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之重点总结

第一章

1.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现代技术革命,实质上是【人类智力】的解放,是一场【智力革命】。

2.与之区别的时技术革命,即机械、蒸汽、电力解放了人类的体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能源革命

3.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是【材料、能源、信息】

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计算机、通信、传感、控制等技术)是【微电子技术】

5.各种文字的、图形的、图像的、声音的信息被进行二进制编码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数字化】,他是一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6.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他们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

7.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技术】

8.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9.与依赖经验完全纺织机械革新不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与实验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这体现了信息革命的【科学技术化特征】

10.信息革命的特征:

  • 技术科学化(科学理论和实验在信息革命中起着主导作用)
  • 群体化
  • 智能化
  • 高新性

11.科研成果渗透到技术的各个环节,称为技术发展的关键,使技术越来越科学化和成熟

12.微电子技术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信息技术应用,有人把它概括为【3C】革命,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自动控制(Control)领域的革命

13.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有【IPhone4、GPS、PDA、公交一卡通、IPad】

14.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特点或趋势: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 数字化:各种文字的、图形的、图像的、声音的信息被进行二进制编码,即数字化
  • 小型化:个人计算机、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功能不断提高而体积越来越小
  • 网络化: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传感器到物联网,从有线网到无线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使网络称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 智能化:从手写输入、搜索引擎、只能比价,发展到指纹识别、数控机床、机器人,在到复杂的智能交通等应用系统,用智能技术开发的软件、硬件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 系统化:将分散的信息产品(如功能不同的硬、软件)有机的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产品,方便使用,提高效率(智能手机的发展,智能卡技术的应用,交通一卡通,银联卡的应用等、企业信息门户等都是信息产品系统化的体系)

 15.关于【信息化】的表述中,错误的是:信息化特指建设信息网络

16.信息化的表述

  • 信息化特指定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
  •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 信息化还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建设信息网络仅仅只是信息化工作中的一部分

17.作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主体有:信息技术制造、信息内容生产、信息服务

18.信息产业的主体

  • 信息技术制造:如微电子、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制造业
  • 信息内容生产:如门户网站、电子传媒初版业等
  • 信息服务:如信息技术支持、信息中介、信息咨询等行业

19.信息化使我们面对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对信息社会的描述中,错误的是:信息社会中原子比物质的比特更活跃

20.在信息化社会中没有重量的、虚拟形式的、非物质的比特(bit)比原子更加重要和活跃,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其物质重要性在减轻或消失

  • 在信息社会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其物质重要性在减轻或消失
  • 由于信息网络的存在,信息传输无视空间地域,时空距离被消除
  • 信息社会具备无线可扩展性

21.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六个要素,即: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 信息资源
  • 信息网络
  • 信息技术应用
  • 信息技术和产业
  • 信息化人才队伍
  •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22.信息化 被社会广泛使用,一般可以理解为

  • 社会组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 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 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
  • 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23.信息社会的特点: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

  • 非物质性:没有重量、虚拟的、比特等特点
  • 超时空性:时空距离被消除,地球变成了村
  • 可扩展性:信息的传播使得传统的生产观念、生产方式、产品交换方式发生了改变

24.国家信息化的实施层面

  • 核心
    •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实施层面
    • 领域信息化:部门、行业所开展的信息化活动
    • 区域信息化:指地方政府根据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而开展的信息化活动
    • 企业信息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应用信息技术

25.信息化建设被形象比作

  • “铺路”-》建设信息网络
  • “买车”-》建设信息系统
  • “运货”-》提供信息内容

26.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27.名称解释:信息化

答: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

28.简述对信息化的理解

  • 社会组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 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 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
  • 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29.以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车辆违章视频监控系统”为例,解释信息化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以提高管理效益的

答:交通车辆违章视频监控系统借助电子眼构成强大的交通监控网,时刻捕捉违章信息,自动视频信息采集并上传,然读取车辆信息,自动判定违章车辆并实施处罚,自动化的运用提高交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30.Hartley信息量测度公式只限于符号信息量的计算,不涉及信息的内容,也没有涉及信息价值

31.Hartley信息测度公式只限于符号(形式化,即语法意义)信息量的计算,不涉及信息的内容(符号等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如烽火台的报警等语义意义),也没有涉及信息价值(信息的效用,如烽火台报警后会派人前来布放,即语用意义)

32.现代信息管理工作者不仅关注信息的形式(通信),更关注信息的【内涵】和【效用】,这样才能使【消息发挥更大效益】

33.正如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一样,构成信息世界的基本单元是【比特(BIT,Binary digit)】

34.信息天然的共享性,使得信息可能很容易被非法使用,由此可见,当今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是信息产品的【产权保护】

35.现代信息管理工作者只需要关注信息的形式既可,信息的内涵和效用由其他人员负责是错误的

36.美国学者Hartley提出信息量可以用选择自由度来计算,即:H=N * log(S),试解释Hartley信息量测度公式及其意义和局限性

  • Hartley信息量测度公式中为信息量,N代表1条信息包含字符的个数;log为对数符号,S代表通信符号表中符号的个数
  • Hartley信息量测度开创了信息论的先河
  • Hartley信息量只限于符号信息量的计算,不涉及信息的内容和信息的价值
  • 信息管理不仅关注信息的形式,更关注信息的内涵和效用,这样才能使信息发挥更大的效益

37.有助于人们全面考察信息活动各个环节的是【全信息概念】

38.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者在一起构成了认识层次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全信息有助于人们全面考察信息活动各个环节3

39.语法信息科细分为三类信息:随机信息(统计信息)、偶发信息、模糊信息

  • 随机信息:消除这类不确定性的信息

40.依照事务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不确定性,语法信息可分为:随机信息(统计信息)、偶发信息、模糊信息

41.Shannon认为“信息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其信息概念属于:随机信息

42.如果我们对事物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不确定性做进一步分析,语法信息由可细分为三类:随机信息、模糊信息、偶发信息。有些状态及其变化是不确定事件,但它具有一定统计规律,这类不确定性是随机的(统计的),消除这类不确定性的信息被称为随机信息,Shannon的信息概念属于此类

43.根据Hartley信息量测度公式,2个烽火台传输1条信息的信息量H为【H = 2 × log2比特】

信息量可以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算大小,即H=N*log(S),其中,H为信号量,N代表1条信息包含字符的个数(以“烽火台”系统为例,一个烽火台N=1 两个烽火台N=2),log为对数符号,S表示通信符号表中符号的个数(烽火台系统只能传递两种信息,即有烟、无烟,故其通信符号集{0,1})

44.在语法、语义、语用三者综合构成的全信息的基础上,在引入认识主体与实物客体之间的关系,则可以衍生出另外三类信息的概念: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

  • 实在信息:事物实际具有的信息,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一个特征量,与认识主体因素无关
  • 先验信息:主体感知事物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他既与实物本身有关,也与事物的主观因素相关
  • 实得信息:主体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净信息

45.全信息不包括【随机信息】

46.认识论衍生出的三类信息不包括【偶发信息】

47.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者综合在一起构成了认识层次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48.信息论奠基人Shannon,把信息量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程度的减少,其基本观点是:通信的发生是以【通信者具有不确定性为前提】

