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How to survive in ISSCC -- 上

How to survive in ISSCC -- 上

来小整一手活,记录一下去ISSCC的一些注意事项和个人体验,也可以当成日志or游记。

few months before ISSCC

虽然事发突然,但是你醒了,恭喜你成了你们组第一个中ISSCC的幸运儿,现在你要开始准备一段ISSCC旅程了,以下的问题是你首先需要解决的:

  1. 签证
  2. 机票
  3. 酒店
  4. 会费
  5. 信用卡
  6. 移动wifi或者手机卡
  7. 电源转接器

签证写在No.1因为这是最难的东西,搞定签证之后剩下的所有问题都是money的问题罢了。最好尽快开始预约,一般ISSCC十月中旬出结果,走大使馆预约的话时间上不一定来得及,所以去淘宝上找代理加急预约可能会是比较好的方案。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十月中旬开始联系代理进行签证预约,因为如果要走大使馆预约的话得排队到24年一月份,那就太慢了。通过代理约到了十一月底的面签。面签被check了,又等了一个多月,将近40天时间后签证才通过,实际带签证的护照拿到手又拖了几天,最后一月中旬才搞到签证。如果是走大使馆预约的话肯定早就寄了。

关于面签的问题,填DS-160,准备材料之类的教程网上海了去了,这里就不赘述了。我23年一月份时其实申请过一次,当时面签官问我是不是presentation author,我很实诚的说自己不是,然后就寄了。这次本来就是first author加presentation author,所以回答同样的问题时就非常的硬气。总之面签首先是排大队,当时排了整整一个上午才轮到我,面签时的QA倒是没啥,英语问了专业方向,研究方向,参加的是啥会议,材料只看了会议邀请函和简历,这些都是提前备好词儿了,答的都很溜,不过最后还是被给了个check,不知道和我本科是北理工有没有关系哈哈.......总之除了我之外,同行的四人也都过了,有俩人拿的十年签,还有俩和我一样被check,最后给的一年签。

被check后赶紧对着签证官给的表格弄补充材料然后邮件发给大使馆,一般check的周期20-40天,所以申请签证时必须得把这个东西纳入时间考量中。早点预约,材料和话术准备齐全,剩下就是祈祷自己碰到一个好说话的签证官了哈哈哈。签证搞定了的话,基本上去ISSCC这事也妥了。

机票没啥好说的,找国内机场到旧金山国际机场的往返机票就行,几万的人民币记得提前备好哈哈.......酒店可以提前book,到了地儿之后再刷卡入住,ISSCC一般就在旧金山mission street的marriot maquis酒店,会场就在地下,直接就住这个酒店是最方便的,酒店条件也还不错,不过两百多刀一晚,换算一下就是接近2000人民币,总共住7天,这部分钱也提前准备好吧......会费是在ISSCC官网上注册时提交(论文作者一样得交会费注册),注意会费提交需要使用美元信用卡,所以注册前信用卡应该已经搞定了,1365美刀,接近1万人民币,哈哈........最后是信用卡,Visa Card/Master Card之类的都行,去银行办一张就ok了,如果有额度的话花钱时留个心眼,别超额开销提前刷爆了,如果和我一样是学生卡没额度的话(我办的工商银行的学生星座Visa卡,嗯,没额度的信用卡,服了),记得提前充钱。在美国那边一天日常开销基本上如果没有特殊的额外消费的话,光吃喝交通100美元完全够封顶,考虑到购买纪念品之类的额外购物需求的话,可以提前往卡里再多充一点,总之一千刀的预算基本上稳够,除非有啥特殊的大额消费。

最后就是手机卡或者移动wifi,以及电源转接器,前者解决在美国上网的问题,这个在淘宝上找一下就行了,价格并不贵。后者则是将国标的插头转换到美标,双插头的电源两边都是通用的,三插头的就需要用转换器转换了。

以上,不出意外的话,签证到手,并且烧了几万人民币的你终于完成了去ISSCC的前期准备工作,接下来一段美好的旅程在等着你~

day.0

睁着惺忪的睡眼,扛着大包小包,激动人心的ISSCC之旅马上就要开始啦!

