阵,记作:
特别地,对于主对角线全为 \(1\) 的对角矩阵,我们称作单位矩阵,\(n\) 阶单位矩阵记作 \(\mathbf{E}_n\)。
如果 \(2\) 个矩阵的行数列数相同,则称它们为同型矩阵。
如果 \(2\) 个同型矩阵对应元素相等,即:
那么称矩阵 \(\bf A\) 与矩阵 \(\bf B\) 相等,记作:
元素都为 \(0\) 的矩阵称作零矩阵,记作 \(\bf O\)。注意不同型的零矩阵不同。
\(n\) 阶行列式 \(|\bf A|\) 的各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mathbf{A}_{ij}\) 所构成的矩阵称为 \(\bf A\) 的伴随矩阵。该阵满足:\(\bf AA^*=A^*A=|A|E_n\)。
2.2 矩阵的运算
- 矩阵加法
设 \(2\) 个矩阵 \(\bf A,\bf B \in \mathcal{M}_{n \times m}(\R)\)
- 数与矩阵相乘
设矩阵 \(\bf A \in \mathcal{M}_{n \times m}(\R),\lambda \in\R\)
- 矩阵与矩阵相乘
设 \(2\) 个矩阵 \(\bf A,\in \mathcal{M}_{n \times s}(\R)\,,\,\bf B \in \mathcal{M}_{s \times m}(\R) \)
\(\bf A\) 为 \(n \times s\) 矩阵,\(\bf B\) 为 \(s \times m\) 矩阵,则他们的乘积是一个 \(n \times m\) 矩阵,记作 \(\bf C=AB\)。
- 矩阵转置
对于矩阵 \(\bf A,\in \mathcal{M}_{n \times m}(\R)\),将矩阵 \(\bf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一个新矩阵,叫做 \(\bf A\) 的转置矩阵,记作 \(\mathbf{A}^{\text{T}}\)。
- 方阵的行列式
由 \(n\) 阶方阵 \(\mathbf{A}\) 所构成的行列式(元素位置不变),称为方阵 \(\bf A\) 的转置行列式,记作 \(\text{det(A)}\) 或 \(\bf |A|\)
由 \(\bf A\) 所确定的 \(|\bf A|\) 有以下性质:
设 \(\bf A,B\) \(\in \mathcal{M}_{n}(\R),\lambda \in \R\)\[|\mathbf{A}^{\text{T}}|=|\mathbf{A}| \\ |\lambda \mathbf{A}|=\lambda ^n|\mathbf{A}|\\ |\bf AB|=|A||B| \] - 矩阵的运算律
交换律:
\(\qquad\,\,\)特别的,对于可交换的 \(2\) 个方阵
\(\qquad\,\,\)结合律:
\(\qquad\,\,\)分配律:
在努力更了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