49.简述实得信息、实在信息、先验信息的区别

  • 实在信息:事物实际具有的信息,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一个特征量,与认识主体因素无关
  • 先验信息:主体感知事物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他既与实物本身有关,也与事物的主观因素相关
  • 实得信息:主体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净信息

50.试以“烽火台”通信系统为例,解释Hartley信息量测度公式

  • hartley信息量测度公式:H=N*log(S),其中,H为信号量,N代表1条信息包含字符的个数,log为对数符号,S表示通信符号表中符号的个数
  • 在“烽火台”通信系统只能传递两种信息,即有烟、无烟,所以S=2
  • 1个烽火台的N = 1
  • 1个烽火台传输1条信息的信息量为H1= 1*log(2) 

51.信息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事物的【实在信息】是无限的

52.原始信息是未经处理的最初级的直接信息,其中一类原始信息被称为【零次信息】,专指人利用其感觉直接感知或交流获得的信息,广泛存在于科技的经济活动中

53.情报、数据、知识,都不可以完全替代“信息”,与“信息”概念完全不相同的词汇

54.最初产生信息的事物被称为【源事物】,他的信息可以被主体以一定的形式感知,记录到其他媒体中,并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而被重现

55.最有效用的信息是【知识和智能】

56.根据信息效用层次划分,知识和智能是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所以具有最高的效用

57.按照信息【记录方式】划分:实物型信息、记录型信息、智力型信息

  • 实物型信息:指由实物本身产生、存储和传递的信息,他们通常表现于事物中(如刘翔跨栏比赛现场)
  • 记录型信息:是指存储于介质中的信息(如刘翔跨栏比赛的电视转播)
  • 智力型信息:表现为人脑中存在的,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和经验等(如设计师、艺术家头脑中的灵感)

58.一次信息、两次信息、三次信息等的划分依据是【信息加工处理深度】

59.存储介质:书写介质信息、磁介质信息、电介质信息、光介质信息、声介质信息、实体介质信息等

60.应用领域: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商业信息、科教信息、文化信息等

61.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不包括【技术】

62.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其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号是源于物质

63.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信息可分为: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气味信息、形态信息等

64.关于信息及其相关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数据与信息是同一概念】

65.消息与信息无大区别,消息只有定性描述,而信息由定量计量

66.信息经过加工提炼成知识,知识被目的激活成为智能,智能是信息的最高层次

65.关于经验、知识、智能和信息之间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智能是信息的最高层次】

  • 经验: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的操作程序
  • 知识:由经验总结升华出来的结晶,即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认识,是高级的、抽象的且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
  • 智能:智力能力,是指针对性的获取问题一环境的信息,并适当进行处理提炼出的知识,
  • 信息、知识、智能三者的关系: 信息 ==加工提炼==》 知识 ==被目的激活==》 智能

66.张同学把一个网上买卖旧书的网址告诉李同学,让李同学也可上网买书,这反映了信息的【共享性】

67.信息具有以下性质

  • 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
  • 信息依附媒体并可以独立于源事物
  • 信息可以共享
  • 信息可以变换
  • 信息可以传递,但不能增值
  • 信息是动态的而且有时效的
  • 信息是具体并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

68.按影响不同划分,信息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是【智能】

69.按信息记录方式划分,信息可分为:实物型信息、记录型信息、智力型信息

70.在计算机世界中,多种形式的信息都存储在电磁介质中,并以一定的技术规范表现出来,这样的信息被称为【多媒体信息】

71.信息能够存储和通信,说明信息具有【传递性】

72.信息的传递性是指信息可以在空间上或时间上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时间上的传递称为存粗或转存

73.信息的普遍性体现在他无处无时不在。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领域

74.信息的媒体依附性是指信息产生于物质且必须依附于媒体

75.因为信息可以脱离源事物独立存在于其他媒体中,因此某一主体拥有的信息可以被复制给其他主体,同时自身拥有的信息没有损失,这便是信息的共享性

76.按照内容划分,政府信息可分为:政治信息、军事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

77.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即非物质性

78.【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领,提供的是动力

79.原始信息是未经处理的最初级的直接信息,其中一类原始信息被称为【零次信息】,专指人利用其感觉直接感知或交流获得信息,广泛存在于科技和经济活动中

80.消息和信息无大区别,消息只在定性描述,而信息有定量计量

81.情报是对主体有特殊意义的信息,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情报价值。

82.数据通常指未被加工的原始资料,只有加工以后才能起到【消除不确定性】作用,所以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而数据不见得是信息

83.经验是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的操作程序,被实践证实行之有效,但没有经过严格证明。

84.知识是由经验总结升华出来的结晶,即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认识,是高级、抽象的且具有普通适用性的信息

85.智能即智力能力,是指有针对性地获取问题一环境的信息,并适当进行处理提炼出来的知识,最终结合目标信息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达到主体目的能力

86.最初产生信息的事物被称为【源事物】,他的信息可以被主体以一定的形式感知、记录到其他媒体中,并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而被重视

87.最有效的信息是【知识和智能】,根据【信息效用层次】划分,【知识和智能】是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88.实体型信息、记录型信息、智力型信息等划分是根据【信息记录方式】

89.按照【信息记录方式】划分:实体型信息、记录型信息、智力型信息

90.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等的划分依据是【信息加工处理深度】

91.再生信息按【信息加工处理深度】不同,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信息等

92.再生信息

  • 加工处理深度: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等
  • 存储介质:书写介质信息、慈介质信息、电介质信息、光介质信息、声介质信息、实体介质信息等
  • 记录方式:实物型信息、记录型信息、智力型信息
    • 实物型信息:指由实物本身产生、存储和传递的信息,他们通常表现于实物中(如刘翔跨栏比赛现场)
    • 记录型信息:是指存储于介质中的信息(如刘翔跨栏比赛的电视转播)
    • 智力型信息:表现为人脑中存在的,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和经验等(如设计师、艺术家头脑中的灵感)
  • 应用领域: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商业信息、科教信息、文化信息等
  • 表现形式: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气味信息、形态信息等
  • 效用不同:迹象、事实、知识、智能
    • 迹象:一位司机在行驶途中发现前方有异物
    • 事实:司机进一步发现道路有坍塌现象
    • 知识:连日下雨是导致塌方的原因
    • 智能:找到绕过塌方路段的线路,安全抵达目的地

93.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不包括【技术】

94.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其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是【源于物质】

  • 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非物质性)
  •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但【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并不是事物本身,信息不等于物质,所以【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
  • 信息也来源于精神世界。精神领域的事物运动(思维过程)当然可以成为信息的一个来源,所以【信息的来源包含精神领域的事物运动】
  • 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或其他,比如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成力,所以【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其他】
  • 信息与能量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工的本领,提供的是动力】

95.艺术家、设计师头脑中的灵感属于【智力型信息】

96.智能是信息的最高层次

97.消息只有定性描述,而信息有定量计算

98.信息经过加工提炼成知识,知识被目的激活成为智能

99.数据与信息不是同一概念

100.关于经验、知识、智能和信息之间关系的描述

  • 经验、知识、只能都是信息,反之不然。信息只是他们的原材料。即信息是经验、知识、智能的原材料
  • 经验: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的操作程序
  • 知识:由经验总结升华出来的结晶,即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认知,是高级的、抽象的且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
  • 智能:智力能力,是指有针对性地获取问题-环境的信息,并适当进行处理提炼出的知识。
  • 信息  --加工提炼--》 知识 --被目的激活--》智能

