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软交换!又一个通信时代的落幕
昨晚,双11狂欢夜,当人们在网上疯狂下单,享受稳如泰山的通信服务之时,在某省运营商的机房里,却发生了一件不为人知的大事。
23:00,随着一声令下,BAM断电,iGWB断电,应急工作站断电,电源柜断电...
闪烁的指示灯不再跳动了,轰轰的风扇缓缓停止了转动,整个机房安静了下来。
NGN设备下电了,彻底结束了运行!
陪伴我们多年的软交换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与我们告别了。
我呆呆的站在那里,看着这些陪伴我们多年,如今安静得可怕的设备,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去年,我们送走了程控交换,而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又不得不挥别软交换。
一声感叹,无尽唏嘘。
再见,软交换!又一个通信时代的落幕!
1
曾几何时,我初识32模,网上大量运行。初入机房,它们并排而立,威严整齐,看着科技感十足,想想这十几个机柜就能满足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电话,当时就被这精密的设计震惊了!
2
然而有一天,当我看到了128模后,又一次被震惊了。深入了解后,我开始嫌弃32模了。128模这玩意,只要一排机柜就能搞定的东西,该集中的集中,该分散的分散,做的很漂亮!
功能也完整,有问题立即分析,分析完了立即打补丁,全面满足各种需求,从农话局到市话局、从关口局到汇接局、从智能网到移动端局,只要能实现的,全部顶上去。128模简直就是当年的拳头产品和市场圈地利器!
我承认我是个喜新厌旧的人,鄙视我自己!
3
大概从04/05年起吧,开始出现了软交换的概念,记得最清楚的两句话“信令与媒体相分离”、“承载与控制相分离”。当时我又被震惊了,这全部分开了,都走城域网或者承载网,网络延迟和抖动那么大,怎么保证稳定?
然而,经过SoftX3000和UMG8900、MRS6100、SG7000等培训和亲自开局后,我深深的体会到,软交换真TM方便啊!设备爱放哪里放哪里,以往那种集中化的场景彻底分散化,整个网络的4层结构,哪一层该干哪些活,分的清晰明了。使用和维护也更方便,从CC08到SoftX3000,只需要简单的熟悉下设备即可,命令还是原来的命令,加入了一些IP化以后的功能,操作维护更简单了,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全国大量上马,满地NGN工程督导和施工队。赶工期的时候,一个满配置局(SFX3000+UMG8900+MRS6100+SG7000+SHLR9200)再加上智能网全部新建,只要45-60天就可以割接传统TDM交换机的业务!也就2-3年的时间吧,大量的5号机、1240、西门子EWSD和华为32模被退网,能用128模割接的就割接到128模,不行就直接用AG或者UA5000割接到NGN上。
进入机房,放眼望去,那机柜门和颜色,一看就知道是啥设备...
当然,这个图只是16年某次搬迁的一个场景,而当年华为软交换全面上马的时候,仅仅这几个机柜是远远不够的。
4
从05年到现在,陆陆续续的接触各种交换设备,然而还是脱离不了SoftX3000这个范畴,哪怕是做移动网的MSOFTX3000,不管是CPCI还是ATCA,那也还是3000...
5
昨天突然接到领导电话说,某市运营商NGN设备要下电,当时整个人就懵逼了...
为啥隔壁运营商还在搬迁着继续再用好几年呢,这运营商就要下电了???
于是乎,我到了现场...
23:00
一声令下,下电。
于是,按部就班的关BAM、iGWB、应急工作站,关闭SBC电源开关等,关闭完了,开始一个个机框、机柜的打下电源开关,全部设备都没电了后,动力在头柜上测了测电压电流,确认没电了,打下了电源柜的空开。
看到这排排没电、没Run/Alarm灯、没风扇、声音静悄悄的各个组件,心里顿时不是个滋味…
▲看到这门就知道是大概哪个时间段的产物吧
不知道其它地方的NGN有没有开始下电,也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将来会重复多少次上演。看着这些几分钟前还正常运行的设备,在我的手里结束了生命,心中千般不舍,万般不忍。
老伙计,该休息了!
“这退网设备的板子你们是不是要回收啊,你帮问问咋回收呗!”突然有人问到。
我竟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NGN业务全部割接到IMS网络,运行了10年的设备未能寿终正寝,却被终结使用。3G的到来,迫使传统交换机边缘化,而4G和IMS则彻底的将固话打入冷宫,也许5G时代就没有固话了吧...从集中化到扁平化,再到5G的分散化,以及运营商的节能减排政策,赶不上大时代的终将被淘汰!
走出机房,夜幕下,冷落的街道寂静无声。我戴上耳塞,正是那首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可我怎么听怎么觉得她唱的是“剩下的过时”。
我裹紧衣领,大步向前,迎风而进,夜空中传来一道声音:
狗蛋,时代变了!多学习才能更有钱途啊!
如果这篇文章帮助到了你,你可以请作者喝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