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岁,在某公司
我三十岁,在某公司
在某公司五年了。
2022年的工作,分成两个阶段。四月份之前,我还在py小分队,四月份之后,风云大变,整个中心分崩离析,人员结构大幅变化。
外包人员大部分都被辞退,近百人的部门缩减到了三十人左右,当然也有很多正式员工跳槽,当然这部分人显然是大佬,去了更好的公司。不过什么算更好的公司呢?或许不那么卷,行政效率没有那么低的公司吧。外企可能是最佳选择,或者还是更卷的互联网公司,谁知道呢。
留下的,有能力的人为自己找了最好的退路,其余的人随遇而安了。我算哪种呢,当时自以为能力很强,于是在两个部门之间纠结:一个是很卷但是项目很多能锻炼能力的部门,我本来就会被组织分到这个部门;另一个是挣钱能力公司最强,但是技术和产品单一的“养老”部门,想进这个部门还要凭点努力。
我很纠结,于是和大老板聊了聊。大老板说:“你能力挺强的,但是总感觉没有那么强的上进心,而且还年轻,多挑战一下总是好的”。我想了想,我纠结的是,我想要挑战,但是不想加班。不加班是我的标签,在这个卷死人的环境里,我因为不加班,在部门出名。
其实我找大老板也是为了调薪的事,因为我已经三年没涨薪了。老板的意思是公司最近的状况,暂时不可能有调薪了。
在一个公司呆太久,其实是安于现状,故步自封的体现,因为改变总是反人性的,需要勇气的。慢慢地,你会失去竞争力。有一点应该是大家都懂的,就是跳槽,对比的是你在市场的价格,而在公司内部,对比的是你在公司的价格(一句实话是老板总会用最低的成本留住你),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完善有利的晋升体系,在舒适区里安分守己是一件坏事,至少对年轻人来说是这样的。
想到此,一股热血涌上来,我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笔记和文章,开源了一些小玩意。然而放眼望去,整个行业一片哀嚎,此时动身或许不太明智。真实原因其实是,我怂了,因为我在这里沉寂了太久,埋头于业务,近几年来进步微弱,不再是当年靠自己的技术就能碾压的毛头小子了。
我留在了那个很卷的部门,我的直属领导是做技术的,不善言辞但是工作上细致入微,眼中只有工作的那种。管理风格教条化,行事严格,整个部门像一台不断运转,永不停歇的机器。和之前在py小分队的体验完全相反。
我从离职的前端手中接过了项目,直白地说,很难维护,项目不知转手了几次,留下了多种DNA痕迹,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重构。重构或许是我做过最多也是最拿手的事情之一,但是这种事情其实是不讨好的,因为不会产生kpi,对产品没有影响。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还是做了重构,一劳永逸。
后面的工作没什么可说的了,因为项目不是纯软件方向,前端工作量很小,每次都是我很快地做完了,然后看着他们火热地加班。我在这个大家都在努力加班,积极表现自我的团队中,成为了一个异类。
于是才有了今天的一幕,大老板找我谈话,一脸严肃:“你觉得自己今年怎么样?”,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便说“还行”。“你对自己的工作怎么评价?”,我答曰“挺好的”。完了,我已经心虚了。老板接下来说:“几个领导对你的评价都不高啊。感觉你今年没有发挥出来,工作量不饱和,你应该主动找领导谈啊”。
其实三十岁,我心态变了很多。但是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都在中上游的“好孩子”,听到这样的评价,还是十分难受的。仿佛就好像自己堕落了很久,旁人突然点醒你一样。但是细想,不加班就是堕落吗,为什么整个环境变成了这样子,为什么要被这种道德枷锁束缚。
或许在我们的认知中,每个人都有原罪,只有努力才能化解这种业障,于是我们为所有的事情定下意义,做“有意义”的事情,不断地自我感动,成为了我们活下去的动力。有多少人在牢笼中却不自知,自诩人生已然这样,然后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看着自己的身体缓缓倒下去,新生儿踩着它慢慢地站起来。这台庞然大物,不知道还要碾碎多少肢体,作为前进的动力,我们竟如此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