101.张同学把一个网上买卖旧书的网址告诉李同学,让李同学也可以上网买书,这反映了信息的【共享性】

102.简述信息、知识、智能三者间的关系

  • 知识和智能都是信息,但反之不然
  • 知识和智能需要通过不同程度的信息加工得到
  • 知识是高级、抽象且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
  • 智能的核心是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信息
  • 信息经加工提炼成为知识,知识被目的激活成为智能,智能是信息的最高层次

103.简述信息分类的不同依据

  • 按存储信息介质划分
  • 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
  • 按信息记录方式划分
  • 按信息源顺序划分或按信息效用层次划分
  • 按信息生成范围划分
  • 按信息应领域划分

104.按照信息效用不同,原始信息可划分为那几个层次?举例说明人们收集和利用不同层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逻辑过程

可分为四个层次:迹象、事实、知识、智能

  • 迹象:一位司机在行驶途中发现前方有异物
  • 事实:司机进一步发现道路有坍塌现象
  • 知识:连日下雨是导致塌方的原因
  • 智能:找到绕过塌方路段的线路,安全抵达目的地

105.为什么说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

  • 信息的普遍性体现在它无处无时不在。
  •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领域
  • 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都是信息,而客观事物是无限的,所以它产生的信息必然是无限的
  • 信息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事物的是在信息是无限的

106.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为什么?

  • 信息依附于媒体是指:信息产生于物质且必须依附于媒体,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如声响、语音等)、文字、图像、气味和形态等形式来表现
  • 最初产生信息的事物即是事物源,他的信息可以被主体以一定的形式被感知、记录到其他媒体中,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面被重视

107.常用信息测度方法是按反应信息内容数量的数据所占计算机存储装置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这种信息量测度方法是基于【语法信息】,这是一种基于数据量的(语法)信息量测度方法

108.在计算机中,常常使用字节【B】作为信息测度单位,它属于【基于数据量的信息测度方法】

109.Shannon熵(shang)公式与Hartley公式的关系是【Hartley公式是的Shannon熵公式的特例】

110.当状态出现的概率相等时,Shannon熵公式就是Hartley公式,即Hartley公式是Shannon熵公式的特例

111.信息的测度

  • 基于数据量的信息测度:计算机的基本存储单位是字节(记作B)
  • 基于Shannon的信息测度方式:主要用于随机型语法信息量计算,是考虑【概率】的一种信息测试方式

112.信息按照一定逻辑从低向高就构成了【信息过程】

113.信息最本质的功能是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算法被加工成知识,并针对给定的目标被激活成求解问题的【策略】

114.信息的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归纳算法被加工成知识,并针对给定的目标被激活成为求解问题的策略,按照策略求解实际问题”,即达到改造(优化)世界的功效

115.信息过程的主要环节有(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获取 -》 信息传递 -》 信息加工 -》 信息再生 -》 信息施效

116.要真正发挥信息的功效,需要将信息提升为知识和智能

117.信息过程模型中,信息过程包括:信息获取 -》 信息传递 -》 信息加工 -》 信息再生 -》 信息执行

 

118.结合“交通车辆违章视频监控系统”说明一般信息过程的各个环节

  • 本体论信息产生:现实的车辆交通行驶行为产生外部信息源(本体论信息)
  • 信息获取:摄像机采集原始图像、监视监控器的交警通过图像感知、识别信息(认识论语法信息)
  • 信息传递:将图像压缩、传输、存储到处理工作站(认识论语法信息)
  • 信息加工:软件判别违章行为(认识论语信息)
  • 信息再生:再加工,结合目标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 信息施效:利用认识论信息于外部世界以解决问题,通过车牌检索车主信息,发布处罚单(行为)

119.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

  • 管理信息对象: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以信息为管理对象
  • 研究各环节的技术方法以及管理问题:研究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分析、传递、共享等环节中的技术方法及其管理问题
  • 提高效率,满足需求:以便提高信息过程的效率,以最佳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

120.软件或信息系统等信息产品的使用与其应用环境密不可分,卡尔·夏皮罗和哈尔·瓦里安在他们的著作《信息规则》中把这种不可分称为【捆绑】

121.信息资源的不可分性:

  • 信息产品的使用也具有不可分性,不能像物质资源那样分斤按两计量,呈现出整体使用的特点
  • 如一半数量的铝合金可以使用但制造铝合金的配方的一半(信息的一半)就不能直接使用
  • 特别的软件或信息系统等信息产品的使用与其应用环境密不可分,卡尔·夏皮罗和哈尔·瓦里安的著作《信息规则》中把这种不可分称为捆绑(Bundling)

122.信息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很低】

123.边际成本是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124.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是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125.举例:Windows操作系统(信息产品)在研发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资金(沉没成本),而在操作系统面世后,复制一份安装文件所需要的成本很低(边际成本,低到研发成本的数百万分之一),即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远远低于沉没成本,所以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很低

126.对于既定的信息资源而言,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有独特的性质,这反映了信息资源的【不同一性】

127.信息资源不同一性最早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尔丁格教授在1966年提出。对于既定的信息资源而言,他必定是不同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

128.广义的信息资源不包括【信息安全】

129.信息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 广义信息资源:指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

130.信息利用越多,产生新信息越多,这反映了信息的【非消耗性】

131.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量,他不会在使用中被消耗,可以不断积累,甚至是可再生的,即利用越多,产生新信息越多,效用发挥越充分

132.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和【信息技术】

133.同样的信息对于不同的人或组织在不同的时间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这反映了信息资源的【认知相对性】

134.信息资源的特性

  • 不可分性:生产一个与多个同样的信息产品所付出的努力几乎没有差别
  • 积累性或非消耗性:信息不会在使用中被消耗,可不断积累,甚至是可再生的
  • 认知相对性: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或组织在不同的时间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 不同一性:对于既定的信息资源而言,他必定是不同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
  • 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能量资源,其开发和利用都需要依靠信息的支持

135.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量,他不会在使用中被消耗,可以不断积累,甚至是可以再生的,这体现了信息资源的【累积性或消耗性】

136.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等三类

  • 政府信息资源:指政府生成和收集的信息,它包括政府业务流程(办公)产生的大量的文书记录和报表数据、调查统计得到的信息等
  • 企业信息资源:属于商业性信息资源,他是商业性机构或其他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收集和生产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各种信息
  • 公共信息资源:属于公益性信息资源,通常是由事业性机构产生、向公众提供并进入公共流通领域的信息,它包括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卫生、娱乐、生活等方面信息

137.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基础性信息资源、增值性信息资源

138.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公有信息资源、专有信息资源、个人信息资源

139.经济学赋予资源的三个内在属性不包括【可复制性】

140.经济学赋予资源的三个内在属性包括: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

  • 需求性:资源有用体现在他可以满足人类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需求,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所以需求性也被称【有效性】和【效应性】
  • 稀缺性:稀缺性是指资源是有限的,使用资源是受到限制的,他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特征
  • 可选择性: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之分,不同资源的组合将产生不同的效果,故资源是可选择的

