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性能】cpu使用率低和负载高的原因分析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weifeng1463/p/9007369.html
参考:https://blog.csdn.net/u011183653/article/details/19489603
一、load average
top命令中load average显示的是最近1分钟、5分钟和15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系统平均负载表示
top命令解析
下面详细介绍它的使用方法。 top - 01:06:48 up 1:22, 1 user,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Tasks: 29 total, 1 running, 28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3% us, 1.0% sy, 0.0% ni, 98.7% id, 0.0% wa, 0.0% hi, 0.0% si Mem: 191272k total, 173656k used, 17616k free, 22052k buffers Swap: 192772k total, 0k used, 192772k free, 123988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1379 root 16 0 7976 2456 1980 S 0.7 1.3 0:11.03 sshd 14704 root 16 0 2128 980 796 R 0.7 0.5 0:02.72 top 1 root 16 0 1992 632 544 S 0.0 0.3 0:00.90 init 2 root 34 19 0 0 0 S 0.0 0.0 0:00.00 ksoftirqd/0 3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0 watchdog/0 统计信息区前五行是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其内容如下: 01:06:48 当前时间 up 1:22 系统运行时间,格式为时:分 1 user 当前登录用户数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系统负载,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 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 第二、三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内容如下: Tasks: 29 total 进程总数 1 running 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28 sleeping 睡眠的进程数 0 stopped 停止的进程数 0 zombie 僵尸进程数 Cpu(s): 0.3% 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1.0% sy 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8.7% id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0.0% hi 0.0% si 最后两行为内存信息。内容如下: Mem: 191272k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 173656k used 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17616k free 空闲内存总量 22052k buffers 用作内核缓存的内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 交换区总量 0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92772k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 123988k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内存中的内容被换出到交换区,而后又被换入到内存,但使用过的交换区尚未被覆盖, 该数值即为这些内容已存在于内存中的交换区的大小。 相应的内存再次被换出时可不必再对交换区写入。 进程信息区统计信息区域的下方显示了各个进程的详细信息。首先来认识一下各列的含义。 列名 含义 PID 进程id PPID 父进程id RUSER Real user name UID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id USER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GROUP 进程所有者的组名 TTY 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 PR 优先级 NI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P 最后使用的CPU,仅在多CPU环境下有意义 %CPU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秒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MEM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VIRT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SWAP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中,被换出的大小,单位kb。 RES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CODE 可执行代码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DATA 可执行代码以外的部分(数据段+栈)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SHR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nFLT 页面错误次数 nDRT 最后一次写入到现在,被修改过的页面数。 S 进程状态。 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WCHAN 若该进程在睡眠,则显示睡眠中的系统函数名 Flags 任务标志,参考 sched.h
在查看了top命令所显示的状态后,需要依据其来做优化,但top命令显示的只是表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iostat或者vmstat命令进一步的观察。
查看系统负载vmstat
