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科大差生的8年程序员工作总结

今年终于从大菊花厂离职了,离职前收入大概60w不到吧,在某乎属于比较差的,今天终于有空写一下自己的职场故事,也算是给自己近8年的程序员工作做个总结复盘。近8年有些事情做对了,也有更多事情做错了,在这里记录一下,希望能够给后人一些帮助吧,也欢迎私信交流。文笔不好,见谅,有些细节记不清了,如果有出入,就当是我编的这个故事吧。

PS:有几个问题先在这里解释一下,评论就不一一回复了

1、关于差生,我本人在科大时确实成绩偏下,差生主要讲这一点,没其他意思。

2、因为买房是我人生中的大事,我认为需要记录和总结一下,本文中会有买房,房价之类的信息出现,您如果对房价,炒房等反感的话,请您停止阅读,并且我再这里为浪费您的时间先道个歉。


2013年
本人86年生人,13年从中科大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由于父母均是老师,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努力学习,找个稳定的“好工作”报效国家。于是乎,毕业时候头脑一热加入了上海航天x院某卫星研究所,没有经过自己认真思考,仅仅听从父母意见,就草率的决定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这也为我5年后离职埋下了隐患。这里总结第一条经验:


如果你的亲人是普通阶层,那对于人生中一些大事来说,他们给的建议往往就是普通阶层的思维,他们的阶层就是他们一生思维决策的结果,如果你的目标是跳出本阶层,那最好只把他们的建议当成参考。
13年4月份,我坐上火车来到上海,在一路换乘地铁来到了大闵行,出了地铁走路到单位,一路上建筑都比较老旧,我心里想这跟老家也没什么区别嘛,还大上海呢。到达单位报道,负责报道的老师很亲切,填写完资料,分配了一间宿舍,还给了大概3k左右安家费,当时我心里那个激动啊(乡下孩子没有见过钱啊,见谅),拿了安家费,在附近小超市买好生活用品,这样我就开始了自己航天生涯。
经过1个月集中培训后,我分配到部门,主要负责卫星上嵌入式软件开发。不过说是高大上的卫星软件开发,其实刚开始就是打杂,给实验室、厂房推箱子搬设备,呵呵,说航天是个体力活相信很多航天人都有同感吧。不过当时年轻,心思很单纯,每天搬完设备,晚上主动加班,看文档材料,画软件流程图,编程练习,日子过得很充实。记得第一个月到手大概5k左右(好少呀),当时很多一起入职的同事抱怨,我没有,我甚至不太愿意和他们比较工资,这里总结第二条经验:
不要和你的同事比工资,没有意义,比工资总会有人受伤,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并且很多时候受伤的会是你。


工作大概一个月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件事情,让我从新员工里面开始崭露头角。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国家要对军工单位进行GJB5000A软件开发等级认证(搞过这个认证的同学应该都知道,过这个认证那是要多酸爽有多酸爽),但是当时一个负责配置管理的同事却提出离职,原因是他考上了公务员,当时我们用的那个软件平台后台的版本控制是SVN实现的,恰好我在学校写程序时用过,呵呵,话说回来现在学生自己写软件很少有人会在本地搭版本控制器吧,我记得当时还被同学嘲笑过,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学习美术字的故事,这里总结一下
不要说一项技能没有用,任何你掌握的技能都有价值,但是你要学会找到发挥它的场景。如果有一天你落水了,你可能会很庆幸,自己以前学会了游泳。
工作中如果要上升,你要勇于承担麻烦的、有挑战的任务,当你推掉麻烦的时候,你也推掉了机遇。


好了,扯远了,回到前面,当时我主动跟单位认证负责人提出,我可以帮忙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我有一定经验。这里要提一下这个负责人,是位女士,她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个前辈,认真,负责,无私,整个人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奉献了几十年,其实航天领域有非常多这样的老前辈,他们默默奋斗,拿着不高的薪水,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这位负责人,看我平时工作认真积极,思维反应也比较灵活(因为过认证需要和认证专家现场答辩的)就同意了我的请求,接受到这个任务之后,我迅速投入,学习认证流程、体系文件、迅速掌握认证工作要点,一点一点把相关的工作做好,同时周期性对业务进行复盘,总结复盘可能是我自己的一个优点:
很多人喜欢不停的做事,但不会停下来思考,缺乏总结复盘的能力,其实阶段性总结复盘,不仅能够固化前面的经验,也能梳理后面的方向;把事情做对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做对的事;另外不要贪快,方向正确慢就是快(后半句是我后来才想明白的,如果早想明白,就不会混成目前这样了)