141.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公有信息资源、专有信息资源、个人信息资源。其中,专有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属于私有信息,公开了的私有信息就变为【公有信息】

142.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卫生、娱乐、生活等公共信息资源属于【公益性信息资源】

143.经济学服务资源的内在属性包括: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

144.从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看,信息资源具有其他一些于物质、能量资源不同的特性,包括:不可分性、认知相对性、驾驭性、不同一性

145.由于狭义的信息资源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所以除了非物质性、共享性、易流动性(可变化性、传递性)、时效性等

146.名词解释:资源

所谓资源: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147.名词解释:狭义信息资源

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单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

148.名词解释:资源稀缺性

资源稀缺性:指资源是有限的,使用资源是受到限制的,他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特征

149.简述信息资源的特征

  • 不可分性
  • 积累性或非消耗性
  • 认知相对性
  • 不同一性
  • 驾驭性

150.对比传统的人财物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具有更强的【技术依赖】和【系统综合性】

151.信息资源管理以信息资源为主要管理对象,以信息技术为工具

152.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153.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控制的过程】

154.名词解释: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

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研究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分析、传递和共享等环节中的技术方法及其管理问题,以便提高信息过程的效率,以最佳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

155.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 管理对象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素-信息、人员、信息技术等进行管理
  • 管理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
  • 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四大类
  • 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 管理应用领域看,信息资源管理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156.名词解释:IRM

IRM即信息资源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157.结合自己某一次在线购物实践,根据信息资源内容管理知识,详细描述在线购物过程中具体的信息需求、信息采集、存储与检索、加工与分析、传递与共享等环节的信息活动

  • 信息需求:因工作、生活、学习等某项需求,需要进行购物,因为时间、便利性等原因选择在线购物
  • 信息采集:购物前,通过询问亲友、同学或老师或在线评论,了解所购物品信息:款式、型号、性能等
  • 存储与检索:通过搜索引擎、在线购物平台检索相应商品,确定预选商品,并收藏
  • 加工与分析:通过多个在线购物平台进行同类商品属性比较,研读在线购物评论,分析商品品质和商家服务质量,通过在线比价网站,分析商品期望价格等等
  • 传递信息:商品购买后,可以推荐给同学和亲友
  • 共享信息:商品购买后,进行在线评论,实现信息共享

158.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知识管理是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尤其为强调【技术与管理融合】,他更重视信息资源的【决策效用】

159.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工业技术革命】

160.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3个主要因素(简述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背景)

  • 信息爆炸
  • 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
    • 数据库管理
    • 记录管理或文献管理
    • 数据处理管理
  • 信息资源地位提高

161.按照马钱德(D.Marchand)和克雷斯莱茵(J.C.Kresslein)的“四阶段说”,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处于1970年-1980年

162.信息资源管理的四阶段说:

  • 第一阶段(1900年-1960年):物的控制
  • 第二阶段(1960年-1970年):自动化技术
  • 第三阶段(1970年-1980年):信息资源管理
  • 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知识管理

163.信息资源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发祥地是【政府】

164.信息资源管理摒弃“技术应用”为主导的管理思想,强调“信息资源”为主导、技术是服务的管理理念

165.四阶段说认为19世纪末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生产时期,同时还具有以下学说:三阶段说(卢泰宏、谢阳群、马费成等)、四阶段说(R.Nolan、M.Michal、钟守真等)、五阶段说(霍顿、A.Smith & D.Medley、马费成等)

166.霍顿等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五阶段”说

167.知识管理是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

168.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

169.材料:广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石油工企业之一。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发展,广州石化公司的内部动态信息资源建设已初具模型,建成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销售、采购等应用系统,其数据类型包括TXT、DOC、XLS、WPS、PDF、PPT等。同时,广州石化公司通过外购商业数据库和免费从互联网获取等渠道建设外部信息资源,但商业数据库需要由厂商自带的系统进行管理,广州石化公司各中主要管理部门信息采集、管理和发布均由各自自行负责,从而形成了多个各自孤立的信息系统。要求:试分析广州石化公司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应对之策

170.基于马钱德和克雷斯莱茵的四阶段说

  • 物的控制:1900年-1960年
  • 自动化技术:1960年-1970年
  • 信息管理技术:1970年-1980年
  • 知识管理:1990年至今

17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并指出其数据管理发展方向

  • 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三个主要阶段
  •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从早期的数据存储和简单检索、统计,向高级应用(如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等)决策支持方向发展

第二章

171.定制信息化战略的依据是【组织战略】

172.信息化战略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信息化的【指导方针】,信息化战略必须服从组织战略的核心思想,在组织战略的框架下制订

173.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174.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针

175.审时度势、科学规划的战略对于组织发展具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176.组织战略一般包括【总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 总战略:描述组织总的方向,如专一化还是多元化发展
  • 经营战略:描述某个产品或者事业部的竞争合作战略,以提升在待定领域的竞争力
  • 职能战略:是营销、制造、研发、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所指定的战略,他们通过整体能力的优化,帮助组织以及下属事业部实现战略目标

177.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达成战略方案的过程是指【战略决策】

178.组织战略的制定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环境分析、战略决策、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

  • 环境分析:从组织【内部、外部】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人手,通过评估机会和风险,形成组织对所处环境的判断
  • 战略决策: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达成战略方案
  • 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战略决策形成后,要加以细化调整,以便执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前期制订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前期制订过程中的认知不足,形成指导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

179.【SWOT矩阵法】是全面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寻找满意战略组合的分析工具

180.分析工具

  • SWOT矩阵法也称波士顿矩阵:是全面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寻找满意战略组合的分析工具
    • 外部环境分析包括明确机会(O)和威胁(T)
    • 内部资源分析包括了解优势(S)和劣势(W)
    • 根据绘制的SWOT矩阵进行组合分析和综合分析。实际工作中,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往往交织在一起,所以需要权衡利弊,结合具体情况,寻找次优解。例如,(S+W)O组合即面对机会时要综合考虑优势和劣势
    • 是组织战略的规划方法,而不是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方法
  • 波特五力模型又叫五力竞争模型:包括同行业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供应商的竞价能力、客户的竞争能力、替代商品。适用于企业进行新业务的战略分析
  • 价值链分析法: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构成的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称为价值链。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价值链分析法就是通过系统的分析企业价值生成环节中存在问题以及影响的关键因素,提出整体解决的方略即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一般的价值链分析法较适用于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战略分析
    • 将一个组织看成一些输入、转换与输出活动集合的方法
    • 是从波特价值链分析演变而来的,这种方认为信息技术在组织的战略牵引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
  •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提取识别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关键因素来决定信息资源分配的优先级
    • 优点:反映了各类群体的要求,而且给出了转换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他的优点是全面识别目标,缺点是重点不够突出
  •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irtical Success Factors)是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优点:能够直观地引导高级管理者纵观整个企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但在进行较低层次的信息需求分析是效率不高
    • 提取识别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关键因素来决定信息资源分配的优先级
    • 通过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交流,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问题,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根据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决定信息资源分配的优先级,并帮助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发掘新的机会

