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Deepin成长小记

于无声处听惊雷-deepin成长小记

​ 将Deepin作为主力生产环境使用已经近两年了,一直想写点什么记录自己的使用感受,正值21年底,于是有了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想尝试Deepin的用户提供点参考。本文并非教程,文中涉及的具体操作,可详见文中链接或自行百度。

一、选择Deepin的理由

  • 好用:开箱即用。基础驱动集成,免去网络、显卡等硬件的安装配置等重复繁琐过程。如果动手能力强,如果想充分发挥硬件特性,如独显,可以根据显卡型号,单独安装驱动。各类应用软件丰富,Linux、Window、Android,各种类型的软件多到你想不到,省时省力省心。

  • 易用:较符合用户操作习惯。Window用户,Mac用户转过来的基本无不适感,不需单独学习;系统安装后自带用户手册,使用过程中的疑问,翻翻手册,未找到答案,再到论坛找找。

  • 用户活跃:社区论坛注册用户已超过12万,国内最大的Linux用户社区,你可以在这里跟各路神仙、小伙伴、官方互动,一起吐槽、吹水、扯蛋、学习成长,好不快活~这里也确实能解决你使用过程中的大多数疑问的。

  • 团队进取:版本叠代快。内测基本是周更的频率。用户提出的改进建议会较快得到响应。

  • 稳定:除了刚上手时折腾重装过几次,最近一年使用的过程中死机次数屈指可数,与Window相当。死机原因也比较清楚,也可避免。这个在文末做个交待。

  • 硬核:Deepin深耕Linux领域多年,做了很多创新,如DTK开发框架统一界面风格;又如,Deepin是国内首个获取安全启动证书认证的Linux发行版。


这是个啥东东?你只需要知道两点:一是其它发行版没有;二是在装系统,你无须修改安全启动选项,也无须将UEFI启动方式改为Legency。后面这一点,对比其它发行版,在做Win+Deepin双系统时的优势更明显。想详细了解的戳这里:https://www.deepin.org/zh/2021/07/02/secure-boot/

  • 扩展性:Deepin是基于Debian的发行版。继承了Linux的开放包容灵活的特性,与Java、docker、QT、Android等等,各种技术路线、各种服务端软件、部署模式都与Linux有天然的亲近感,对于想折腾Linux的技术人,从Deepin入手绝对是明知的选择。

  • 免费:无版权困扰。

  • 对开发者友好:除.net技术栈外,各类开发工具齐全,且都是Linux原生的。

    其它理由你来补充吧,这里来不及说了,快上车。

二、食用前的准备

1、硬件准备

​ 如果‘利旧’是你尝试Deepin的主要目的,那你的心理预期就不要拔的太高。Deepin对硬件资源的需求,对比其它发行版并无优势。毕竟华丽丽的界面和用户交互是需要占用内存和CPU的。之前看到论坛有朋友在2G内在的设备上装Deepin,虽然成功安装,但体验却非常糟糕。所以,想要有靠谱的体验,以下是硬件方面的建议:

  • 在物理机中安装

  • SSD硬盘是必须的,建议128G+

  • 内存建议8G+(仅文字类办公场景,4G也够吧)

  • 至于CPU,据说Intel的与内核的兼容性好些,建议i5+

  • 屏幕,分辨率1920×1080,太低了影响观感。4K也行吧~

基本上就这些吧,要求不算高。要提醒一句,受制于内核驱动的支持,指纹、蓝牙鼠标的体验不好,提前避坑。再者,基本的硬件要求是谈论系统稳定性、兼容性的基础,论坛里不少朋友反馈的问题,多数可回溯到硬件配置问题。

2、应用场景规划

​ 个人认为Deepin的软件生态是所在发行版中支持最好的,你日常工作中用到的软件基本上都能在应用商店找到,且安装过程极为友好。但这些是相对其它发行版来说的,如果对比Win或Mac生态,Deepin在应用场景的短板也很明显:游戏发烧友、对特定软件重度依赖的各种设计类岗位、视频剪辑等,都不适合使用Deepin。虽然商店里有相应软件提供,也不是不能用,而是专业的、发烧级的朋友,对专业软件的性能表现可能会失望。