1个月后,当时有惊无险通过了当年的认证,当时负责人主动向单位申请了2k特别奖,当时我真的非常高兴,主要是自己的工作产生了价值,得到了认可。后来几个月的日子平淡无奇,有印象的好像只有两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当年端午,当时我们在单位的宿舍休息,突然楼道上一阵骚动,我打开宿舍门一看,原来是书记来慰问,还给每个人送了一箱消暑饮料,这件事印象比较深刻,是我觉得国企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论人文关怀,还是国企要好得多。
另一件事是当年室友刚买房,然后天天研究生财&之道,一会劝我买房,一会劝我买比&特&币,我当时没有鸟他,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室友生活习惯不太好,会躺在床上抽烟,还在宿舍内做饭(我们宿舍是那种很老的单位房,通风不好),我有鼻炎,所以不是很喜欢他(嗯,这里要向室友道歉,当年真是太幼稚了)。现在B&T&C4万美元了,我当时要是听了室友也能小发一笔了(其实我后来18年买了,但是没有拿住这是后话),这里要总结一下
不要因为某人的外在,如外貌、习惯、学历等对人贴上标签,去盲目否定别人,对于别人的建议,应该从客观出发,综合分析,从善如流是一项非常难得的品质。
人很难挣到他认知之外的财富,就算偶然拿到了,也可能很快失去。所以不要羡慕别人投机获得的财富,努力提升你的思维,财商才是正道。


转眼到了9 月份(我4月份入职的)我迎来了我航天生涯第一个正式的型号项目(型号,是军工的术语,就相当于某个产品系列比如华为的mate),当时分配给我的型号正式启动,我终于可以开始写卫星上的代码了。当时真的是心无旁骛,一心投身军工码农事业,每天实验室,测试厂房,评审会,日子虽然忙碌,但是也算充实。并且由于我的努力工作,加上还算可以的技术水平,我很快就能独立胜任一些型号基础性的工作了,并且我的努力也受到了型号(产品)线的领导的认可,他们开始计划让我担任型号主管设计师,这是一般工作1-2年的员工的岗位,当时还是有的激动的。

2014年
转眼间到2014年了,大概上半年吧,我正式升任主管设计师,研发工作上也开时独挡一面了,但是没多久产品研发就给了我当头一棒。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有一个版本软件编写完毕,加载到整星上进行测试,有一天大领导来检查,当时非常巧,领导来时测试主岗按某个岗位的人员要求,发送了一串平时整星没有使用的命令(我在实验室是验证过的),结果我的软件立刻崩溃,无法运行。由于正好领导视察,这个问题立马被上报到质量处,于是我开始了苦逼的技术归零攻关(搞航天的都懂,我就不解释了)。期间每天都有3个以上领导,询问进度,当时作为新人的我压力可想而知,可是我无论如何都查不出来问题,在实验室我的软件完全正常!后来,某天中午我突然想到,整星上可能有不同的环境,具体过程就不说了。后人查出来是一个负责加载我软件的第三方软件没有受控,非法篡改了我程序的4个字节,而这4字节正好是那天发送命令才会执行的代码,结果导致我的软件崩溃。最后我花了进一个月完成了所有质量归零报告,技术分析报告,当然负责技术的领导没有责怪,相反的还更加看重我了,后来我每遇到一个质量问题,无论多忙最后定要写一份总结分析报告,这成了我一个技术习惯,也为后来我升任软件开发组长奠定了技术影响基础
强烈建议技术团队定期开展质量回溯,需要文档化,还要当面讲解,深入的技术回溯有助于增加团队技术交流活跃度,同时提升团队技术积淀,是提升产品质量,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有效方法
个人的话建议养成写技术总结文章的习惯,这不仅能提升个人技术,同时分享也可以增加你的影响力