181.组织战略的规划方法很多,例如SWOT矩阵法、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法

辅助人们制定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方法有很多,如:【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价值链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182.【价值链分析法】适合于企业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战略分析

183.【波特五力模型】非常适用于企业开辟新业务的战略分析

184.甘特图:项目管理工具,类似的工具还有MS Project、WBS

185.企业的辅助活动是指为基本活动提供服务的活动,不包括【市场营销】

186.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

  • 基本活动:是指生产经营的实质性活动,包含了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活动。这些活动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由管,是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
  • 辅助活动:是指为基本活动提供服务的活动,包括【企业投入的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结构】

187.组织信息化工作的重心是【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188.组织信息化工作的重心逐步从以提高效率为主的事物处理自动化,转向支持管理决策的智能化,特别是对高层战略决策的支持

189.组织信息化的目的是【支持组织战略实现】

190.组织内最低成的普通职员负责的工作是【事物性工作】

191.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信息技术应用到组织的各个部门,从基层的【事物处理】,到中层的【管理控制】,再到高层的【战略决策】,越来越多的业务从手工转为计算机处理

192.信息化是【组织战略制定】的工具

193.组织信息化工作的重心逐步从以提高效率为主的事物处理自动化,转向支持管理决策的智能化,特别是对高层战略决策的支持。它反映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信息化要以支持组织战略实现为目的,他是组织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是【组织战略制定】的工具

194.组织内部中层的职员负责的工作是【管理性工作】

195.信息化战略规划最重要的成果是提出【组织信息化体系架构】,包括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对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筹划,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成管理,是其他规划的基础

196.A公司信息化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公司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物处理系统较多,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即所谓的【信息孤岛】

197.所谓【信息孤岛】是指数据信息单元单独存放、不能自动的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需要靠人工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一种现象

198.根据【诺兰模型】,早期信息化规划局限与技术(战术)层面的【信息系统项目规划】

199.诺兰模型把组织IT应用发展划分为起步、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等六个阶段。早期信息化规划局限于技术(战术)层面的信息系统项目规划;而后随着信息技术渗透到组织的各个部门(集成阶段),产生了用信息资源规划整合信息系统(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到更高级阶段(数据管理、成熟),强调信息化与组织战略匹配,出现了宏观的信息化战略规划

200.组织信息化规划在时间跨度上一般为【3-5年】

201.为规避分线。保证信息化建设成功和健康发展,需要事先对组织信息化进行周密计划,即【信息化规划】

202.对于企业在IT应用上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现象被称为【IT黑洞】

203.很多企业在没有根据自身整体规划和实际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投资,出现大量IT投资无回报或回报率低的现象,企业在IT应用上的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学家们称称之为“生成率悖论”,而众多企业则认为他们在IT应用方面的投资掉进了【IT黑洞】

204.信息孤岛问题本质上是由于【缺乏信息化规划】

205.信息化规划能有效管理组织的信息资产,对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孤岛】出现

206.下列对应于技术实现层面的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项目规划】

  • 信息化战略规划  -》 战略管理层面
  • 信息资源规划 -》 管理业务层面
  • 信息化项目规划 -》 技术实现层面

207.信息孤岛问题本质上是由【组织信息化进程缺乏整体规划】

208.由上而下的方式开展信息化规划的方式较适用于【有明确新发展战略的组织】

209.又下而上的方式开展信息化规划的方式较适用于【业务相对稳定的组织】

210.业务发展迅速的组织与发展战略不明确的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以一种方法为主,兼顾其他方式

211.组织信息化规划的战略目标体现在【业务匹配、竞争优势、管理资源、技术架构】

  • 业务匹配:实现信息技术投资于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匹配
  • 竞争优势:通过开发创新的战略业务信息系统,提高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优势
  • 管理资源:优化组织信息资源配置,有效地管理组织中各类信息资源
  • 技术架构:清晰地勾画与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架构

212.在现代的信息化规划中,【组织信息化规划的总体设想与安排】指的是【信息化战略规划】

213.现代的信息化规划主要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化项目规划等三个层面的工作。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或缺。其中信息化战略规划是纲,是组织信息化规划的总体设想与安排,是其他规划工作的指导

214.联系实际讨论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并尝试从信息化规划角度给出合理建议

  • 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 信息孤岛
    • IT黑洞
    • IT项目泥潭
  • 信息化规划建议:为了规避风险,保证信息化建设成功和健康发展,需要事先对组织信息化进行周密的计划-信息化规划
    • 业务匹配:实现信息技术投资于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匹配
    • 竞争优势:通过开发创新的战略业务信息系统,提高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优势
    • 管理资源:优化组织信息资源配置,有效地管理组织中各类信息资源
    • 技术架构:清晰地勾画与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架构

213.信息化规划的作用包括

  • 有效管理组织的信息资产,对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 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风险和投资成本
  • 使信息技术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 改善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

214.结合实例分析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信息孤岛问题:是指在数据信息单元单独存放、不能自动的视线信息的共享与交换,需要靠人工、外界进行联系的现象,他会使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效率降低,还使日后系统集成代价剧增
  • IT黑洞问题:是指随着信息化热的不断升温,许多企业在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和充分了解自身实际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投资,出现大量IT投资无回报或回报率很低的现象,他会让这些企业认为他们在IT应用方面的投资掉进了【IT黑洞】
  • IT项目泥潭问题:是指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要么超过预定的时间,要么超出预算的现象,即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技术与管理的难度不可控,使得IT项目超支延时,信息系统运行缺乏保障,效率差

215.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信息化建设的愿景与框架

  • 组织战略、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 管理提升与业务改进的方向
  • 信息化的作用点和愿景分析
  • 分析信息化现状,进行信息化能力评估
  • 分析差距,探讨改进构想
  • 业务需求调整
  • 分析信息化体系架构
  • 结合实例阐述

216.一般从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即【人、技术、流程】,评估当前信息化能力

217.价值链分析法认为在组织的战略牵引上起关键作用的是【信息技术】,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218.辅助人们制定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方法有许多,其中将一个组织看成一些输入、转换与输出活动集合的方法是【价值链分析法】

219.信息化体系架构分析工作内容:定义信息化所涉及的系统边界与环境,【分析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结构】及其【各子系统的类别】、【规模和相互关系】;勾画出与组织结构相关的信息化体系架构

220.分析组织信息化现状不属于信息化体系架构分析的工作

221.组织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之间是【包含关系】

222.组织战略与信息化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信息化战略是组织职能战略的一部分,是为组织总体发展目标服务的,是以组织战略为依据而制订的

22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就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化战略目标】

224.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由使命、目标、战略、其他战略变量组成,其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信息化战略目标的过程

225.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步骤不包含【信息化建设的愿景与架构】

226.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步骤有:

  • 基础信息调研:包括【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组织信息化需求调研】、【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调研】
  • 现状评估问题分析
  • 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和制定

227.制定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方法有许多,其中认为信息技术在组织的战略牵引方面起关键的作用是【价值链分析法】

228.【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信息化规划的首要步骤

229.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信息化规划的首要步骤,他兼顾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和近期实现的需要,是从战略高度上对组织信息化内容、过程的总体谋划,是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纲领,是避免重复建设、统一建设标准,消除“信息孤岛”的重要工作

