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模型及线程池原理

 

线程

  • 调度CPU的最小单元,也叫轻量级进程LWP(Light Weight Process)

  • 两种线程模型

    • 用户级线程ULT:用户程序实现,不依赖操作系统核心,引用提供创建、同步、调度和管理线程的函数来控制用户线程

      • 优点:不需要用户态/核心态切换,速度快

      • 缺点:内核对ULT无感知,线程阻塞则进程(包括它的所有线程)阻塞

    • 内核级线程KLT:系统内核管理线程,内存保存线程的状态和上下文信息,线程阻塞不会引起进程阻塞,在多处理器系统上,多线程在多处理器上并行运行,线程的创建、调度和管理由内核完成,效率比ULT要慢,比进程操作快

      image-20200812104436071

      操作系统在运行时会对运行空间(内存条)做逻辑划分,分为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用户程序无法随意访问内核空间,必须通过系统向外暴露的接口进行访问

  • java线程

    • 使用的KLT模型:java线程创建时依赖于系统内核,通过JVM调用系统库创建内核线程,内核线程与java-thread是1:1的映射关系

      image-20200812112101620

      由操作系统来调度,哪个线程由cpu的哪个核来执行

 

线程池原理

    1. 为什么使用线程池?

      线程是稀缺资源他的创建和销毁是相对偏重且耗资源的操作,且java线程依赖于内核线程,创建线程需要进行操作系统状态切换,为避免资源过度消耗需设法重用线程执行多个任务,线程池就是一个线程缓存,负责对线程进行统一分配、调优与监控(创建一个线程大概在JVM栈内存分配1M内存空间,并需要切换用户态/内核态,并需要在内核空间分配空间)

    2. 什么时候使用线程池?

      单个任务处理时间很短,但需要处理任务的数量很大

    3. 线程池优势?

      • 重用存在的线程,减少线程创建,消亡的开销,提高性能

      • 提高响应速度,当任务到达时可以不必等待线程创建立即执行

      • 提高线程可管理性,可统一分配,调优,监控

    4. 线程池五种状态

      image-20200817161901548

    5. 执行流程

      image-20200817180514110

      • 任务首先提交给核心线程,当核心线程都在占用时,新任务放入队列,注意队列已满后,再提交新任务并不是直接提交给非核心任务执行,而是创建非核心线程,非核心线程执行队列中的任务,新任务再放入队列中

      • 核心线程是否会销毁取决于使用者设置

       

posted @ 2020-08-17 19:38  三杯然诺  阅读(24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