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综述
摘要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是一种新兴的优化技术,其思想来源于人工生命和进化计算理论。粒子群优化通过粒子追随自己找到的最好解和整个群的最好解来完成优化。同其它进化算法相比,该算法简单易实现,可调参数少,有更强的全局优化能力,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简单介绍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分析该算法的起源、发展过程和当今的研究状况。目前,该算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改进,是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该算法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和空间,在群智能算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在相关产业创造价值,发挥作用。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计算智能
群智能
目录
一、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算法,也称粒子群优化算法或鸟群觅食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缩写为PSO,是由J. Kennedy和R. C. Eberhart等开发的一种新的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 -EA)。PSO算法属于进化算法的一种,和模拟退火算法相似,它也是从随机解出发,通过迭代寻找最优解,它也是通过适应度来评价解的品质,但它比遗传算法规则更为简单,它没有遗传算法的“交叉”(Crossover)和“变异”(Mutation)操作,它通过追随当前搜索到的最优值来寻找全局最优。这种算法以其实现容易、精度高、收敛快等优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示了其优越性。
1.1粒子群优化算法思想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的随机搜索算法,其思想来源于人工生命和演化计算理论。Reynolds对鸟群飞行的研究发现,对于单独的鸟来说,它在行动时仅仅是追踪它有限数量的邻居,但对于鸟群整体,最终的结果是整个鸟群好像在一个中心的控制之下行动,即复杂的全局行为是由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PSO即源于对鸟群捕食行为的研究,当一群鸟在随机搜寻食物时,如果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那么找到食物的最简单有效的策略就是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另外,人们在行动时也通常是以他们自己及他人的经验作为决策的依据,这就构成了PSO的一个基本概念[2]。PSO算法就是从这种模型中得到启示而产生的,并用于解决优化问题,简单来说,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的。
PSO算法通过抽象一种无质量的粒子来模拟鸟群中的单个鸟类个体,同时粒子被赋予两个属性:速度和当前位置,其中速度代表了粒子移动的快慢,而位置则决定了粒子下一步移动的方向。对于每一个粒子个体来说,它们都独立的在搜索空间中寻找最优解,并时刻记录当前个体找到的极值点,而对于整个粒子群来说,每个粒子都会将个体的极值点与群体中的其他粒子个体进行共享,个体粒子找到最优的极值点作为整个粒子群的当前全局最优解,粒子群中的所有粒子根据个体极值和整个粒子群共享的当前全局最优解来调整自己的速度和位置。
1.2算法更新规则
PSO初始化为一群随机解,然后通过多次迭代找到最优解。其中每一个解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粒子,而这些解共同构成上文所述的粒子群。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被优化的函数决定的当前位置的适应值,并且有一个速度决定它们搜索的速率。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即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来更新自己的速度与位置。在D维目标搜索空间中,由种群数为m的粒子组成粒子群,其中,第i个粒子在第d维的位置为 ,其速度为,该粒子当前搜索到的最优位置为 ,整个粒子群当前的最优位置为。速度与位置更新公式如下:
(1)
(2)
在公式(1)中:为范围内变化的随机数,和为加速系数,通常,。PSO的算法流程如下所述,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PSO算法流程
(1)初始化粒子群,对于粒子群中的每一个粒子,初始化其速度与位置,将粒子的个体极值设置为当前位置,将当前粒子群中的所有粒子的最优解设置为全局极值
(2)在一轮迭代中,计算各个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
(3)对于每一个粒子个体,如果当前粒子的个体极值好于先前的个体极值,则更新个体极值。
(4)对于粒子群,计算出全局极值,如果当前的全局极值好于先前的全局极值,则更新全局极值。
(5)对每个粒子按照公式(1)和公式(2)更新速度和位置。
(6)观察当前解是否达到预期,如果达到则输出最优点,即全局极值,否则转到(2),继续下一轮迭代。
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发展
2.1 粒子群算法的起源
粒子群算法是解决优化问题的算法,优化问题问世以来广泛受人们重视,研究其算法的求解也不断发展。优化问题,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找一组参数值或函数,使系统的某些性能指标达到最大或最小。根据建立所得到的优化系统,优化问题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根据约束可分无约束优化与有约束优化;根据x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静态优化(即一般优化)和动态优化(最优控制)[13];根据x是否为随机变量,可以分为确定性优化与随机性优化[14]。