230.信息化战略是描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的策略】

231.信息化战略

  • 定义:描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的策略】
  • 作用:组织信息化建设于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指导体系】

232.分析组织信息化现状、进行信息化能力评估应从【人、流程、技术三方面】着手

233.在典型的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书包括的内容中,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是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是【信息化战略】

234.典型的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书一般包括

  • 环境分析
  • 信息化战略
  • 信息化体系架构设计
  • 信息技术标准
  • 项目分派和管理
  • 其中信息化战略是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

235.在信息化战略规划书中,是基础信息调研和现状分析的结果,且总结出信息化战略规划背景的是【环境分析】

236.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远方归

  • 信息化建设的愿景和架构
  • 项目方案选择与组织
  • 信息化项目规划

237.简述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

  •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将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信息集合,规划过程即是将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化战略目标的过程。这是一种结构化方法
  • 价值链分析法(VCA): 将组织看成输入、转换和输出活动的集合。这些活动构成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通过价值链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在价值连中识别信息并使信息增值
  •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的活动就是关键成功因素。通过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交流,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并据此决定信息资源分配的优先级,利用信息技术发掘新机遇

238.简述战略目标集转移法的步骤

  • 识别组织战略集,先考察该组织是否有成文的战略计划,若无,则需要构建这种战略集合
  • 将组织战略集转化为组织信息化战略。对应组织战略集的每个元素,识别相应的战略约束,提出整个信息化体系架构
  • 选出一个方案送决策层审核

239.名词解释:信息化战略规划

组织战略为指导,以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掌握行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定义的愿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提供完整功能的蓝图和进程

  • 指导:组织战略
  • 基础:各部门的业务需求
  • 掌握:行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 定义:愿景、使命、目标和战略
  • 规划: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
  • 功能:蓝图、进程

240.举一实例,并运用战略目标集转换法解释其规划过程和步骤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信息化战略目标的过程

  • 识别组织战略集:例如政府希望改善组织的现金流,而高层管理者希望增加年收入,加强管理水平等等,首先构造战略集合
  • 将组织战略集转换为组织信息化战略:例如高层管理者的加强管理监控的需求就可以转化为建立财务实时监控系统
  • 选出一个方案送决策层审核

241.什么是信息化战略?他和组织战略是什么关系?

信息化战略是描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等的策略被称为信息化战略,他是组织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指导体系

组织战略与信息化战略是包含关系于被包含关系。信息化战略是组织职能战略的一部分,是为组织总体发展目标服务的,是以组织战略为依据而制订的

242.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和主要步骤是什么?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是能够直观的引导高级管理者综观整个企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主要步骤如下

  • 了解企业目标
  •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
  • 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
  • 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243.1994年美国哈弗商学院J.Handerson教授提出战略一致性模型(SAM--Strategic Alignment Model),请运用该模型分析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的信息化战略

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的信息化战略需要:明确组织战略、明确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IT应用的关键点、建立IT架构

  • 明确组织战略:业务范围、核心竞争力和精英管理方式
  • 明确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责任与授权方式,价值链与关键业务环节
  • 分析IT应用的关键点:技术范围、系统竞争力和IT治理
  • 建立IT架构:关键技术、应用系统架构、信息基础设施

 244.主题数据库要求信息源的唯一性,即【所有源信息一次一处的进入系统】

245.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主题数据库要求信息源的唯一性,即所有源信息一次一处的进入系统

246.数据标准化决定着信息资源处理、检索和传输的质量与效率,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247.数据标准化决定着信息资源处理、检索和传输的质量与效率,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此处应当注意,不应于【信息资源规划的步骤】中【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的步骤

248.【数据处理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信息系统缺乏全面有效的高层数据规划】

249.【数据处理危机】:表面上是由于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太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数据库太多所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信息系统缺乏全面有效的高层数据规划

250.信息传输标准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

251.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

252.信息资源规划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规划,不涉及【系统设计与开发】

253.信息资源规划(IRP,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生产、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它是依据信息化战略规划规定的组织信息化体系架构,从全局角度理清现有业务和未来业务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对数据架构进行细化,并建立数据标准,为后续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信息资源规划主要有三个步骤:

  • 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
  • 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
  • 对职能域数据机型标准化(包括架构分析和数据标准建立)

254.【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

255.【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主题数据库】结构的稳定性是以【基本表作为技术保证】的,【数据文件】是由系统分析员和程序员分散设计,并伴随应用程序设计的各种非格式化、不规范的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可被视为相对独立的规范文本,为【分散型数据库】

256.较早提出战略数据规划的是【J·Martin】

257.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詹姆斯·马丁J·Martin提出了加强数据环节管理和上向下的数据规划理论和方法-战略数据规划

258.一个制造企业的职能域一般有:经营计划、财务、产品计划、材料、生产计划、销售、人事等,这属于组织的信息资源规划工作中的【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

259.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中,职能域也称为【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领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能域不同,例如一个制造企业的职能域一般有:经营计划、财务、产品计划、材料、生产计划、销售、人事等

260.现代的信息化规划主要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化项目等三个层次工作。

261.信息资源规划的步骤包括:【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

262.信息化战略规划步骤:【基础信息调研】、【现状评估与问题分析】、【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与制定】

263.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是【主题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和【业务分析】

264.信息资源规划涉及方方面面的活动,其中,重点工作有两项

  • 信息资源规划重点工作
    • 业务分析
    • 主题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

265.信息资源规划的三个步骤是: 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和【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

266.组织的信息资源规划工作主要有三个步骤: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建立) -》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分析) -》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标准化)

267.信息资源规划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规划 不是关于信息资源规划描述

268.信息资源规划(IRP)的定义和地位

  • 定义:信息资源规划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

  • 地位: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269.主题数据库结构的稳定性是以基本表作技术保证的,这些基本表的特征不包括【独立性】

270.主题数据库结构的稳定性是以基本表作技术保证的,这些基本表具有三个主要特性:【原子性】、【规范性】、【演绎性】(助记:演员贵)

  • 原子性: 基本表中的数据项是数据元素
  • 规范性:基本表中的数据结构达到三范式
  • 演绎性:基本表中的数据能生成全部输出数据

271.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是【信息资源规划】

272.信息化规划主要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项目规划】等三个层面工作

  • 信息化战略规划:以组织战略为指导,以各个部门业务需求为基础,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一副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的指导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 信息资源规划: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生产、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它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 信息化项目规划:指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在项目实施前,对其所做的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的全面计划

273.数据标准化包括

  • 数据元素标准化
  •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274.主题数据库建立以后,要进行【数据标准化】,他决定着信息资源处理、检索和传输的质量与效率

275.信息资源规划的总体数据规是基于【实体数据分析和主题数据库设计】

276.我国学者高复先在继承前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规划的概念,即在进行总体数据规划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通过数据标准化工作使总体数据规划更为扎实,使总体数据规划成果更能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指导作用。信息资源管理规划的核心就是基于实体数据分析和主题数据库设计的总体数据规划

277.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

278.数据标准化决定着信息资源处理、检索和传输的质量与效率。它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和【数据元素标准化】