上半年就在忙碌中度过了,到了年底,发生了一件对我们组影响很大的事情,年底单位开展优秀小组评比, 其实这个很多公司都有,那为什么说对我们组影响很大呢,这里我先卖关子。 这里先不得不提一个人,是个女孩子,南京大学的,比我晚来一年,她做事积极,反应灵敏,还做得一手不错的PPT,非常优秀,就是黑了点(希望她看到了不要来找我,呵呵)。当时单位开展优秀小组评比,我们当时是新员工,什么都很新鲜,就想参加一下,当时领导说我们每年都参加的,我们问,我们每年做不少东西,怎么没有看到过评比的奖状,领导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们没有进过决赛。我们又问,多少名可以进入决赛圈,答曰前27名即可(总共好像50+个组)我们当时心里真是一万只羊驼跑过。。。。 其实当时我们组每年是做不少事情的,我们觉得我们不应该排名如此之低,于是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始策划,先是对我们的办公室进行彻底改造(因为要现场先打分,然后进决赛),然后好好梳理了我们当年取得的成绩,现场评比时我自告奋勇进行答辩(我沟通表达能力还不错,这也算我一个优势吧),后面在加上前文提到的女孩子做的漂亮PPT,最后我们组拿到了铜牌班组的好成绩,我也因为这次答辩的优秀表现在领导那里又得到了认可,写了大半段了,再总结一下:
职场软技能如自我展示很重要,特别是程序员,往往在这方面是个弱项,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通过练习,培训强化一下这些软技能,对职场的中后期非常有帮助。


2015年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下就到2015年了,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对我影响很大的事情,当时我们小组有18个人了,有一天部门开会,主任要求大家匿名投票选副组长(当时部门领导还是很民主的),因为日常事务逐渐增多,老组长精力有限,想把一些事务分担出来,当天选举结果就出来了,我由于前面的技术积累和沟通表达能力的展现,居然升任副组长,当时即有些意外,因为总是有传言说国企没背景一辈子就是最最底层,后来我仔细思考过,下面是我不成熟的想法:
不要总觉得国企事业单位的人都是拼背景,拼关系,我承认存在关系户,但是不要把关系户和低能力挂钩,背景只是一个放大器,当关系户做出了成绩时它会正面放大影响,当关系户做了不光彩的事情是,它也会让影响更坏。没有背景,你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你奋斗的过程是更大的财富。另外,我遇到的关系户能力都很强,也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他们的父辈给他们在经验层次上比我们更优秀的教育。


升任副组长后,我的工作更加忙碌了,不仅要做自己项目的事情,还要横向管理和协调组内其他项目的事情,有人说要多体谅军工单位的基层班组长,这话真是没错啊。这个时候我开始学习一些管理技巧,如何凝聚团队,如何统一协调资源等等,这段时间我还是在不断成长。不过记得当年还是犯了一个很大的方向性错误,虽然更多的原因可能归结为体制吧,但是当时其实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的。
具体是这样的,当时管理上有项目线,有行政线,就是很常见的矩阵式管理体系,不过在这个特殊的体制下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当时部门一把手被上级强制要求不得挂名某个型号,因为他要负责部门资源调配,而下面的我们每个人都归属1-2个型号(项目),在更高层的管理上又有横向的行政线(不归属型号),又有纵向的型号管理线。而型号的任务往往是第一线的,因为产品还是第一位的,但是个人的绩效、升迁又归属行政线管理,这种形式在能够高效沟通的民企或者外企一般来说不是问题,但是在沟通效率缓慢,还有其他掣肘因素的国企最终导致组内每个人忙于自身的型号任务,各自单打独斗,无法聚焦,一年忙到头最终却得不到部门认可,我也因为要两面管理疲于应付,后来曾经反思过,其实可以聚焦精力打造通用平台(虽然这在我们行业很难)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无论个人还是团队,做事情要聚焦,因为个人和团队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如果集中一个事情都做不好,那分散就更难以成功,但是在聚焦之前要深入思考,往什么方向聚焦才是正确的,只有持续做正确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2016年
这一年是我人生的关键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我正式升任组长,由于副组长的工作经验,在组长的岗位上也做得比较顺利,在保证研发工作的同时,继续带领团队连续获得铜牌以上班组奖励,另外各种认证检查都稳稳当通过,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因为年轻,我犯下了一个至今非常后悔的错误。