优化问题最初的求解算法有配方法、数形结合法和不等式法等,但这些方法只能解决极少数的优化问题。随着导数的发现给优化问题的求解带来了崭新的工具,利用导函数求解最优化问题。但这些方法的一个根本缺陷是只能求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满足一定条件的优化问题,对复杂的优化问题还是显得无能为力。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化算法应运而生。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在求解优化问题的数值解法中出现了模拟生物群体行为特性,事物的发展与结构特性等而设计的优化数值算法,这类算法基本迭代式简单,但一般迭代次数比较大。数字计算机出现,为简单而重复的运算提供了保证,使这类算法迅速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产生了模拟自然生物群体(swarm)行为的优化技术,这就是进化算法或智能算法,目前主要有:人工神经网络法( arti-cle neural network,ANN ),一定程度上模拟人脑的组织结构;模拟退火算法( simulated annealing,SA ),是源于物理学中固体物质的退火过程;禁忌搜索算法( tabu search,TS ),是模拟人类记忆过程;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s,GA ),借鉴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进化思想;蚁群算法( ant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ACO ) ,受自然界蚂蚁的寻径方式启发;粒子群优化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是模拟鸟类的觅食行为。[15]
1995年基于对鸟群鱼群的模拟,Ebarhart和Kennedy提出了粒子群优化算法。这类研究都被称为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通常单个自然生物并不是智能的,但是整个生物群体却表现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群体智能就是这些团体行为在人工智能问题中的应用。群体智能优化算法主要模拟了昆虫、兽群、鸟群和鱼群的群集行为,这些群体按照一种合作的方式寻找食物,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通过学习它自身的经验和其他成员的经验来不断地改变搜索的方向。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突出特点就是利用了种群的群体智慧进行协同搜索,从而在解空间内找到最优解。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是基于群体智能的一种算法,最初是处理连续优化问题的,由于其简单易行,可调参数少,有效,研究广泛且发展迅速。可结合图形给出算法的个体极值和整体极值的搜优运动过程。目前其应用已扩展到组合优化问题,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1]。
2.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发展
粒子群算法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吸引了各国学者的注意,经历了许多变形和改进,为实际的工业应用指引了新的方向。从2003年IEEE第一届国际群智能研讨会在美国召开后,关于PSO算法的研究和应用成果的论文逐年增加,ISI数据库收录有关PSO论文数量在一段时间内成指数增长趋势,这体现了对PSO的研究成了智能算法领域的一大热点。
由于算法形式简洁,容易编程,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粒子群优化算法不管在应用方面还是在优化性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PSO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在应用研究方面,则有很多根据具体情况,对算法进行改进,以满足应用要求。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PSO算法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分析,部分研究者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而部分研究者在算法的结构和性能改善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参数分析,拓扑结构,粒子多样性保持,算法融合和性能比较等。
理论研究
(1)PSO算法收敛性分析一直是研究的难点,由于算法引入了随机变量,使得很多常规数学方法对其无效。但是任何算法的研究都不能停留在对性能的改进和应用上,算法要最终达到成熟,理论性的基础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2001年Van通过采用集合论的方法研究得出:只有改进的PSO算法才可以保证算法的局部或全局收敛性。在此理论前提下,提出一种在时间无限下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的改进算法,算法虽然保证了收敛性,但其优化效果并不理想。2002年Clerc等对PSO进化方程进行了分析,利用状态转移矩阵的策略研究单个粒子在进化中的运动轨迹,进而得到使单个粒子收敛的条件,但该分析方法忽略了粒子间作用和随机变量的作用。2003年Trelea运用动态系统理论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参数选取的指导规则。2004年Cui通过在基本粒子群算法基础上,引入一种随机算法保证算法收敛到全局最优解。2004年曾建潮等提出了一种能保证以概率1收敛于全局最优解的PSO算法(随机PSO算法),该算法对其全局收敛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两种停止进化粒子的重新产生方法。