279.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数据库环境,它结构的稳定性是【以基本表为技术保证的】

280.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就是基于实体数据分析和主题数据库设计的总体数据库规划

281.职能域业务分析定义各职能域所包含的业务过程,识别各业务过程所包含的业务活动,形成由【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三层结构组成的业务模型

282.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形成由【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三层结构组成的业务模型【是错误的】

283.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即建立整体一致的数据标准,涉及了

  • 数据命名的一致性规范
  • 数据属性的一致性规范
  • 数据设计的一致性规范
  • 数据使用的一致性规范

284.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即建立了一致的数据标准:数据命名、数据属性、数据设计和数据使用的一致性规范

285.20世纪七八十年代,马丁提出了战略数据规划,认为存在4种数据环境需要识别和管理,分别是:【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

286.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287.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是【业务分析】和【主题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

288.名词解释:主题数据库

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

主题数据库是根据业务的主题建库,要求信息源的唯一性

主题数据库结构稳定性的技术保证是基本表

他具有原子性、规范性和演绎性三个主要特征

289.名词解释: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生产、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

290.在项目实施前,信息化项目规划的全面计划内容包括【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

291.科学的信息化项目规划指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如MS Project),在项目实施前,对其所做的【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的全面计划

292.企业利用SAP的ERP软件进行的企业资源规划属于【应用型信息化项目】

293.【应用型项目】是指购买或外包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项目实施,完成信息化工作。如许多大制造企业应用SAP的ERP软件,完成其企业资源规划

294.【范围计划】是对信息化项目的最终交付物及工作范围的说明。一般用WBS工具来做出范围计划

295.用WBS工具来【做出范围计划】,项目被分解为【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程序开发、测试、试运行、验收、项目总结】等7个阶段,每个阶段任务分解到最小任务单位一一工作包 

296.【进度计划】:是指按照科学方法和合理步骤,制订切合实际的项目时间计划。常用的进度计划工具是【甘特图】

297.组织战略的规划方法:SWOT矩阵法、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法

298.【成本计划】:是指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估算的管理活动

299.【质量计划】:保证项目的质量。制定质量计划时,需要考虑:

  • 合同对质量的约束条款
  • 企业的质量政策
  • 质量检验标准
  • 质量检验流程
  • 对质量检验结果的管理计划

300.【项目范围说明书】是一份主要定义项目交付物的文档,它包括:

  • 项目商业目的
  • 项目产品或服务描述
  • 项目交付物
  • 项目目标

根据项目的范围说明书,用WBS(工作分解结构)工具来做出范围计划

301.信息化项目规划需要制定进度计划的原因是【项目人力资源依赖度高,不确定性高,目标模糊】

302.制订项目进度计划的原因:信息化项目通过是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项目,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度高。所以,不确定性也高,目标也具有模糊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常用的进度计划工具是【甘特图】

303.信息化项目规划不包括【技术计划】

304.信息化项目规划包含:

  • 范围计划
  • 进度计划
  • 成本计划
  • 质量计划

305.考虑项目最终交付物的各项指标。如软件的缺陷数量、相应时间、最大用户访问数量等,是质量计划中的【质量检验标准】

306.制定质量计划时,需要考虑

  • 合同对质量的约束条款
  • 企业的质量政策:如采购原材料、设备的质量;项目产品的质量保证;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的保证
  • 质量检验标准:即考虑项目最终交付物的各项指标,如软件的缺陷数量、相应时间、最大用户访问数量等
  • 质量检验流程:即定义通过什么手段或方式来检查或证明项目某个环节是否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
  • 对质量检验结果的管理计划:包括发布质量检验结果、保存质量检验文件、对质量偏差整改的跟踪计划

307.信息化项目制定质量计划时不需要考虑的是【质量的国际认证】

308.应用SAP的ERP软件进行企业资源管理规划属于【应用型信息化项目】

309.对组织信息化而言,信息化(系统)项目可以分为【应用型】和【开发型】两类

  • 应用型项目:是指购买或外包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项目实施,完成信息化工作。如许多大制造企业应用SAP 的ERP软件,完成其企业资源规划
  • 开发型项目:是指需要企业自主或联合开发的应用系统项目,如一些特殊领域的组织自主(如安全部门)研发项目

310.在特定时间、质量、资金等条件约束下,以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被称为【信息化项目】,信息化项目也被作为特殊项目

311.信息化战略规划确定了信息化建设体系架构和重点任务(信息化项目);信息资源规划对组织所需信息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标准化,为组织实现共享和统一高效的管理信息资源提供基础。他们属于宏观层面的信息化规划。组织信息化的宏观构想最终将落实到许多具体的信息化项目上,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等

312.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精心的安排和科学的计划,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按时、优质的完成,这就是信息化项目规划

313.科学的信息化项目规划指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如:MS Project、WBS、甘特图),在项目实施前,对其所做的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的全面计划

314.信息化项目通常是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项目,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度高。所以,不确定性也高,目标也具有模糊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315.由于项目达到一次性特征,项目出错会给项目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因此,项目质量管理强调质量计划。项目成员要从一开始就树立质量意识,从而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

316.信息化项目的质量计划时,往往以文字形式给出,具体内容可以灵活调整

317.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定义信息化项目为:在特定的时间、质量、资金等的约束下,以应用【信息技术】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

318.什么是范围计划?在范围计划中一个信息化项目一般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 范围计划是对信息化项目的最终交付物及工作范围说明
  • 在范围计划中一项信息化项目一般被分解为: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程序开发、测试、试运行、验收、项目总结等七个阶段

319.名词解释:信息化项目成本计划

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估算的管理活动

320.王天硕作为一名计算机相关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求职应聘到一个从事农产品外贸业务的H公司上班,职位是信息中心副主任,负责网络管理,工作任务是公司的三网(内网、外网、公网)建设规划。要求:分别说明三网功能和建议技术

  • 内网功能:是实现企业内部员工信息集成于共享,防止外部人员入侵。建议技术是:防火墙、VPN、加密、数字签名等认证、Web数据库等技术
  • 外网功能:是实现与合作伙伴相关信息的安全交换。建议技术是:VPN、加密、数字签名、Web数据库等技术
  • 公网功能:是实现公众用多种方式访问公式网站。建议技术是:Web、WAP等技术

321.信息化组织工作的核心灵魂是【CIO机制】

322.信息化组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关键点:

  • 结合组织具体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组织机构;

  • 确立信息化组织工作的核心灵魂-CIO机制

323.信息化组织:即是信息化实施的必要前提,也是信息化实施的动态保障

324.信息化组织是指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对各类资源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期发挥最大效用

325.【组织】一词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作为动词,信息化组织是指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对各类资源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期发挥最大效用

326.信息化组织机构的岗位设置不包括【信息化战略制订及管理工作的组织部】

327.信息化组织机构的岗位设置有:【系统研发与管理部】、【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部】、【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部】