第一个下马威就是十几个小时的跨国飞机,非常痛苦,非常折磨,屁股都要坐穿的程度。为了避免身体上的折磨,U形枕和拖鞋非常重要,U形枕可以让你坐着睡一觉醒来后不会觉得自己的脖子像是要断掉,拖鞋可以放松放松脚,否则脚也会很不舒服。飞机上能做的事情不多,除了睡觉,吃飞机餐,看飞机上的电影之外,抠手机之外好像也没啥好做的,当然我在飞机上还在改演讲稿和做计时联系,但是念PPT的时候又不敢太大声,怕吵到周围睡觉的人,总体来说比较折磨。

飞机上最好睡一会但也别睡太久,因为下了飞机就得解决倒时差问题,旧金山和国内差了16h的时间,国内天黑时旧金山天亮,旧金山天黑时国内天亮,飞机上累一点可以保证到地儿之后天一黑倒头就能睡(当然实际情况是我到的下午就开始不省人事了,结果晚上反而没睡好,属于反面例子,飞机上睡太少了)。

总算走下飞机,welcome to california!

image

旧金山国际机场落地后,还需要过一次美国海关,记得提前备好材料,除了面签时同样的文件之外,还得准备一下往返机票订单,酒店订单的这些文件,基本上就是问一下来干啥,呆多久,住哪,带了多少钱这些信息,也没啥太多盘问就顺利pass了,如果是十年签的还得提前填一个EVUS,把审核后的结果也打印一下,不过那个审核很快,提前一两天填也来得及。

image

走出机场,终于踏上了阿美利卡的土地!接下来就是解决如何从旧金山机场到酒店的问题,在此之前可以先在手机上下好google map和Uber,Uber注册后绑定一下信用卡就能使用,打车的流程和国内打车没啥区别,机场有个Uber的停车点,过去之后定位一下起点定位一下终点然后叫车就行了。从旧金山国际机场到marriot marquis酒店大概三四十分钟,四十多刀。

image

到了酒店后,去前台刷卡入住,需要提一下几个注意事项,第一点是酒店并不自动提供牙具,自己带了更好,没带的话可以电话前台要一下,第二点是没有热水壶哈哈哈哈哈,酒店里每层都有制冰机(甚至房间里会给一个冰桶用来装冰,鬼佬们是真的喜欢喝冰的,这个也属于是一点小小的国内外文化差异震撼了),但是并无热水壶。虽然有个咖啡机,但是咖啡机是煮不开水的。如果想喝水的话,最好去附近的便利店(酒店旁边就有,target grocery)买一箱瓶装水,再买个热水壶,然后煮热水喝。酒店的自来水经过本人观察,显然不是干净的直饮水,甚至拿来煮开水都嫌脏,所以后面几天我们都是煮的瓶装水。

image

day.1

在会议正式开始的前一天,作者可以先去注册,领取参会材料(一本打印版的advance program,demo session的海报,论文的证书,还有参会的牌牌)。

image

中午十二点要去参加Speaker聚餐,场面非常“尴尬”。session chair和co-chair以及同一个session的作者围着圆桌一起吃午餐,吃的东西就是自助的burger,味道不咋样,而且面对并不认识的其他作者以及chair和co-chair.......完全不知道怎么搭话啊!什么i人屠宰场!当然桌上有几个大牛显然不是第一次中文章了,看他们以及chair和co-chair之间聊的挺愉快的,我个小萌新只能像个鹌鹑一样坐着瑟瑟发抖.......还用不明白刀叉,直接上手一阵猛炫,弱小无助但能吃.jpg。吃饭结束后就是rehearsal环节,先去一个小房间里面试讲,一个很坑爹的事情是,ISSCC的speech是不可以使用PPT的演讲者模式的!!!二十几分钟的纯英语演讲啊.......压力山大。幸好rehearsal时没有强制要求脱稿,当时我因为时差没倒过来的原因处于一个极度疲劳的状态,对着演讲者模式的备注念了一通总算是应付过去了。

(看好了最后一行字,There will be no presenter mode)

image

rehearsal从下午两点一直到六点才结束,最后值得一提的一个小笑话是,注册时除了牌子还发了一个speaker的小黑标,我愣是半天不知道该贴哪儿,一直到了圆桌聚餐时观察其他人才知道speaker的标贴在牌子下面,just like this。

image

day.2

ISSCC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各个session还没开始,主要内容是forum和tutorial。

首先要吐槽一下阿美利卡的网络,我用的是移动wifi,其他同行的人是电话卡,但总之在会场网络基本上都约等于没法用,下一个pdf半天下不下来。好在会场有wifi可以连,密码在注册时拿的卡片背面。

image

接下来聊聊听会议的感受,forum有点参差不齐,F1和F2分别是chiplet和llm,形式上就是连续不断的小speech,每个几十分钟讲完。我们交叉着听的,有的感觉不错,有的感觉就比较水。下午三点后跑去听tutorial了,去的是讲domain specific acclerator的tutorial,整整两个小时,感觉讲的很棒,深入浅出,内容挺充实的。

image

晚饭时为了吃popeyes的炸鸡跑了一趟远的,主要也是因为前两天的饭全是在酒店或者酒店附近,呆了几天胆子大起来了决定走远一点吃饭,顺便熟悉一下旧金山的公共交通系统。