vmstat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0 0 100152 2436 97200 289740 0 1 34 45 99 33 0 0 99 0
procs r 列表示运行和等待cpu时间片的进程数,如果长期大于1,说明cpu不足,需要增加cpu。 b 列表示在等待资源的进程数,比如正在等待I/O、或者内存交换等。 cpu 表示cpu的使用状态 us 列显示了用户方式下所花费 CPU 时间的百分比。us的值比较高时,说明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多,但是如果长期大于50%,需要考虑优化用户的程序。 sy 列显示了内核进程所花费的cpu时间的百分比。这里us + sy的参考值为80%,如果us+sy 大于 80%说明可能存在CPU不足。 wa 列显示了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这里wa的参考值为30%,如果wa超过30%,说明IO等待严重,这可能是磁盘大量随机访问造成的,也可能磁盘或者磁盘访问控制器的带宽瓶颈造成的(主要是块操作)。 id 列显示了cpu处在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system 显示采集间隔内发生的中断数 in 列表示在某一时间间隔中观测到的每秒设备中断数。 cs列表示每秒产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如当 cs 比磁盘 I/O 和网络信息包速率高得多,都应进行进一步调查。 memory swpd 切换到内存交换区的内存数量(k表示)。如果swpd的值不为0,或者比较大,比如超过了100m,只要si、so的值长期为0,系统性能还是正常 free 当前的空闲页面列表中内存数量(k表示) buff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对块设备的读写才需要缓冲。 cache: 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作为文件系统的cache,如果cache较大,说明用到cache的文件较多,如果此时IO中bi比较小,说明文件系统效率比较好。 swap si 由内存进入内存交换区数量。 so由内存交换区进入内存数量。 IO bi 从块设备读入数据的总量(读磁盘)(每秒kb)。 bo 块设备写入数据的总量(写磁盘)(每秒kb) 这里我们设置的bi+bo参考值为1000,如果超过1000,而且wa值较大应该考虑均衡磁盘负载,可以结合iostat输出来分析。 3.2:查看磁盘负载iostat 每隔2秒统计一次磁盘IO信息,直到按Ctrl+C终止程序,-d 选项表示统计磁盘信息, -k 表示以每秒KB的形式显示,-t 要求打印出时间信息,2 表示每隔 2 秒输出一次。第一次输出的磁盘IO负载状况提供了关于自从系统启动以来的统计信息。随后的每一次输出则是每个间隔之间的平均IO负载状况。 # iostat -x 1 10 Linux 2.6.18-92.el5xen 02/03/2009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10 0.00 4.82 39.54 0.07 54.46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sec/s w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sda 0.00 3.50 0.40 2.50 5.60 48.00 18.48 0.00 0.97 0.97 0.28 sdb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c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d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e 0.00 0.10 0.30 0.20 2.40 2.40 9.60 0.00 1.60 1.60 0.08 sdf 17.40 0.50 102.00 0.20 12095.20 5.60 118.40 0.70 6.81 2.09 21.36 sdg 232.40 1.90 379.70 0.50 76451.20 19.20 201.13 4.94 13.78 2.45 93.16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delta(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delta(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需要计算)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计算)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 平均I/O队列长度。即 delta(aveq)/s/1000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 I/O 队列是非空的。即 delta(use)/s/1000 (因为use的单位为毫秒) 如果 %util 接近 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 可能存在瓶颈。 idle小于70% IO压力就较大了,一般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 同时可以结合vmstat 查看查看b参数(等待资源的进程数)和wa参数(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高过30%时IO压力高)
原因总结
产生的原因一句话总结就是:等待磁盘I/O完成的进程过多,导致进程队列长度过大,但是cpu运行的进程却很少,这样就体现到负载过大了,cpu使用率低。
下面内容是具体的原理分析:
在分析负载为什么高之前先介绍下什么是负载、多任务操作系统、进程调度等相关概念。
什么是负载
什么是负载:负载就是cpu在一段时间内正在处理以及等待cpu处理的进程数之和的统计信息,也就是cpu使用队列的长度统计信息,这个数字越小越好(如果超过CPU核心*0.7就是不正常)
负载分为两大部分:CPU负载、IO负载
例如,假设有一个进行大规模科学计算的程序,虽然该程序不会频繁地从磁盘输入输出,但是处理完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该程序主要被用来做计算、逻辑判断等处理,所以程序的处理速度主要依赖于cpu的计算速度。此类cpu负载的程序称为“计算密集型程序”。
还有一类程序,主要从磁盘保存的大量数据中搜索找出任意文件。这个搜索程序的处理速度并不依赖于cpu,而是依赖于磁盘的读取速度,也就是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磁盘越快,检索花费的时间就越短。此类I/O负载的程序,称为“I/O密集型程序”。
什么是多任务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几个不同名称的任务。但是同时运行多个任务的过程中,cpu和磁盘这些有限的硬件资源就需要被这些任务程序共享。即便很短的时间间隔内,需要一边在这些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到一边进行处理,这就是多任务。
