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集成电路实践记录_共源极差分放大器
实验三,共源极差分放大器
3.1 实验背景
相比单端输入方式,差分输入有如下的好处:
- 抑制共模干扰
- 抑制电源干扰
- 减小对其他信号的干扰
- 减小谐波失真
理想电流镜输出电流
电流镜负载差分对的差模小信号增益
电流镜负载差分对的共模小信号增益
电流镜负载差分对的共模抑制比
3.2 实验内容
1、利用单管共源放大器增益计算、电流镜、二极管接法做负载等知识完成差分输入-单端输出放大器的设计。
2、分析清楚电路性能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列出参数列表进行分析。
3、设计MOS管的宽长比、电路的直流工作点,使电路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指标基本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然后对上述设计进行仿真验证,并对仿真的结果进行分析。
3.3 实验过程
- 如图所示搭建电路(差分管B极接地,避免跟随源极发生电压浮动)
晶体管尺寸表:
W | L | |
---|---|---|
NM0、NM2 | 78.4um | 180nm |
PM0、PM1 | 24.5um | 200nm |
NM1、NM3 | 28.1um | 1um |
- 设置激励,进行直流仿真
- 设置差模激励(AC phase相差180,Initial phase for Sinusoid相差180),仿真差分增益
- 设置激励(AC phase相等,Initial phase for Sinusoid相等),其他与差模仿真相同,仿真共模增益
3.4 实验分析
MOS管工艺参数如下:
\(μC_{ox}(μA/V^2)\) | \(V_{TH}(mV)\) | |
---|---|---|
NMOS | 235 | 410 |
PMOS | 73.6 | -456 |
设计指标:
参数 | 值 |
---|---|
电源电压 | 1.8V |
差模输出增益 | >33dB |
共模抑制比CMRR | >65dB |
3dB带宽 | ≥20MHz(CL=500fF) |
相位下降45°点频响 | ≥20MHz (CL=500fF) |
单位增益带宽 | 1.7GHz~2.2GHz |
输出摆幅 | 400mV |
共模输入范围 | 1V左右 |
设计过程:第一步,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第二步,调试输出共模电压,第三步,调试输出增益
- 选择静态工作点
电路结构如下图所示
M1、M2是差分放大对管,M3、M4作为电流镜负载,M5、M6电流镜作为差分放大器的尾电流源。直流工作点需要保证M1~M6均工作在饱和区,故有以下约束
对于负载管M3、M4有\(V_{GS3,4}=V_{DS3,4}\),故只要\(|V_{DS3,4}|=|V_{GS3,4}|>|V_{thp}|\),饱和条件\(|V_{DS3,4}|>|V_{GS3,4}-V_{thp}|\)自然满足,同理,对于M5、M6有\(V_{GS5,6}=V_{DS5,6}\),故只要\(V_{DS5,6}=V_{GS5,6}>V_{thn}\),饱和条件\(V_{DS5,6}>V_{GS3,4}-V_{thn}\)自然满足
又根据电压关系
综合以上条件有
设计指标给定了共模输入电压\(V_{CM,in} = 1\),故\(V_{GS1,2}+V_{GS5,6}<1.41V\),\(V_{GS5,6}>0.41\),\(0.456V<|V_{DS3,4}|=|V_{GS3,4}|<0.71V\)。由于M5、M6需要经过更大的\(I_{DS}\),需要更强的驱动能力,故\(L\)要取得更大,为了避免面积过大\(W/L\)要比较小,因此需要分配更大的\(V_{ov}\)。由于差分管M1、M2的B极接地,\(V_{SB}\)增大,根据公式:
故其阈值\(V_{th}\)也会增大,大致估算为0.53V。
选定\(V_{GS1,2}=0.6\),\(V_{GS5,6}=V_{DS5,6}=0.8V\),\(|V_{DS3}|=|V_{GS3}|=0.68V\),则可以得到参数如下:
\(\vert V_{GS}\vert(V)\) | \(\vert V_{ov}\vert(V)\) | |
---|---|---|
放大管 M1、M2 | 0.6 | 0.07 |
电流镜负载 M3、M4 | 0.68 | 0.224 |
尾电流源 M5、M6 | 0.8 | 0.39 |
由于差模输出增益\(20log(|\frac{V_{out}}{V_{in}}|)=20log|A_{vd}|>33dB\),故\(|A_{vd}|=44.67\) 。考虑到以下公式:
可以得到
根据参数\(|A_{vd}|\)和\(V_{ov}\)可以求出\((\lambda_n+\lambda_p)=0.497\),大致对应了\(L=180nm\)的沟道调制系数,如果最终仿真时发现增益不够,由于\(\lambda\)和\(L\)成反比关系,可以通过增大\(L\)来减小\(\lambda\),从而增大\(|A_{vd}|\)。
以上直流参数可以确保共模输入电压在范围内变化时,M1~M6管仍然能够保证饱和。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确定管子的长宽比\(W/L\)以及电流\(I_{DS}\),这可以通过由工作频率的限制而得到。
