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_设计模式_状态模式_State Pattern(2016-08-16)
定义:
当一个对象的内在状态改变时允许改变其行为,这个对象看起来像是改变了其类。
类图:
状态模式所涉及到的角色有:
状态的维护和转换:
维护状态的数据,给状态设置不同的状态值;状态的转换,指的是根据状态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状态处理对象。
有两个地方可以进行状态的维护和转换:
① 在Context 中。
② 在状态的处理类中。
如何选择者两种方式:
● 如果状态转换的规则是一定的,一般不需要进行什么扩展规则,那么就适合在上下文中统一进行状态的维护。
● 如果状态的转换取决于前一个状态动态处理的结果,或者是依赖外部数据,为了增强灵活性,这种情况下,一般式在状态处理类中进行状态的维护。
使用场景:
考虑一个在线投票系统的应用,要实现控制同一个用户只能投一票,如果一个用户反复投票,而且投票次数超过5次,则判定为恶意刷票,要取消该用户投票的资格,当然同时也要取消他所投的票;如果一个用户的投票次数超过8次,将进入黑名单,禁止再登录和使用系统。
要使用状态模式实现,首先需要把投票过程的各种状态定义出来,根据以上描述大致分为四种状态:正常投票、反复投票、恶意刷票、进入黑名单。然后创建一个投票管理对象(相当于Context)。
/** * 投票状态接口 <br> * 抽象状态(State)角色 */ public interface VoteState { /** * 处理状态对应的行为 * @param user 投票人 * @param voteItem 投票项 * @param manager 投票上下文,用来实现状态对应的功能处理的时候,可以回调上下文的数据 */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VoteManager manager); } /** * 正常投票状态 <br> * 具体状态(ConcreteState)角色 */ public class NormalVoteState implements Vote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VoteManager manager) { manager.getMapVote().put(user, voteItem); System.out.println("恭喜你投票成功!"); } } /** * 反复投票状态 <br> * 具体状态(ConcreteState)角色 */ public class RepeatVoteState implements Vote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VoteManager manager) { System.out.println("请不要重复投票!"); } } /** * 恶意刷票状态 <br> * 具体状态(ConcreteState)角色 */ public class SpiteVoteState implements Vote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VoteManager manager) { String s = manager.getMapVote().get(user); if(s != null){ manager.getMapVote().remove(user); } System.out.println("你有恶意刷票行为,取消投票资格。"); } } /** * 黑名单状态 <br> * 具体状态(ConcreteState)角色 */ public class BlackVoteState implements Vote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VoteManager manager) { System.out.println("进入黑名单,将禁止登陆和使用本系统。"); } } /** * 投票管理对象 <br> * 环境(Context)角色 */ public class VoteManager { /** * 持有状态处理对象 */ private VoteState state = null; /** * 记录用户投票的结果,Map<String,String>对应Map<用户名,投票的选项> */ private Map<String, String> mapVote = new HashMap<String, String>(); /** * 记录用户投票次数,Map<String,Integer> 对应Map<用户名,投票的次数> */ private Map<String, Integer> mapVoteCount = new HashMap<String, Integer>(); /** * 获取记录用户投票结果的Map * @return 记录用户投票结果的Map */ public Map<String, String> getMapVote() { return mapVote; } /** * 投票 * 在Context 中进行状态的维护和转换 * @param user 投票人 * @param voteItem 投票的选项 */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Integer oldVoteCount = mapVoteCount.get(user); if(oldVoteCount == null){ oldVoteCount = 0; } oldVoteCount++; mapVoteCount.put(user, oldVoteCount); if(oldVoteCount == 1){ state = new NormalVoteState(); }else if(oldVoteCount > 1 && oldVoteCount < 5){ state = new RepeatVoteState(); }else if(oldVoteCount >= 5 && oldVoteCount < 8){ state = new SpiteVoteState(); }else if(oldVoteCount >= 8){ state = new BlackVoteState(); } state.vote(user, voteItem, this); } } /** * 客户端<br>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oteManager manager = new VoteManager(); for(int i = 0; i < 8; i++){ manager.vote("JOE", "A"); } } }
◆ 在状态处理类中进行状态的维护和转换