运行中的任务较少的情况下,系统并不是等待此类切换动作的发生。但是当任务增加时,例如任务A正在CPU上执行计算,接下来如果任务B和C也想进行计算,那么就需要等待CPU空闲。也就是说,即便是运行处理某任务,也要等到轮到他时才能运行,此类等待状态就表现为程序运行延迟。
uptime输出中包含“load average”的数字
[root@localhost ~]# uptime
11:16:38 up 2:06, 4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2, 0.05
Load average从左边起依次是过去1分钟、5分钟、15分钟内,单位时间的等待任务数,也就是表示平均有多少任务正处于等待状态。在load average较高的情况下,这就说明等待运行的任务较多,因此轮到该任务运行的等待时间就会出现较大的延迟,即反映了此时负载较高。
进程调度
什么是进程调度:
进程调度也被一些人称为cpu上下文切换意思是:CPU切换到另一个进程需要保存当前进程的状态并恢复另一个进程的状态:当前运行任务转为就绪(或者挂起、中断)状态,另一个被选定的就绪任务成为当前任务。进程调度包括保存当前任务的运行环境,恢复将要运行任务的运行环境。
在linux内核中,每一个进程都存在一个名为“进程描述符”的管理表。该进程描述符会调整为按照优先级降序排序,已按合理的顺序运行进程(任务)。这个调整即为进程调度器的工作。
调度器划分并管理进程的状态,如:
- 等待分配cpu资源的状态。
- 等待磁盘输入输出完毕的状态。
下面在说一下进程的状态区别:
状态 | 说明 |
运行态(running) | 只要cpu空闲,任何时候都可以运行 |
可中断睡眠(interruptible) | 为恢复时间无法预测的长时间等待状态。如,来自于键盘设备的输入。 |
不可中断睡眠:(uninterruptible) | 主要为短时间时的等待状态。例如磁盘输入输出等待。被IO阻塞的进程 |
就绪态(runnable) | 响应暂停信号而运行的中断状态。 |
僵死态(zombie) | 进程都是由父进程创建,并销毁;在父进程没有销毁其子进程,被销毁的时候,其子进程由于没有父进程被销毁,就会转变为僵死态。 |
下面举例来说明进程状态转变:
这里有三个进程A、B、C同时运行。首先,每个进程在生成后都是可运行状态,也就是running状态的开始,而不是现在运行状态,由于在linux内核中无法区别正在运行的状态和可运行的等待状态,下面将可运行状态和正在运行状态都称为running状态。
- 进程A:running
- 进程B:running
- 进程C:running
running的三个进程立即成为调度对象。此时,假设调度器给进程A分配了CPU的运行权限。
- 进程A:running (正在运行)
- 进程B:running
- 进程C:running
进程A分配了CPU,所以进程A开始处理。进程B和C则在此等待进程A迁出CPU。假设进程A进行若干计算之后,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那么在A发出读取磁盘数据的请求之后,到请求数据到达之前,将不进行任何工作。此状态称为“因等待I/O操作结束而被阻塞”。在I/O完成处理前,进程A就一直处于等待中,就会转为不可中断睡眠状态(uninterruptible),并不使用CPU。于是调度器查看进程B和进程C的优先级计算结果,将CPU运行权限交给优先级较高的一方。这里假设进程B的优先级高于进程C。
- 进程A:uninterruptible (等待磁盘输入输出/不可中断状态)
- 进程B:running (正在运行)
- 进程C:running
进程B刚开始运行,就需要等待用户的键盘输入。于是B进入等待用户键盘输入状态,同样被阻塞。结果就变成了进程A和进程B都是等待输出,运行进程C。这时进程A和进程B都是等待状态,但是等待磁盘输入输出和等待键盘输入为不同的状态。等待键盘输入是无限期的事件等待,而读取磁盘则是必须短时间内完成的事件等待,这是两种不同的等待状态。各进程状态如下所示:
- 进程A:uninterruptible (等待磁盘输入输出/不可中断状态)
- 进程B:interruptible (等待键盘输入输出/可中断状态)
- 进程C:running (正在运行)
这次假设进程C在运行的过程中,进程A请求的数据从磁盘到达了缓冲装置。紧接着硬盘对内核发起中断信号,内核知道磁盘读取完成,将进程A恢复为可运行状态。
- 进程A:running (正在运行)
- 进程B:interruptible (等待键盘输入输出/可中断状态)
- 进程C:running (正在运行)
此后进程C也会变为某种等待状态。如CPU的占用时间超出了上限、任务结束、进入I/O等待。一旦满足这些条件,调度器就可以完成从进程C到进程A的进程状态切换。
负载的意义:
负载表示的是“等待进程的平均数”。在上面的进程状态变换过程中,除了running状态,其他都是等待状态,那么其他状态都会加入到负载等待进程中吗?
事实证明,只有进程处于运行态(running)和不可中断状态(interruptible)才会被加入到负载等待进程中,也就是下面这两种情况的进程才会表现为负载的值。
- 即便需要立即使用CPU,也还需等待其他进程用完CPU
- 即便需要继续处理,也必须等待磁盘输入输出完成才能进行
下面描述一种直观感受的场景说明为什么只有运行态(running)和不可中断状态(interruptible)才会被加入负载。
如:在很占用CPU资源的处理中,例如在进行动画编码的过程中,虽然想进行其他相同类型的处理,结果系统反映却变得很慢,还有从磁盘读取大量数据时,系统的反映也同样会变的很慢。但是另一方面,无论有多少等待键盘输入输出操作的进程,也不会让系统响应变慢。
什么场景会造成CPU低而负载确很高呢?
通过上面的具体分析负载的意义就很明显了,负载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需要运行处理但又必须等待队列前的进程处理完成的进程个数。具体来说,也就是如下两种情况:
- 等待被授权予CPU运行权限的进程
- 等待磁盘I/O完成的进程
cpu低而负载高也就是说等待磁盘I/O完成的进程过多,就会导致队列长度过大,这样就体现到负载过大了,但实际是此时cpu被分配去执行别的任务或空闲,具体场景有如下几种。
场景一:磁盘读写请求过多就会导致大量I/O等待
上面说过,cpu的工作效率要高于磁盘,而进程在cpu上面运行需要访问磁盘文件,这个时候cpu会向内核发起调用文件的请求,让内核去磁盘取文件,这个时候会切换到其他进程或者空闲,这个任务就会转换为不可中断睡眠状态。当这种读写请求过多就会导致不可中断睡眠状态的进程过多,从而导致负载高,cpu低的情况。
场景二:MySQL中存在没有索引的语句或存在死锁等情况
我们都知道MySQL的数据是存储在硬盘中,如果需要进行sql查询,需要先把数据从磁盘加载到内存中。当在数据特别大的时候,如果执行的sql语句没有索引,就会造成扫描表的行数过大导致I/O阻塞,或者是语句中存在死锁,也会造成I/O阻塞,从而导致不可中断睡眠进程过多,导致负载过大。
具体解决方法可以在MySQL中运行show full processlist命令查看线程等待情况,把其中的语句拿出来进行优化。
场景三:外接硬盘故障,常见有挂了NFS,但是NFS server故障
比如我们的系统挂载了外接硬盘如NFS共享存储,经常会有大量的读写请求去访问NFS存储的文件,如果这个时候NFS Server故障,那么就会导致进程读写请求一直获取不到资源,从而进程一直是不可中断状态,造成负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