经过一番摸索,闹了几个笑话后总算是把公共交通情况基本弄明白了。首先就和国内城市差不多,有公交和地铁两套系统,地铁在地下,公交在地上。旧金山的公交的运营公司不止一家,市内主要是Muni,但也有BART和Golden Gate Bridge。详情可以看这张图,实际上地铁站里也会贴。Muni的地铁线路是字母J,K,M,N,T的那几个,就近找地铁站进站就行,数字的路线都是公交。

Muni可以在手机上下载app,但我们还是选择了买实体票,进地铁站后找机器买就行,机器可以选中文页面,可以刷信用卡。那个clipper card应该是所有公共交通都可以刷,但是很贵,应该是相当于国内的充值公交卡。我们买的是Muni ticket,只能在Muni的地铁和公交上使用,6刀的往返车票,经过实验证明,实际上这个票可以在公交和地铁上刷好几次,具体的规则我们到最后也没弄明白,根据车票上的信息,初步的猜想只要是在90分钟内换乘都会被算在一次行程中,往返票总共能用两次行程,不过因为没有经过实证,所以这只是个猜想。

image

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后,打开google map,输入起点和目的地,然后根据google map推荐的线路走就完事了。一个有趣的小事是地铁站进站时需要刷卡,但是出站时直接往闸机走就行了会自动打开,我们当时按照国内的习惯以为出站也要刷卡,在闸机的刷卡机上像傻子一样刷了半天.......最后一个黑人小哥一脸诧异的看着我们然后直接往闸机上一靠就出站了,我们当即一脸黑线.......

day.3

各个Session正式开讲,作为plenary的session 1很值得一听,往往是大佬讲大trend。此时会议间的隔墙全部撤掉,几十米大会场,场面非常的壮观。23年的plenary的第一位讲者是我的偶像Lisa Su,苏姿丰博士,可惜没去成。今年plenary的第一位讲者是Kevin zhang,台积电副总裁,做了一个关于半导体行业未来发展trend的演讲。总体来说讲的非常好,生动而又具体的讲了未来半导体行业的一些增长点,尤其是强调了AI带来的强力驱动,而且Kevin zhang非常幽默,一边讲一边抖包袱,时常惹得哄堂大笑。Plenary的前两个演讲都非常推荐去看看录播,后面两个感觉一般。

image

上午的plenary结束后,然后就可以开始各自看自己感兴趣的session了。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这天人会很多,不仅酒店里的餐厅排队拉满了,而且附近的餐厅也会狠狠排队。如果想早点吃上饭,可以适当早退,整个plenary大概12点结束,可以11点半就撤退去吃饭之类的。

说到吃饭,现在我需要睿频一下美国伙食,首先毫无疑问中华美食博大精深,论上限美国佬再怎么折腾都碰瓷不了chinese food,但是论下限,其实在阿美利卡吃的东西也没那么惨,至少比我之前听说的需要靠泡面维生的情况要好很多。首先高糖高脂肪是真的,在那边吃的几顿数下来,只要是甜食一般甜度都很炸表,绝对甜到齁。然后最常吃的burger,pizza,fired chicken这些油都挺大的。其次是量大,随便找个burger比国内麦麦的巨无霸还要大一圈,基本上顿顿吃撑。所以客观的说,吃一段时间确实会比较容易腻。但是好消息是美国的食物文化还是挺丰富的,世界各地的各种伙食都能找到,所以吃腻美式风味快餐后可以搞点什么墨西哥风味,巴西风味,印度风味,中国风味,日本风味之类的尝尝。我们在附近的商场里吃过一顿巴西风味烤肉,一顿巴基斯坦风味快餐,都挺好吃的。另外除了快餐,也可以试试美式餐厅,坐下来点几个菜尝尝。消费水平上,一般一顿快餐也就吃10-20刀以内,如果是去餐厅吃好的,可能会30-50刀。

image

接下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治安问题,毕竟传说中的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当然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刻板印象和极端了,去san fransisco的一周里我别说吃枪子儿,连枪杆子都没见到过。不过那边的治安说实话我觉得真的一般,最主要的问题来自homeless,街上真的非常多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homeless,让人有点触目惊心。一般他们就是倒在路边一动不动,或者是摇晃着乞讨,但是有的时候homeless也会突然上来搭话,我们在街上等公交时就有一个homeless突然上来要钱,我们赶紧假装听不懂走开了。此外还碰到过路上的疯子,我们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一个上身穿着大衣但是没穿裤子的白人老头,突然冲出来对着我们大吼大叫,什么"this is a historic moment"啥的,然后又一遍对着我们每一个人狠狠骂stupid一边吐唾沫。不过感觉本地人也没感觉有啥,基本上都是无视态度。只能说多多少少还是注意安全。

剩下四天,day4到day7的见闻下次再更新~

posted @ 2024-03-11 00:07  sasasatori  阅读(36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