/** * 投票状态接口 <br> * 抽象状态(State)角色 */ public interface VoteState { /** * 处理状态对应的行为 * @param user 投票人 * @param voteItem 投票项 * @param manager 投票上下文,用来实现状态对应的功能处理的时候,可以回调上下文的数据 */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VoteManager manager); } /** * 正常投票状态 <br> * 具体状态(ConcreteState)角色 */ public class NormalVoteState implements Vote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VoteManager manager) { manager.getMapVote().put(user, voteItem); System.out.println("投票成功!"); manager.getMapState().put(user, new RepeatVoteState());//在状态处理类中进行状态的维护和转换 } } /** * 反复投票状态 <br> * 具体状态(ConcreteState)角色 */ public class RepeatVoteState implements Vote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VoteManager manager) { System.out.println("请不要重复投票。"); if(manager.getMapVoteCount().get(user) >= 4){ manager.getMapState().put(user, new SpiteVoteState());//在状态处理类中进行状态的维护和转换 } } } /** * 恶意刷票状态 <br> * 具体状态(ConcreteState)角色 */ public class SpiteVoteState implements Vote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VoteManager manager) { String s = manager.getMapVote().get(user); if(s != null){ manager.getMapVote().remove(user); } System.out.println("你有恶意刷票行为,取消投票资格。"); if(manager.getMapVoteCount().get(user) >= 7){ manager.getMapState().put(user, new BlackVoteState());//在状态处理类中进行状态的维护和转换 } } } /** * 黑名单状态 <br> * 具体状态(ConcreteState)角色 */ public class BlackVoteState implements Vote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VoteManager manager) { System.out.println("你进入了黑名单。"); } } /** * 投票管理对象 <br> * 环境(Context)角色 */ public class VoteManager { /** * 记录当前每个用户对应的状态处理对象,每个用户当前的状态是不同的 * Map<String, VoteState>对应Map<用户名,当前对应的状态处理对象> */ private Map<String, VoteState> mapState = new HashMap<String, VoteState>(); /** * 记录用户投票的结果,Map<String,String>对应Map<用户名,投票的选项> */ private Map<String, String> mapVote = new HashMap<String, String>(); /** * 记录用户投票次数,Map<String,Integer> 对应Map<用户名,投票的次数> */ private Map<String, Integer> mapVoteCount = new HashMap<String, Integer>(); /** * 获取记录用户投票结果的Map * @return 记录用户投票结果的Map */ public Map<String, String> getMapVote() { return mapVote; } /** * 获取记录当前每个用户对应的状态处理对象 * @return */ public Map<String, VoteState> getMapState() { return mapState; } /** * 获取记录每个用户对应的投票次数的Map * @return */ public Map<String, Integer> getMapVoteCount() { return mapVoteCount; } /** * 投票 * @param user 投票人 * @param voteItem 投票的选项 */ public void vote(String user, String voteItem){ Integer oldVoteCount = mapVoteCount.get(user); if(oldVoteCount == null){ oldVoteCount = 0; } oldVoteCount++; mapVoteCount.put(user, oldVoteCount); VoteState state = mapState.get(user); if(state == null){ state = new NormalVoteState(); } state.vote(user, voteItem, this); } } /** * 客户端<br>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oteManager manager = new VoteManager(); for(int i = 0; i < 8; i++){ manager.vote("JOE", "A"); } } }
认识状态模式
● 状态和行为
所谓对象的状态,通常指的就是对象实例的属性的值;而行为指的就是对象的功能,再具体点说,行为大多可以对应到方法上。
状态模式的功能就是分离状态的行为,通过维护状态的变化,来调用不同状态对应的不同功能。也就是说,状态和行为是相关联的,它们的关系可以描述为:状态决定行为。
由于状态是在运行期被改变的,因此行为也会在运行期根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 行为的平行性
注意平行线而不是平等性。所谓平行性指的是各个状态的行为所处的层次是一样的,相互独立的、没有关联的,是根据不同的状态来决定到底走平行线的哪一条。行为是不同的,当然对应的实现也是不同的,相互之间是不可替换的。
而平等性强调的是可替换性,大家是同一行为的不同描述或实现,因此在同一个行为发生的时候,可以根据条件挑选任意一个实现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大家可能会发现状态模式的结构和策略模式的结构完全一样,但是,它们的目的、实现、本质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有行为之间的特性也是状态模式和策略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状态模式的行为是平行的,不可相互替换的;而策略模式的行为是平等性的,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 环境和状态处理对象
在状态模式中,环境(Context)是持有状态的对象,但是环境(Context)自身并不处理跟状态相关的行为,而是把处理状态的功能委托给了状态对应的状态处理类来处理。
在具体的状态处理类中经常需要获取环境(Context)自身的数据,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会回调环境(Context)的方法,因此,通常将环境(Context)自身当作一个参数传递给具体的状态处理类。
客户端一般只和环境(Context)交互。客户端可以用状态对象来配置一个环境(Context),一旦配置完毕,就不再需要和状态对象打交道了。客户端通常不负责运行期间状态的维护,也不负责决定后续到底使用哪一个具体的状态处理对象。
适用场景:
1.一个对象的行为取决于它的状态,并且它必须在运行时刻根据状态改变它的行为。
2.一个操作中含有庞大的多分支结构,并且这些分支决定于对象的状态。
参考粘贴来自:
http://www.cnblogs.com/java-my-life/archive/2012/06/08/2538146.html
http://joe5456536.blog.163.com/blog/static/8537477320119225282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