2007年Jiang等对PSO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算法的收敛条件。2008年Chen通过引入可控制的随机探索向量,来控制算法的收敛。2009年Latif通过引入分布因子,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条件。2009年高雷阜等通过分析算法的收敛性,提出了基于混沌改进的粒子群算法。Rapaic等对算法的参数选取和收敛性进行分析,给出算法收敛条件下参数选取的准则。
众多研究者对算法收敛性的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算法的收敛条件,但都是在简化条件下的结论,这使得对收敛性的分析缺乏一般性。因此,如何证明算法是收敛到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是粒子群算法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
(2)同时也由于PSO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进一步改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优化性能。研究PSO算法的性能改进,主要集中在各种机制的改进,得出一种新的算法,求解实际问题。
例如混合PSO算法(Hybrid PSO),借鉴遗传算法的思想,由于PSO搜索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Pbest和Gbest,它的搜索区域受到了这两个极值的限制。混合PSO算法就将PSO基本算法和遗传算法的选择机制相结合,以提高算法的性能。Angeline[17]将演化计算所采用的自然选择机制引入PSO,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但同时也削弱了全局搜索能力;Noel等人[18]将梯度信息引入PSO算法,主要是利用梯度信息使算法搜索到局部最优点,最大特点是不需要社会邻居结构,可节省标准PSO算法需要比较的计算量,加快了收敛速度;Wachowiak等人[19]提出将Powell方法嵌入PSO算法中,以提高解的精度;Parsopoulos[20]等人提出采用非线性单纯形方法(NSM)去初始化PSO;Shi[21]介绍了两种混合GA和PSO的方法:PSO-GA并行混合进化算法(PCPHEA)和PSOCA串行混合进化算法(PCSHE),混合PSO算法由于局部搜索能力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找到最优点,且可克服早熟收敛问题,但是以增加计算时间为代价。
应用研究
从最初求解一些稍微简单的问题到更为复杂的问题,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16]
(1)PSO用于求解有约束的优化问题:2008年,刘伟等人基于参数方程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含有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2007年,曹春红等人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几何约束问题;2008年,王金华等人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约束离散优化问题;同年,魏静菅等基于模糊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约束优化问题。
(2)PSO用于随机优化问题的求解:2006年,赵培忻等人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随机装卸工问题;2007年,王芳等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随机需求车辆路径问题;同年,李红梅等人研究了基于量子行为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随机规划问题;陆琳,谭清美等人进行了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随机需求VRP问题的研究。
(3)PSO用于最优控制问题的求解:孙凯等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航天器太阳帆板伸展过程中,航天器姿态运动的最优控制问题;厉虹、张冰运用粒子群算法在线优化对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获得平衡控制器参数的最优值;关圣涛等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在滚动优化部分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预测控制律,对非线性系统施加优化控,实验效果良好;马昌喜等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城市环路交通协调控制系统,效果良好。
(3)用于多目标优化:莫愿斌等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多目标过程系统优化;贺益君等就补料分批生化反应器的动态多目标优化应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张文明等针对水文模型的参数多目标优化应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彭志平等针对协商僵局的多目标问题利用粒子群算法消解,其僵局解决能力明显比现有的其他方法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从应用角度看粒子群算法应用于求解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同时对粒子群算法的改进也越来越精细,优化性能也大大加强,但对算法优化性能的改进还没有结束,如何更精细、更简洁地改进算法,提高其性能,用于求解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仍是一个研究的热点。[16]