大概是这样的,我们部门当时有两个大组,一个是我们的软件研发组,一个是负责系统设计的系统分析组,当时两个组的工作界面是系统组下发软件任务书给软件组,软件组依照任务书开发,当时由于历史原因,软件组有不少10年以上的老员工,而系统组由于新成立有很多员工工作时间不到2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是从哪位人员开始,软件组的不少同事认为自己是给系统组打工的,并且由于系统组同事工作年限较短,实际设计经验不足,任务书中难免出现遗漏,从而导致实际产品出错,两组同事矛盾不断加深。最后出现了一个爆发点,当时系统组主推一项新的平台,虽然这个平台得到了行政线的支持,但是由于军工产品迭代严谨,这个新平台当时没有型号愿意使用,同时平台的部分负责人,居然没有完整的型号经验!由于这个新平台的软件需要软件组实现,但是因为已经形成的偏见,软件同事认为这项工作中自己是为利益既得者打工,我当时也因为即负责实际软件开发,又负责部分行政事务,并且年轻思想不成熟,也持有类似的思想。过程中的摩擦、冲突就不说了,最后的结果是系统组、软件组多人辞职,系统组组长离职,部门主任离职创业(当然他们辞职不全是这个原因,包括我离职也不全是这个原因,但是我相信这件事情有一定的影响),这件事情我非常后悔,后来反思过其实当时自己应该站出来,协调两组矛盾,全力支持部门技术升级,可能最终就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同事离开了。
公司战略的转型,技术的升级迭代,一定会伴随着阵痛,作为基层组织者,应该摒弃个人偏见,带领团队配合部门、公司主战略,主战略的成功才是团队成功的前提。


16年我第二件大事情就是买房,关注过近几年房价的人都可能还记得,16年一线城市猛涨的情景。其实当时15年底,上海市中心和学区房已经开始上涨,我15年底听同事开始讨论上涨的房价,我心里开始有了买房的打算,大约16春节(2月份吧,具体记不得了),我回老家探望父母,同时跟他们提出了买房的打算。我的父亲是一个“央视新闻爱好者”,爱好看狼咸平,XX刀,XX檀的节目,大家懂了吧,父亲说上海房价太高了,都是泡沫,不要买。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是菜鸟了,我想起我总结的第一条经验(见上文),我开始收集往年的房价数据,中央历年的房价政策,在复盘15年的经济政策时我发现,当年有5次降息降准,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放松贷款要求于是我判定房价一定会继续涨,涨到一个幅度各地才会出台各种限购政策,并且房价在城市中是按内环往外涨的于是我开始第一次在人生大事上反对父母,我坚决表态要买房。父亲还是不太同意,他说年底吧,先看看情况(实际是年底母亲的退休公积金可以拿出来大概十几万吧,另外未来丈母娘的公积金也能拿出来了大概比这多些)。我还是不同意,父亲最终拗不过我,终于松口,于是我们拿着双方家庭凑的50w现金开始买房,后来上海的房价大家都看到了,这件事也是我做的不多的正确的事情之一。但是最可笑的是,我研究房价的同时居然犯下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错误,我居然没有研究买房子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们当时一心想买一手房(现在想想真是脑子进水),最后买了一套松江区交通不便的房子,这第一套房子的地理位置也为我后来第二次离职埋下了隐患,这个后面会说。
一线或者准一线城市能买尽量买,不要听信房产崩溃论,如果买不起,那可以在有潜力的城市群里用父母的名义先买一套,毕竟大多数人的财富其实是涨不过通货膨胀的。另外买房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地段,地段,地段。


买房的那天上午和女朋友领的证,话说当时居然把身份证写错了三次 。。。。。
这下我终于算是有个家了,交完首付那个时候身上真的是身无分文了。航天的基层员工的收入真的是不高,我记得我当时作为组长,每月到手大概也就7k-8k的样子,另外有少量的奖金,但是总数仍然不高,好在公积金比较多,我日常也没什么消费欲望,房贷到是压力不大。
买完房子之后,我心里想,这下真的是把双方家庭都掏空了(我们双方家庭都比较普通,我的收入也在知乎垫底,没办法)万一有个意外怎么办,我思来想去,于是在我下一个月发工资之后,做了一个我至今也不知道是对是错的举动,我利用当月的工资,给全家人家人买了保险,各种重疾,意外都配好了。但是为什么我至今也不知道对错呢,因为后来老丈人,我母亲都遭遇病魔,但是两次保险公司都拒赔,找出的理由我真是哑口无言,谁叫我近视呢。另外真的是要感谢国家,亲人重病之后,最终还是走了医保,赔偿了部分,不然真的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2017年
对我人生重大影响的2016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究连浪花都激不起来,历史长河静静流淌到了2017年,这一年我参加了中国深空探测项目,当然后面我没有等到天问一号发射就离开了航天,但是有时候仰望星空的时候,想想我的代码正在遥远的星空发挥作用,心里也挺感慨的,我也算是重大历史的参与者了,呵呵。