3dB带宽的频率对应第一个极点,为了设计余量,代入计算时选取略大于20MHz的频率,选择25MHz代入,可以估算出符合要求的\(I_{DS1,2}=I_{DS3,4}\approx 157μA\),\(I_{DS5,6}=2I_{DS1,2}\approx314μA\)
M5、M6的\(r_{ds}\)与共模抑制比相关,必须要取大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抑制共模的作用,因此其\(L\)需要取得很大,且取较大的\(W\)和\(L\)可以减小电流镜失配,这里选为\(1um\)。
故而可以进一步确定各管的尺寸如下:
M1、M2 | M3、M4 | M5、M6 | |
---|---|---|---|
宽长比\((W/L)\) | 272.69 | 85 | 17.57 |
长度\(L\) | 180nm | 180nm | 1um |
宽度\(W\) | 49um | 15.3um | 17.57um |
- 直流仿真结果
\(\vert V_{GS}\vert(V)\) | \(\vert V_{ov}\vert(V)\) | \(\vert I_{DS}\vert(μA)\) | |
---|---|---|---|
M1、M2 | 0.591 | 0.061 | 153.69 |
M3、M4 | 0.652 | 0.196 | 153.69 |
M5 | 0.819 | 0.409 | 307.38 |
M6 | 0.819 | 0.409 | 314 |
与理论估算值进行比较
\(\vert V_{GS}\vert(V)\) | \(\vert V_{ov}\vert(V)\) | \(\vert I_{DS}\vert(μA)\) | |
---|---|---|---|
M1、M2 | 0.6 | 0.07 | 167 |
M3、M4 | 0.68 | 0.224 | 157 |
M5 | 0.8 | 0.39 | 314 |
M6 | 0.8 | 0.39 | 314 |
可以发现较为严重的电流镜失配,M5的失配导致了\(I_{DS}\)上存在的较大误差。一般为了减小电流镜失配,在保持\(W/L\)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L\),但此处M5的\(L\)已经是较大的1um,继续放大会导致面积急速增加。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选择驱动能力更强大的电流源结构。
此外负载M3、M4上的\(|V_{GS}|\)相较估算值差距较大,说明M3、M4的驱动能力(\(r_{ds}\))偏小,通过增大\(L\)从180nm至200nm来改善这一问题(但不能设置过大,因为第二极点\(\omega_2\approx \frac{g_{m3,4}}{C_F}\),而\(C_F\)节点电容与\(WL\)成正相关,因此如果\(WL\)过大会拉近第二极点,影响单位增益带宽)调整之后的直流工作点:
\(\vert V_{GS}\vert(V)\) | \(\vert V_{ov}\vert(V)\) | \(\vert I_{DS}\vert(μA)\) | |
---|---|---|---|
M1、M2 | 0.591 | 0.061 | 153.68 |
M3、M4 | 0.671 | 0.215 | 153.68 |
M5 | 0.819 | 0.409 | 307.4 |
M6 | 0.819 | 0.409 | 314 |
至此仿真结果已经基本接近理论计算结果。
- 调试输出增益
交流仿真结果显示放大器的差模输出增益达到了33.69dB,满足设计要求。其3dB带宽为31MHz,也满足设计要求,但其单位增益带宽仅为1.38GHz,小于设计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增加偏置电流\(I_{DS}\)的方式来实现增大。这是因为从公式
可以看出,增大\(GBW\)意味着\(I_{DS}\)的增大。通过将\(I_{DS}\)增大到\(500μA\),并相应的调整所有管子的宽长比(\(W\)放大\(500/314\approx1.6\)倍)从而确保直流工作点不发生变化:
\(\vert V_{GS}\vert(V)\) | \(\vert V_{ov}\vert(V)\) | \(\vert I_{DS}\vert(μA)\) | |
---|---|---|---|
M1、M2 | 0.592 | 0.061 | 153.68 |
M3、M4 | 0.670 | 0.215 | 153.68 |
M5 | 0.819 | 0.409 | 307.4 |
M6 | 0.819 | 0.409 | 314 |
至此差分放大器达到了制定的设计指标,其参数如下:
W | L | \(I_{DS}\) | |
---|---|---|---|
M1、M2 | 78.4um | 180nm | 244.75μA |
M3、M4 | 24.5um | 200nm | 244.75μA |
M5 | 28.1um | 1um | 489.5μA |
M6 | 28.1um | 1um | 500μA |
参数 | 值 |
---|---|
电源电压 | 1.8V |
差模输出增益 | >33dB(33.68dB) |
共模抑制比CMRR | >65dB(74.53dB) |
3dB带宽 | ≥20MHz(CL=500fF) (46MHz) |
相位下降45°点频响 | ≥20MHz (CL=500fF) (32MHz) |
单位增益带宽 | 1.7GHz~2.2GHz (1.9GHz) |
输出摆幅 | 400mV (960mV) |
共模输入范围 | 1V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