三、粒子群优化算法相关技术
3.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
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工程实践,基本PSO算法优缺点可以分别归纳如下:
基本PSO的优点:
1)
PSO算法没有交叉和变异运算,依靠粒子速度完成搜索,并且在迭代进化中只有最优的粒子把信息传递给其它粒子,搜索速度快;
2)
PSO算法具有记忆性,粒子群体的历史最好位置可以记忆并传递给其它粒子;
3)
需调整的参数较少,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实现;
4)
采用实数编码,直接由问题的解决定,问题解的变量数直接作为粒子的维数。
基本 PSO的缺点:
(1) 寻找到的最优解可能是局部最优解而不是全局最优解,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收敛精度低和不易收敛;
(2) 不能有效解决离散及组合优化问题;
(3) 不能有效求解一些非直角坐标系描述问题,如有关能量场或场内粒子运动规律的求解问题(这些求解空间的边界大部分是基于极坐标、球坐标或柱坐标的);
(4) 算法搜索初期收敛速度快而搜索后期收敛速度变慢;
(5) 参数选择的随机性。
为此,研究者们针对这些缺点对粒子群算法做了不同方面的改进。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的研究是将各种先进理论引入到PSO算法,研究各种改进和PSO算法;
另一方面是将PSO算法和其它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研究各种混合优化算法,达到取长补短、改善算法某方面性能的效果。
3.1.1 改进PSO算法研究:
(1) 添加收敛因子
Clerc M等[4]将收敛引入粒子群算法中,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改进了算法的速度更新方式,具体如下:
其中,j = c1 + c2 > 4 。一般情况下,j 取4.1。收敛因子的引入可以控制粒子群算法的收敛,使得粒子有机会搜索空间中不同的区域,并获得高质量的粒子。针对算法早期的实验和应用,普遍认为采用收敛因子模型时,Vmax参数无足轻重,而往往将Vmax设置为一个极大值,如100000。
实验结果表明,它大大提高了粒子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
在公开发表的文献当中,关于PSO基础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未发现有关 PSO收敛性、收敛速度估计等方面的数学证明。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PSO需要继续完善的研究内容之一。
(2) 惯性权重模型
文献[22]建立了PSO算法的惯性权重模型,惯性权重的引入,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基于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带有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模型的收敛性,提高了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性。
——第k次迭代粒子i飞行速度矢量的第d维分量
——第k次迭代粒子i位置矢量的第d维分量
c1 , c2——加速度常数,调节学习最大步长
r1 , r2——两个随机函数,取值范围[0,1],以增加搜索随机性
w——惯性权重,非负数,调节对解空间的搜索范围。
粒子速度更新公式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粒子惯性速度;第二部分为“认知”部分,表示粒子本身的思考,可理解为粒子i当前位置与自己最好位置之间的距离。第三部分为“社会”部分,表示粒子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可理解为粒子i当前位置与群体最好位置之间的距离。
(3) 其他改进PSO模型
文献[23]提出了带邻域操作的PSO模型,克服了PSO模型在优化搜索后期随迭代次数增加搜索结果无明显改进的缺点。
文献[24]提出将拉伸技术用于PSO最小化问题的求解,力图避免PSO算法易陷于局部最小值的缺点。
文献[25]提出了一种用适应度定标的方法对PSO算法进行改进,该算法在算法收敛的前提下能够提高粒子间适应度的差异。
3.1.2 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
(1) 协同粒子群算法
Vanden B F等人[5]提出了一种协同粒子群算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假设粒子的维数为n,将整个粒子分为k个小部分,用K个相互独立的粒子群分别在D维的目标搜索空间中的不同维度方向上进行搜索,算法分别对粒子的每个小部分分别进行优化,评价适应度值后合并成一个完整的粒子。
结果表明了算法在很多问题上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2) 基于自然选择机制的粒子群算法
Angeline P J[6]将自然界中的自然选择机制引入粒子群算法中,形成基于自然选择的粒子群算法。其核心思想为,当算法更新完所有的粒子后,计算粒子的适应度值并对粒子进行适应度值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结果,用粒子群体中最好的一半粒子替换粒子群体中最差的一半粒子,但是保留原来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信息。
实验结果表明,自然选择机制的引入增强了粒子的全局寻优能力,提高了解的精度。[7]
该改进算法的优点是提高了PSO算法的收敛速度,同时保证了一定的全局搜索能力;不足之处是算法的收敛速度是以牺牲全局搜索能力为前提的。