  • 系统研发与管理部:信息部门最基本的组织部分,其主要岗位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程序员和测试人员】
    • 系统设计员: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提供的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和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下,采用恰当的设计方法进行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设计确定实施方案。
    • 系统分析员:主要任务是通过现行系统的运行环境、作业流程、用户需求情况的详情调查分析,确定目标系统的功能结构、性能指标等,以便为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程序员:根据系统设计员编写的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测试说明书,专门负责编写程序和调试。
    • 测试人员:主要任务是对程序员编写的程序进行各种测试,消除程序缺陷
  • 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部:信息部门正常运行的保障。该部门的主要岗位包括【控制台操作员】、【设备管理员】、【数据录入员】、【运行的培训教师】、【资料保管员】、【支持人员】等
  • 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部:负责组织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主要岗位包括【资源管理员】、【信息员】、【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人员】
    • 资源管理员:主要是从组织的全局角度,确认各类信息的收集范围、收集方式、传递方式,实现组织的信息资源的有效的整理、分类、传播及开发利用
    • 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送

328.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手机、整理和发送。

329.【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是信息化组织机构承担的【主要任务】

330.名词解释:信息化组织

信息化组织是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结构组织,对各类资源和活动进行统筹协商,以期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

330.信息化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有:【信息化战略制订及管理工作的组织】、【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 信息化战略制订及管理工作的组织:是信息部门的首要职能
  • 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信息系统为组织的各项业务运作和决策服务,它是随着组织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信息系统的研发与管理是信息化组织机构承担的主要任务
  •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组织的信息部门负责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装、运行和维护工作,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即负责【设备、网络、软件和信息处理】等运行维护和管理
  • 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331.【直接由有关的副总经理领导,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这属于信息化组织机构类型中的【与业务部门平级的信息部门】

332.信息化组织机构的类型:【隶属业务部门的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平级的信息部门】、【由CEO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由信息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

  • 【隶属业务部门的信息部门】:这类信息部门主要常见于中小企业

  • 【与业务部门平级的信息部门】:直接由有关的副总经理领导,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

  • 【由CEO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信息部门直接归CEO领导

  • 【由信息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是由高级业务管理人员、高级信息技术人员等人共同组成一个信息管理委员会,对信息部门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指导

333.【广义】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由于信息技术参透应用到组织中的各个岗位,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是信息的需求者、采集者、分析者。所以,信息化组织机构等价与组织机构

334.【狭义】的信息化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为【信息部门(或IT部)】

335.由CEO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对于一部分大型企业而言,需要把组织内的多个信息系统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信息在内部和外部间的无缝对接。信息部门则是直接归CEO领导,以便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与组织战略相融合。这种情形在大型组织中较常见

336.信息化组织机构的首要职能是【信息化战略制订及管理工作的组织】

337.组织的信息部门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研究分析,确定组织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或自主研发,或购买,或外包(此情况下,信息部门承担信息系统外包的监督与协调)

338.QW公司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拟建立信息化组织机构。要求为QW公司信息化组织结构设置部门和具体岗位

部门及岗位

  • 系统研发与管理部:信息部门最基本的组织部分,其主要岗位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程序员和测试人员】
  • 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部:信息部门正常运行的保障。该部门的主要岗位包括【控制台操作员】、【设备管理员】、【数据录入员】、【运行的培训教师】、【资料保管员】、【支持人员】等
  • 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部:负责组织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主要岗位包括【资源管理员】、【信息员】、【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人员】

339.信息部门是信息技术的支持中心,也是企业各项信息的【管理中心】,主要职责是负责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统计】,向决策层提供相关数据信息

340.CIO机制是以组织CIO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其信息化实施主体是【业务部门】

341.CIO机制是以【组织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342.CIO机制是以CIO为核心,以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体系有4大部分组成:CIO、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信息部门、业务部门的信息人员

  • COI:主要职责是参与战略决策和部署具体工作
  • 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信息化领导小组,其成员包括企业的高层领导和部门领导,主要职责是负责企业的整个信息化战略的规划
  • 信息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统计,向决策层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与维护,提供紧急技术资源服务等
  • 业务部门的信息人员:主要职责是配合信息化项目的开展,更多扮演了【代言人】的角色

343.信息化领导小组也称为信息化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企业整个信息化战略的规划

344.业务部门中的信息人员包括CIO机制,而业务部门本身不包含与CIO机制

345.【组织信息化维护】不是CIO的主要职责

346.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中文翻译【首席信息官】,通常也称为【信息主管】,即专门负责组织信息化建设、实施和运作的管理者,它通常是组织决策层的成员

347.在组织中【信息集成阶段】,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CIO

348.企业开始【零散化应用信息系统】时,信息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软硬维护、技术紧急支援等,并不涉及到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即便到了信息系统的大量应用时期,企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IO,技术辅助色彩仍然十分明显,信息人员仍侧重技术方面,只有到了信息集成阶段,才有真正意义上的CIO

349.CIO履行其基本职能-战略参谋的前提是具有【技术知识】

350.概括来讲,CIO应该具备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知识,CIO的能力包括两方面的知识和三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讲,包括

  • 技术知识
  • 管理知识
  • 沟通能力
  • 协调能力
  • 项目管理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只有具备扎实的技术根底,才能履行CIO的基本职能-战略参谋

351.CIO把外界的新技术、新信息、新趋势介绍给企业内部,这体现了CIO职能中的【信息的传播中介】

352.CIO的职能:【战略的参谋者】、【战略的执行者】、【信息的传播中介】

  • 战略的参谋者:CIO作为战略决策层的成员之一,在企业的高层领导中扮演了战略参谋的角色
  • 战略的执行者:当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时,CIO是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执行者
  • 信息的传播中介: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内外的许多利益体,CIO扮演了信息的传播中介,发挥“桥梁”作用,使各方得以沟通(如CIO要把外界的新技术、新信息、新趋势介绍给企业内部)

353.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信息化战略规划】

354.CIO的主要职责是参与战略决策和部署具体工作。信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统计,向决策层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以及开展人员培训,提供紧急技术支援服务

355.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也称为信息化领导小组,其成员包括企业的高层领导和部门领导。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企业的整个【信息化战略的规划】

356.CIO产生前,信息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软硬件维护、技术紧急支援等,并不涉及到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只有到了信息集成阶段,企业进入战略信息管理时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CIO。此时CIO进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层

357.组织到了信息系统的大量应用时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IO

358.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CIO的职能要求是不一样的

359.CIO是CIO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CIO的职能要求是不一样的。大致有三个基本职能:战略的参谋者、战略的执行者、信息的传播中介

360.CIO作为战略决策层的成员之一,在企业的高层领导中扮演了战略参谋者的角色。严格来说,CIO并不能决定企业的战略,但是CIO可以把业界、竞争对手的信息化成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CEO及其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361.在CIO产生前,信息人员主要从事软硬件维护、技术紧急支援等工作

362.CIO:专门负责组织信息化建设、实施和运作的管理者,他通常是组织决策层的成员

363.CIO机制:以组织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持,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364.名词解释:信息化管理委员会

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也称为信息化领导小组,既可以是一个固定机构,也可以是一个松散机构。其成员包括企业的高层领导和部门领导。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去企业的整个信息化战略的规划

365.名词解释:CIO机制

CIO机制是以组织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366.名词解释:CIO

CIO,也称为信息主管,专门负责组织信息化建设、实施和运作的管理者,通常是组织决策层的成员

367.

posted @ 2024-11-01 09:39  骚哥  阅读(2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