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禅之六大设计原则-里氏替换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
说的就是面向对象语言的继承
--->代码共享,减少创建类的工作量,每个子类都拥有父类的方法和属性。
--->提高代码的重用性。
--->子类可以形似父类,但又特殊于父类。
--->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实现父类的方法,可以为所欲为。许多开源框架的接口都是继承父类完成的。
--->提高产品或项目的开放性。
--->继承是侵入性的。子类必须拥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让子类自由的世界中多了些约束。
--->增强了耦合性。当父类的常量,变量和方法被修改时,需要考虑子类的修改。造成混乱。
里氏替换原则的定义
第一种定义:如果对于每一个类型为S(子类)的对象01,都有类型为T(父类)的对象02,使得以T(父类)定义的所有程序P所在的对象01都替换成0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S是类型T的子类型。
第二种定义:所有引用基类(父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通俗讲,就是只要父类能出现的地方子类就可以出现,而且替换成子类也不会产生任何错误或异常。使用者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知道是父类还是子类。但是,反过来就不行了,有子类出现的地方,父类未必就能适应。
里氏替换原则的规范
---->子类必须完全实现父类的方法。
---->子类可以有自己的个性。
---->覆盖或实现父类的方法时,同名字的方法的输入参数可以被放大。(参数类型可以是父类参数类型的父辈级别的类型),但这不是重写,而是重载。
---->覆写或实现弗雷的方法时输出结果可以被缩小(返回结果,子类的返回类型可以是父类返回类型的子类辈)
里氏替换原则的目的
--->就是增强程序的健壮性,版本升级时也可以保持非常好的兼容性。即使增加子类,原有的子类还可以继续运行。在实际项目中,每个子类对应不同的业务含义,使用父类作为参数,传递不同的子类完成不同的业务逻辑,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