文献[26]将进化算法中的交叉操作引入到PSO模型,提高了粒子间区域搜索的能力。文献[27]对遗传算法中的变异和PSO相结合进行了研究,其主要思想为:将整个种群分成不同的2个小组,当一小组的粒子飞向目前的最优解时,另外一个小组向反方向飞行,以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
(3) 粒子群混合算法
粒子群混合算法是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其它算法的一些比较好的思想,以提高粒子群算法的性能。文献[28]、[29]对一种基于模拟退火和PSO的混合优化算法进行了研究,该混合算法与基本PSO算法相比较,提高了摆脱局部极值点的能力,并且提高了收敛速度和精度。同时,也有大量学者对PSO算法和免疫算法、禁忌搜索算法、单纯形法、自适应算法等等一系列智能算法相结合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量的混合算法。这些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借鉴各种算法自身的优点,研究它们的思想与PSO算法结合来提高PSO算法的性能,能够和PSO算法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总之,改进PSO和混合PSO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PSO算法的工程适用能力。
3.2粒子群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的比较
PSO和遗传算法(GA)的相同点
(1)都属于仿生算法。PSO主要模拟鸟类觅食、人类认知等社会行为而提出;GA主要借用生物进化中“适者生存”的规律。
(2)都属于全局优化方法。两种算法都是在解空间随机产生初始种群,因而算法在全局的解空间进行搜索,且将搜索重点集中在性能高的部分。
(3)都属于随机搜索算法。都是通过随机优化方法更新种群和搜索最优点。PSO中认知项和社会项前都加有随机数;而GA的遗传操作均属随机操作。
(4)都隐含并行性。搜索过程是从问题解的一个集合开始的,而不是从单个个体开始,具有隐含并行搜索特性,从而减小了陷入局部极小的可能性。并且由于这种并行性,易在并行计算机上实现,以提高算法性能和效率。
(5)根据个体的适配信息进行搜索,因此不受函数约束条件的限制,如连续性、可导性等。
(6)对高维复杂问题,往往会遇到早熟收敛和收敛性能差的缺点,都无法保证收敛到最优点。
PSO和遗传算法(GA)的不同点
(1)PSO有记忆,好的解的知识所有粒子都保存,而GA没有记忆,以前的知识随着种群的改变被破坏。
(2)在GA算法中,染色体之间相互共享信息,所以整个种群的移动是比较均匀地向最优区域移动。PSO中的粒子仅仅通过当前搜索到最优点进行共享信息,所以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单项信息共享机制,整个搜索更新过程是跟随当前最优解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粒子可能比遗传算法中的进化个体以更快速度收敛于最优解。
(3)GA的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比较简单,而PSO相对于GA,不需要编码,没有交叉和变异操作,粒子只是通过内部速度进行更新,因此原理更简单、参数更少、实现更容易。
(4)在收敛性方面,GA己经有了较成熟的收敛性分析方法,并且可对收敛速度进行估计;而PSO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尽管已经有简化确定性版本的收敛性分析,但将确定性向随机性的转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5)在应用方面,PSO算法主要应用于连续问题,包括神经网络训练和函数优化等,而GA除了连续问题之外,还可应用于离散问题,比如TSP问题、货郎担问题、工作车间调度等。
PSO和蚁群算法的相同点
群体智能算法家族的两个重要成员就是粒子群算法与蚁群算法。基本思想都是模拟自然界生物群体行为来构造随机优化算法的,不同的是粒子群算法模拟鸟类群体行为,而蚁群算法模拟蚂蚁觅食原理。
(1)都是一类不确定算法。不确定性体现了自然界生物的生物机制,并且在求解某些特定问题方面优于确定性算法。仿生优化算法的不确定性是伴随其随机性而来的,其主要步骤含有随机因素,从而在算法的迭代过程中,事件发生与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都是一类概率型的全局优化算法。非确定算法的优点在于算法能有更多机会求解全局最优解。
(3)都不依赖于优化问题本身的严格数学性质。在优化过程中都不依赖于优化问题本身严格数学性质(如连续性,可导性)以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精确的数学描述。
(4)都是一种基于多个智能体的仿生优化算法。仿生优化算法中的各个智能体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来更好的适应环境,表现出与环境交互的能力。
(5)都具有本质并行性。仿生优化算法的本质并行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仿生优化计算的内在并行性(inherent parallelism )和内含并行性(implicit parallelism ),这使得仿生优化算法能以较少的计算获得较大的收益。
(6)都具有突出性。仿生优化算法总目标的完成是在多个智能体个体行为的运动过程中突现出来的。
(7)都具有自组织和进化性。具有记忆功能,所有粒子都保存优解的相关知识。在不确定的复杂时代环境中,仿生优化算法可以通过自学习不断提高算法中个体的适应性。
(8)都具有稳健性。仿生优化算法的稳健性是指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由于仿生优化算法不依赖于优化问题本身严格数学性质和所求问题本身的结构特征,因此用仿生优化算法求解不同问题时,只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价函数(代价函数),而基本上无需修改算法的其他部分。但是对高维问题复杂问题,往往会遇到早熟收敛和收敛性能差的缺点,都无法保证收敛到最优点。
PSO和蚁群算法的不同