好了不说工作了,平淡无奇的2017年,对我来说也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我买了第二套房子,说来可笑,当年第一套房子都是掏空家里,这第二年就买了第二套房子,生活真的是难以捉摸。到2017年时,前文说道,我母亲和丈母娘先后退休,公积金提取出来了,然后在双方家里各自办了酒席,酒席之后,双方父母都把所有礼金给了我们,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真的是无私之至。当时我们除了月光之外,其实没有什么外债,就是生活简单点。拿到这笔钱后,我们就在想如何使用,一天我在菜市场买菜,有人给我一张xuanchuan页,本来对于这样的xuanchuan页我一般是直接扔掉的,但是当天鬼死神差我看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嘉善高铁房,紧邻上海1.5w”我当时就石化了,我记得去年我研究上海房价的时候,曾经在网站上看到过嘉善的房价,我清楚的记得是5-6k,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机会,反思一下:
工作生活中尽量保持好奇心,不要对什么的持怀疑态度,很多机会就隐藏在不起眼的细节中,比如二十年前有人告诉你未来可以在网上购物,有人告诉你未来可以用手机支付,你先别把他直接归为骗子,静下来想一想,凡事要有好奇心,但是要有自己的判断。


于是我立马飞奔回家,开始分析,大城市周边的房价。我分析了昆山,燕郊,东莞,我发现燕郊极其特殊,几乎没有产业,纯粹是承接大城市人口溢出,因此房价成高度波动。而昆山和东莞,由于自身有产业支撑,又紧邻大城市,因此房价稳定上涨。我和妻子一商量,开始了外地看房之旅,后来我们去了嘉善,觉得没有产业支撑,昆山限购,我们又到嘉兴看房,我发现嘉兴房价也涨了很多,但是这里购房的大多数新房,都是上海购房者,入住率比较低,很多都是打算买给父母住的,但是实际情况是父母几乎不在里面住,我觉得这里买房不妥,存在一个变现的问题。于是我开始继续寻找,一天我看着杭州湾的地图,突然想到,杭州湾北侧不行,那南侧呢?南侧绍兴,宁波经济不是更达吗。于是我们目光投向绍兴,看了一个月后,最后在绍兴紧贴杭州的一个区,购买了一套小房子,后来17年房价果然如我预料的那样完成中心城市的上涨之后开始带动三四线城市上涨。后来国家出台了大湾区政策,我对我的小房子更有信心了。这里稍微总结一下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在稳定通胀的时代,负债其实是一种财富。长三角城市群会未来强于珠港澳,因为香港和澳门和深圳存在竞争关系,而长三角城市间更多的是互补,未来我们看澳门可能就跟看一个中等省会城市一样了。


2017年的第二件事是,我们终于准备要孩子了,但是妻子怎么也备孕不成功,我们开始频繁的去医院,从10元挂号费的普通门诊,看到200元,300元挂号费的专家门诊,看到600元的特需门诊,从综合医院看到妇幼医院,从西医看到中医,每个周末不是在医院排队,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最后的诊疗结果是有一定的希望,但是有困难,得到消息时我真的感觉眼前一片黑暗,这种从来在新闻上才能看到了事情居然落到了我们头上,我们甚至开始接触地下XX市场。同时越来越高的医疗开销(专家门诊以上就不能报销了)也开始成为了我的负担,前文说了,我收入一直不高,又还贷款,又支付医疗开支渐渐的开始捉襟见肘,我甚至动了卖小房子的打算。


2018年
前面说到,2017年开始频繁出入医院,同时项目也越来越忙,我渐渐的开始喘不过气起来,最后医生也给了结论,需要做手术,手术有不小的失败的几率。我和妻子商量后一咬牙做吧,如果失败就走地下的路子,但是可能需要准备一笔钱(手术如果成功倒是花销不会太大),哎,古人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真是诚不欺我啊,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萌生离职的想法了。怎么办呢,生活还是要继续,我想起了经常来单位办理贷款的银行人员,办贷款吧,这种事情保险公司肯定不赔的嘛,于是我办理了一笔贷款,准备应急。


