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的详细介绍
代理模式按照使用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远程(Remote)代理:为一个位于不同的地址空间的对象提供一个局域代表对象。这个不同的地址空间可以是本电脑中,也可以在另一台电脑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客户端调用Web服务或WCF服务。
- 虚拟(Virtual)代理:根据需要创建一个资源消耗较大的对象,使得对象只在需要时才会被真正创建。
- Copy-on-Write代理:虚拟代理的一种,把复制(或者叫克隆)拖延到只有在客户端需要时,才真正采取行动。
- 保护(Protect or Access)代理:控制一个对象的访问,可以给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使用权限。
- 防火墙(Firewall)代理:保护目标不让恶意用户接近。
- 智能引用(Smart Reference)代理:当一个对象被引用时,提供一些额外的操作,比如将对此对象调用的次数记录下来等。
- Cache代理:为某一个目标操作的结果提供临时的存储空间,以便多个客户端可以这些结果。
在哦上面所有种类的代理模式中,虚拟代理、远程代理、智能引用代理和保护代理较为常见的代理模式。下面让我们具体看看代理模式的具体定义。
定义
代理模式——就是给某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在一些情况下,一个客户不想或者不能直接引用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例如电脑桌面的快捷方式就是一个代理对象,快捷方式是它所引用的程序的一个代理。
- Subject----抽象主题角色
抽象主题类可以是抽象类也可以是接口,是一个最普通的业务类型定义,无特殊需求。
- RealSubject----具体主题角色
也叫做被委托角色、被代理角色。是业务逻辑的具体执行者。
- Proxy----代理主题角色
也叫做委托类、代理类。它负责对真实角色的应用,把所有抽象主题类定义的方法限制委托给真实主题角色实现,并且在真实主题角色处理完毕前后做预处理和善后处理工作。
代理模式具体代码如下:
View Code
/// <summary> /// 抽象主题类 /// </summary>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定义一个方法 void request(); } /// <summary> /// 真实主题类 /// </summary>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 Subject { //实现方法 public void request() { //业务逻辑处理 } } /// <summary> /// 代理类 /// </summary> public class Proxy : Subject { //要代理哪个实现类 private Subject subject = null; //默认被代理者 public Proxy() { this.subject = new Proxy(); } //通过构造函数传递代理者 public Proxy(Subject _subject) { this.subject = _subject; } //实现接口中定义的方法 public void request() { this.before(); this.subject.request(); this.after(); } //预处理 private void before() { //do something } //善后处理 private void after() { //do something } }
代理模式的优缺点
全面分析完代理模式之后,让我们看看这个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代理模式能够将调用用于真正被调用的对象隔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 代理对象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这样可以起到对目标对象的保护。代理对象可以在对目标对象发出请求之前进行一个额外的操作,例如权限检查等。
缺点:
- 由于在客户端和真实主题之间增加了一个代理对象,所以会造成请求的处理速度变慢
- 实现代理类也需要额外的工作,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实现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