(1)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原理相当简单的启发式算法,与其他仿生算法相比,它所需的代码和参数较少。
粒子群算法通过当前搜索到的最优点进行共享信息,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单项信息共享机制。
粒子群算法受所求问题维数的影响较小。
粒子群算法的数学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目前还缺乏深刻且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分析。在对收敛性分析方面研究还需进一步将确定性向随机性转化。
(2)蚁群算法。蚁群算法采用了正反馈机制,这是不同于其他仿生算法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
蚁群算法中那个个体只能感知局部信息,不能直接利用全局信息。
基本蚁群算法一般需要较长的搜索时间,且容易出现停滞现象。
蚁群算法的收敛性能对初始化参数的设置较为敏感。
蚁群算法已经有了较成熟的收敛性分析方法,并且可对收敛速度进行估计。
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用
PSO算法由于具有简单、易于实现、设置参数少、无需梯度信息等特点,其在连续非线性优化问题和组合优化问题中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因此被应用到很多的领域。
PSO最早应用于神经元网络的训练,Kennedy和Eberhart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分类XOR问题的神经网络训练;文献[8]将PSO算法用于神经网络集成,加强了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
1999年Eberhart用PSO来分析人类的帕金森综合症等颤抖类疾病。
文献[9]将PSO算法用于解决优化网页内容描述的问题中。
文献[10]将离散PSO算法用于求解TSP问题;1999年Yoshida等用PSO优化各种离散个连续变量,控制核电机组输出稳定电压;2002年Abido等用PSO解决最优功率通量问题。
文献[11]则将PSO算法用于软件结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近两年,PSO算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智能优化算法,为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该领域。2020年,钟倩漪[30]等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研究,包括常用的数据转换方法、编码方式及评估指标,并与其它在关联规则挖掘中被广泛应用的算法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文章梳理归纳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应用领域,阐述了该算法在购物篮、金融、医疗、工业生产及风险评估领域中的应用优势。最后通过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020年,张亮[31]等人使用模糊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部署,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中随机抛洒方式下,如何选择部分节点参与构建网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优化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多次迭代,该方法的目标函数值能够得到逐步优化。能够在节点数量和覆盖率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能够综合考虑网络使用的节点数量和对应的目标区域覆盖率,并通过隶属度函数将连续值转换为01值,从而决定对应的传感器节点是否参与构建网络。该方法在保持较高覆盖率的同时,使用的传感器数量较少。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PSO算法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上述文献中,已经应用于非线性规划,同步发电机辩识,车辆路径,约束布局优化,新产品组合投入,广告优化,多目标优化等众多问题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早在2007年,Poli对PSO算法的应用做了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综述,他把PSO算法的应用领域分为26个不同类别,根据Xplore中搜索到的1100篇有关PSO算法的文献作数据统计,其中有700篇是有关PSO算法应用的。他把这些应用文献归纳出以下应用领域:图像与视频分析;电子网络分布;控制工程应用;电子应用;天线设计;电力系统:调度;设计;通讯设计与优化;生物医药;数据挖掘;模糊系统与控制;信号处理;神经网络:组合优化;机器人;预测与预报;模型;故障诊断与恢复;传感器网络;计算机图形与可视化;发机动设计或优化;冶金;音乐制作与游戏;安全与军事应用;财经与金融。
结合本文参考的文献,可以看出PSO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和发展空间,算法能够用于多个领域并创造价值,在群智能算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能够在相关产业创造价值,发挥作用。