时间慢慢的时间走到了8月份,我的项目已经告一定段落,一颗卫星圆满发射成功,深空项目也通过了初样阶段我的第一份工作也算有始有终了。我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我技术还算可以,沟通交流也不错,面试很顺利,一个月就拿到了6个offer,其中就有大菊花厂的offer,定级16A,25k月薪后来政策改革加了绩效工资6k(其实我定级和总薪水还是有些偏低了和我是国企,本来总薪水就低有很大关系,话说菊花厂级别后面真的是注水严重,博士入职轻松17级)菊花厂的offer审批流程是我见过最长,我当时的接口人天天催促流程都走了近2个月。我向领导提出了离职,离职的过程很痛苦,有过经历的人估计都知道,这里就不说了。话说我为什么会选择华为呢,一是当时急需钱,二是总觉得搞嵌入式的不到华为看看真的是人生遗憾。现在想想没有认真去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就进入一家公司还是太草率了:
如果你不认同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你大概率干不长,干不到中高层,IT人你不及时突破到中高层很快你就会面临非常多问题;公司招人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合格的人,一种是合适的人,合格的人是指技能合格,合适的人是指认同文化。企业招人就是先把合格的人找进来,然后通过日日宣讲,潜移默化把不合适的人淘汰掉。


经过一阵折腾终于离职成功,开始入职华为。离职我做了一件比较疯狂的事情,当时因为手上有一笔现金了,一直在支付利息,心里就像拿它干点啥。那时由于看病,接触了地下XX市场,听说了B&TC,走之前我心一横买B&T&C,后来不断波动,最终我还是卖了,挣了一些钱,但是最终没有拿到现在,果然是考验人性啊。


2019年
华为的试用期真长,整整6个月,每个月还有流程跟踪,交流访谈,终于我转正了,转正答辩我不出意料拿到了Excellent评价,涨了点薪水,呵呵还不错。华为的事情我不太想说太多,总之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评判这个公司,从公司看公司的角度华为真正是个伟大的公司,任老爷子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企业家。


在华为干了半年后,我发现我终究还是入职的时候太草率了,我当时没有具体的了解这个岗位,这个部门。入职之后我发现,我所在的是硬件部门,我在一个硬件部门的软件组,我真是脑子秀逗了
在一个部门,你需要尽力进入到部门主航道里,尽力不要在边缘的航道工作,特别是那些节奏快,考核严格的部门。
更严峻的是我所在的大组,居然是一个分布在全国4地的组,大组长(华为叫LM)在上海,4地各有一个本地业务负责人。我立刻意识到,到年终考评时,所有的成果一定会是4地分配,并且4地的负责人会占去一大部分,这是组织结构形成的优势。我所在的小组到时候会难以突破,资源分配会非常激烈。


先不说这些,在18年时妻子做完了手术,手术居然很成功。休息完之后我们19年初开始备孕了,这次真的是上天保佑,运气不错,很快就怀上了。这段时间,我虽然每天做地铁1.5小时到公司上班,经受高强度的工作,我心里每天还是乐滋滋的。但是,突然有一天,PL(华为小组长)根我说,LM需要派人去杭研所支持工作,我是最合适人选,让我有个心里准备。当时我是不想去的,这个时候妻子是最需要关怀的时候,我向LM表达了我的意愿,并且我也知道如果去了杭州年底绩效考评肯定不高。过程不多说了,最后我去了杭州。
于是我开始了两头奔波的日子,每个月回上海一趟。这过程中还有个插曲,家里老家城中村改造,分了一点钱,父母执意卖掉了老家学校周边的房子,丈母娘也处理老家的一些房子,然后把钱都给了我们,然后我用这笔家里最后的资产,同时利用华为的现金流在绍、甬不限购地区购买一些房子,我没有炒房的想法,只是防止被通货膨胀侵蚀而已,不过后来结果证明我貌似又蒙对了啊,我自己的看法是:
杭绍甬在经济层面会连成紧密的一片,在行政区上杭州兼并绍 部分区域的概率其实不大,行政区的扩展应该是先兼并自身的下级代管城市。


不说房子了,继续工作吧。10月份干了快一年时候,我华为的师傅(华为有师徒培养体系)偷偷告诉我被定为备选PL了,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我心里还是有点小高兴。不过我心里也慢慢意识到这个公司可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公司,这么多年了,愚钝如我慢慢也开始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因为我的宝宝出生了,看着这只四脚吞金兽,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父亲了。
2019年随着美国不断升级的制裁消息,我在华为的日子也走到年底,马上将迎来神奇的2020年。


