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有事可做

 

现在,从小学低年级起,学生中的两极分化就已经开始,并且往后走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学生基础差,在课堂上完全听不懂。哪个学生不想学习呢?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成绩好呢?父母的期待,社会的压力,也让他们想好好学习,认真听课,但是基础确实太差,事实已经存在,那该如何去面对呢?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叫万同,因听不懂课而上课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纪律。李老师了解到万同听不懂课而又必须坐在教室里,而且还不许做其他的事,这对他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可万同却日复一日甚至是年复一年地在忍受着这种痛苦。李老师要求万同能听懂就认真听,听不懂就看抗日小说《烈火金刚》。好一阵子,万同课堂上不再捣乱。但后来又坐不住了,因为语文基础差,有很多字不认识。最后李老师要他抄写,并且将不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上,拿去问李老师。这样,万同有事可做了,课堂上也再没有人来“告状”。很多老师会有疑虑,这样万同能通过初中毕业考试吗?李老师说,他不抄也不会毕业,而且上课还干扰别人。让他有事做,脑子里多少可以装些抗日英雄的形象,何况还可以练练字,并多认识几个字。

我觉得李老师的做法很好,听不懂课,可以完全不听。或许很多老师、家长对我这样的说法会破口大骂,说我没有最起码的做教师的资格。但是我要说,这是听不懂课的最好的办法!你们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如果能理解他们的痛苦,你们或许会觉得我的观点有些道理。万同因为无事而生非,这很正常。他总要找点事啊,所以就经常扰乱纪律。正是因为看小说、抄小说,有事做了才充实,才有了依靠,不再无聊,并在后来终于成绩进步,转变过来。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困生这样说,有些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只有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如只要求他们读教材,不要看其他任何东西,以免分心。其实, 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阅读,挽救了他们的成绩,也发展了他们的智力。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当学生听不懂课的时候,老师们一定要理解学生,一定要给他们正确地引导,让他们有事可做。那么不听课了,让他们去干什么呢?我觉得让他们有事可做、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因为他们终将走上社会,他们完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自己日后的发展作好准备,培养自己的很多方面的能力与习惯,为自己安身立命做准备。我们当首推阅读。教师可以从图书馆或者自己家里找些好书,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让他们与大师进行心灵地对话,他们的人格或许会得到升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改变的情况下,或许会让他们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有些学生基础比较差,如万同一样,很多字不认识,也不喜欢读书。那么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不影响其他同学,并且还要对自身的修养有所提高,也可以练字、画画等,在保证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爱好。也可以边抄书,边练字,在书法的美感中感到生活的美,在书法家的故事中感受奋进的动力,你会发觉生活其实还有很多乐趣。老师讲的我听不懂,但是我在无意间去抄书,就那么抄,耳染目濡,或许会让你的基础知识得到十足的长进,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日后走上社会后,说不定这些特长会帮你一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老师们,当学生实在听不进去了,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想,在理解他们痛苦的时候,多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导,教他们阅读,教他们找自己喜欢的事做。或许,这样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们会有很大的变化。有事可做了,我们的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posted on 2005-10-04 10:11  紫舸  阅读(27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