下面具体分析在产业中的作用(1)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PSO算法已在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图像识别、图像压缩和图像合成等方面发挥作用。(2)神经网络训练。PSO算法可完成人工神经网络中的连接权值的训练、结构设计、学习规则调整、特征选择、连接权值的初始化和规则提取等。但是速度没有梯度下降优化的好,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一般都算不动。(3)电力系统设计,例如:日本的Fuji电力公司的研究人员将电力企业某个著名的RPVC(Reactive Power and Voltage Control)问题简化为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并使用改进的PSO算法进行优化求解。(4)半导体器件综合,半导体器件综合是在给定的搜索空间内根据期望得到的器件特性来得到相应的设计参数。(5)其他的一些相关产业。包括自动目标检测、生物信号识别、决策调度、系统识别以及游戏训练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五、总结
PSO是一种新兴的有潜力的基于群智能的演化计算技术。自从2002年PSO算法被引进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对PSO进行了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
PSO算法有很多优点,它是一类不确定算法,体现了自然界生物的生物机制,并且在求解某些特定问题方面优于确定性算法。它是概率型的全局优化算法。非确定算法的优点在于算法能有更多机会求解全局最优解。不依赖于优化问题本身的严格数学性质。是一种基于多个智能体的仿生优化算法。PSO算法中的各个智能体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来更好的适应环境,表现出与环境交互的能力,具有本质并行性,包括内在并行性和内含并行性。具有自组织和进化性以及记忆功能,所有粒子都保存优解的相关知识。
PSO算法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优化工具,但同样有其不足,如迭代后期搜索能力不够,早熟收敛等。所以,如何将其他算法的优秀思想引进PSO算法,以弥补其不足是一个重要方向;将PSO算法与实际问题结合,将会有力的推动PSO算法的发展。[12]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PSO算法的改进:标准PSO算法主要适用于连续空间函数的优化问题,如何将PSO算法应用于离散空间优化问题,特别是一类非数值优化问题,将是PSO算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另外,充分吸引其他进化类算法的优势,以改进PSO算法存在的不足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PSO算法的理论基础分析:由于PSO算法本身来源于生物群体现象,到目前为止,PSO算法的算法基理和数学基础研究还很不成熟,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如何利用有效的数学工具对PSO算法的运行行为、收敛性以及计算复杂性进行分析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PSO算法与其他进化算法的比较研究:目前,进化算法的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效果显著。其中研究的比较成熟的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而PSO算法是一个新兴的群体智能算法,目前己成为进化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何从多方面比较各种算法从而得到各自的特长和不足,如何吸引其他进化类算法的优势来弥补PSO算法的不足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概念、改进和应用的了解,我充分领悟了其中的奥义,即群体智能和进化计算。
人类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可以总结出更好更多的算法来分析自然界的奥秘。就对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而言,由于单个算法总有其优势、也有其缺陷,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多个算法的混合,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单个算法的不足,从而提出各种混合算法。
科学与工程实践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优化问题。所以如何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实际问题结合,将会有力的推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发展。
在众多研究者的不断努力下,我相信粒子群优化算法将会越来越完善,发展和应用前景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Fukuyama Y. Fundamentals of particle swarm
techniques [A]. Lee K Y , El2Sharkawi M A. Modern
Heurist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With Applications to Power Systems [M].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 2002. 45~51
[2]杨维,李歧强.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J].中国工程科学,2004,6(5):87-94.
[3]黄少荣.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8):1977-1980.
[4]Clerc M,Kennedy,Télécom F. The particle swarm-explosion, stability,and convergence in a multidimensional complex
space[J].Evolutionary Comput
ation,IEEE,2002,6(1):58-73.