2020年
(2020就少写一些了,有些东西真的可能忘却更好)
年初就给大家来了一个重击,新冠疫情改变了太多的东西。这个时候真的是看出华为的执行力,居家办公也效率不减多少,并且迅速实现了复工。到了3-4月份,华为开始正式评议去年绩效等级,我心里开始有预感,以前的分析大概率会兑现,并且绩效和收入挂钩,华为是个风险意识极强的公司,去年的制裁会导致公司开始风险预备,虽然我日常工作还是受到多数人好评,但是我知道这其实在评议人员那里,没有任何意义。
果然绩效评议结果出来了,呵呵,我很不满意。绩效沟通时LM破例跟我沟通了很长时间,我直接表达了我的想法,LM承诺钱不会少,他会争取。后来一天开始组织调整,成立一个新的小组,LM给我电话让我当组长,我拒绝了,这件事情我不知道对错,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
1、升任新的职位,未必是好事,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备选人员要么在原岗位已经能力有余,要么时间精力有余;我认为当时我这两个都不满足,呵呵离家有点远,LM很可以只是因为绩效事情做些补偿。
2、华为不会垮,这点大家有信心,但未来一定会出现战略收缩,最后这艘大船上还剩下哪些人不清楚,底层士兵有可能是牺牲品。
3、我34岁了
另外我一直思考未来想做什么,已经有了一丝眉目,就这样,我拿了年终奖约7月就提出了离职,后来部门还让我做了最后一次贡献,把我硬留到10月份,这样就可以参加上半年考核了,让帮忙背了一个C呵呵,这是工作多年,最差绩效吧。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最后这三个月我负责什么工作呢,因为20年3月开始我就接手了部分部门招聘工作(在华为干过的都知道为什么非HR也要帮忙招聘,呵呵大坑啊,就不多解释了),结果最后三个月我这个待离职员工居然继续负责招聘,真的是很搞笑,不过由于我在上一份工作中其实一直也有招聘的工作,所以也算做的轻车熟路,每天看50份左右简历(我看得都非常仔细,我害怕自己的疏忽会导致一个优秀的人才错失机会,所以比较慢)其实也蛮有收货,最后好歹对程序员如何写简历有了一些心得。


好了7年多,近8年的职场讲完了,不管过去如何,未来还是要继续努力,希望看到这篇文章觉得有帮助的朋友,可以帮忙点个推荐,这样可能更多的人看到,也许可以避免更多的人犯我犯的错误。另外欢迎私信或者其他方式交流(某Xin号,jingyewandeng),可以讨论职场经验,方向,我也可以帮忙改简历(免费啊),不用怕打扰,能帮助别人是一项很有成绩感的事,并且过程中也会有收获,程序员也不要太腼腆呵呵

PS补充一下:

1、关于某Xin,由于日常事务较多,回复会比较慢,请各位见谅,但一定会回复(平台私信也肯定会回复),目前加的人太多了,大tengxun把号标记为异常了,短时间无法添加好友,所以还请各位慢点加,这个号会一直用的,如果不fenghao的话不用着急。另外目前没有公众hao,短时间内也没有精力做。

2、关于文章后续,后续有空会在程序员论坛写文字,分享一些感想吧,但是这篇文章应该是我未来10年内最好的文章(如果不开篇写买房的话^-^),所以有所期待的同学还是早点散了啊。

3、目前发现博客园后台用起来不太便捷,后面可能主要在CSDN写点文字,这篇文章CSDN地址 https://blog.csdn.net/qwdzq/article/details/112614288

 

补充
20201-3-26 补充

1、关于简历修改:
目前暂不免费修改简历了,一则最近有些忙,二则我没有预料到有人会把几十份简历打包发给我修改..... 如果确实需要帮忙修改价格为一杯星巴克。
2、关于后续
来这里较少,目前会在C SDN写点低水平文字,后面有机会可能会建个人博客,记录一下自己工作生活中各方面的感悟吧。
3、关于工作
目前还在软件行业写代码,不会转行。另外不要称呼大佬我就是个普通人。

posted @ 2021-01-10 19:59  陈小房  阅读(12968)  评论(138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