[5]Vanden B F,Engelbrecht
A P.Using coopera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o
train product unit neural Networks[C]. IEE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Washington D C,USA, 2001.
[6]Angeline P J.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versu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hilosophy and performance
differences[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1998:601-610.
[7]赵乃刚,邓景顺.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6):216-217.
[8]刘宇,覃征,卢江,等 .多模态粒子群集成神经网络[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42( 9):15191526.
[9]Alfredo Milani, Valentino Santucci. Optimizing Web Content Presentation: a online PSO approach [ C ]
. 2009 IEEE/WIC/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Agent Technology,
2009: 2629.
[10]Niasar N. Salmani,Perdam M. M,Shanbezade,Mohajeri. Discrete
fuzz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solving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 ICIFE
2009, 2009:162165.
[11]李爱国,张艳丽.基于PSO的软件结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8,34(6):93-94
[12]杨伟新,张晓森.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J].甘肃科技,2012,28(5):88-92.
[13]杨志鹏,朱礼立,和杨志鹏。粒子预警优化的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7,7(6):61-64。
[14]Liu Baoding and Zhao Ruiqing.Stochastic Decision and Fuzzy Deci-sion.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1.
[15]Kennedy J and Eberhart R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roceed-inga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Piscat-away
NJ:EEE,1995;1942-
1948.
[16]莫愿斌,刘贺同,陈德钊,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发展趋势 TP 183; TQ 015.9; 06-39:A,1001-4160(2009)04-430-434
[17]Angeline P. Using selection to impro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r. Proceeding of I
CNN'99.Washington,USA,1999:84 -89.
[18] Noel MM and Jeannette TC. Simulation of a newhybrid particle swari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y-Sixth South-eastern Symposium
on System Theory ,2004;
150 - 153.
[19]Wachowiak
MP,Smolfkova R and Zheng Y , ert
al. An approach to multimodal biomedical image registration utilizing particle swarn optimization. IEEE Transactiona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2004,8(3);289 - 301.
[20]Victoire TAA and Jeyakumar AE. Hybrid PSO- s QP for economic dispatch with
valve- point effect.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2004, 71(1):51-59.
[21]Shi x,La Y and Zhou C,er al. Hybrid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based on PSOand GA. Proceedings of IEE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EC),Canbella,Australia,2003:2393- 2399.
[22]Shi Y H. Ebehart RC A M odified Particle
Swam Optimier[C]IEEE Intemat
ional Confe rence on Evoltonary Cam putation A nchorage EEE,1998
[23]Suganthan
P N. Particle Swam Optin izer
w ih Neighborhood Operator[ C]M Proceed ing s of Cong ress on
Evolutionary Com putatio 1999.
[24]Parsopou
bs K E Stietching Tecnique br Ob taining Global M in in ies through Particle Sw amoptin ization[ C] Proceed ings of the W orkshop onPSO. lnd ianapolis
Purdue school of Eng ineering
andTechnobgyNPUI2001.
[25]Lovbjeng
M,R asmussen T K, K rink T Hybrid Particle Swam
Optimizer with Breedling and Sulpopulations[
C]# Proc of the third Genetic and Evelutionary
Computation conference 200 1
[26]Lovbjerg
M, Rasmussen Tk et al H yb inl
Partic le Swam Optinization
with Breeding and Subpopu lat
ions[ C]IEEE In temationa l Conference on EvohtionaryCom puta tion San Diega EEE200Q
[27]冯骏,薛云灿,江金龙.一种新的改进粒子群算法研究 [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620( 1) : 10-13
[28] Angelne P J Using selection
to improve particle swam optimization[J].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1998,( 5): 84- 89
[29]李宁,孙德宝,岑翼则,等.带变异算子的粒子群优化
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 17): 12-14
[30]钟倩漪,钱谦,伏云发,冯勇.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研究综述[J/OL].计算机科学与探索:1-18[2020-12-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602.TP.20201211.1444.004.html.
[31]张亮,黄郡.基于模糊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优化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21,40(01):2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