​ 除以上场景,我认为Deepin都能很好的满足你。日常办公、轻度娱乐场景都可100%满足,在开发、运维、测试这些跟技术岗位相关的场景应用中,多能超出你的预期。

3、基础知识准备

  • 文件系统

​ Linux的文件系统与Window不同,从Window转过来的小伙伴刚接触Deepin时,多对此感到不适。Deepin已用途划分了几个常用文件夹,在对文件系统未熟悉前,可按系统自带的文件夹的规划的用途来存放文件。如下图:


​ 使用一段时间,等你对Linux下的文件目录结构有了直观感受的认识后,你可再去百度Linux下的文件系统。B站上有不少这类教程,可长可短。

  • 终端使用

    Deepin的设计初衷是在日常操作中减少用户使用终端的,目前系统的完成度也基本可以达到日常办公场景不用终端的目标。但如果要玩得更深入一点,终端、命令还是要了解一些的。但这不是你使用Deepin的先决条件,你可视之为大力水手的菠菜,可以使你力量倍增。没事多去论坛逛逛,自然也就会了。

三、系统使用

1、安装指引

​ 系统的安装,论坛里已经有不少大佬描述各种安装方式的教程,选一个适合你的操作就可以。下面链接几个:

2、软件(生态)介绍

​ 在使用Deepin前,Linux给人的印象是软件溃乏,一言不合就要用到终端命令行。


​ Deepin会完全改变你对Linux的印象。自建的应用商店包罗万象,装软件查找、下载与安装做得比Window还简单,你会发现,这与手机软件的安装方式没区别啊!把软件查找、下载、安装过程一体化了,软件的卸载操作也在商店一站完成。

​ 当然,你仍然可以在Sourcelist中添加软件仓地址,通过命令行来查询与安装软件,但相对于应用商店,这种方式显得古老而低效。除非商店中没有,命令行的方式,或下载.deb包通过Packge Installer安装的方式(这种方式与Windows很象)才会用到,但用到的场景也越来越少了。

​ 商店里的软件非常丰富,Linux原生的,Windows的,Android的都有,均可在Deepin下安装使用,根据应用场景与喜好选择。用了Deepin后,我被WPS圈粉了,没想到wps这么好用。象Remmina、Edge等,飞书、钉钉也陆续出了linux原生应用,还有其它很多好用的软件,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中也有介绍:https://bbs.deepin.org/post/222880

​ 深度用户与开发者大会上,嘉宾梁振晔大佬(华为开源能力中心技术专家)的观点深得我心:用Deepin并无其它原因,纯粹是因为好用。转眼间,Deepin版本已经叠代到20.3了,确实成熟了很多,新特性持续加入。仅列举几个感受非常明显的新特性:

  • 截图文字识别、滚屏截图。特别好用,我认为Deepin的截图工具是目前所有系统中最好用的。对比其它系统会有更明显的感受
  • 全局搜索。不用再费心找第三方工具了,支持应用、文件、web搜索

​ 其它修复、改进的bug和issue更是不计其数,如果一一列举出来,大家可能都已经忘记了,会毫无感受,正是这些貌似不起眼的小改进,润物细无声,使得现在的系统越来越易用,越来越稳定。给Deepin的团队点赞!

四、Deepin的不足

​ Deepin仍不完美。系统的可用性完全没问题,但完美的用户体验是永恒的追求。目前的Deepin应该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与硬件的兼容性

​ 主流硬件的完全没问题,但较新的硬件(如AMD CPU)的兼容性会导致系统死机。另外,蓝牙鼠标、指纹模块的支持也不算好。这个应该是内核的支持的范围,但作为有理想的公司,在有余力的时候,或许可以联合硬件厂商,向内核提交深度的解决方案。

​ 硬件驱动的兼容性是影响系统稳定的最常见因素。但这个是个长期的、体系化的工程。仅凭深度一家公司完成所有硬件厂家的适配也不现实。等内核成熟或等哪天深度的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了,硬件厂家才会有主动性来适配系统。因此一定时期内硬件兼容性问题仍会存在,用户在安装系统时,尽量选择主流硬件设备。

2、软件的稳定性

​ 类似象无线网络锁屏待机,再次进入系统时连接不上、文本编辑器的粘贴功能偶现失效等问题,影响了使用体验,确也可归类为稳定性问题。但这些bug属于过程中的问题,基本会在下面1~2个内测版本解决。历史上类似的其它软件的小问题也不少,目前也都解决了。未来也可能有其它的类似问题出现,及时发现及时改进就好。

3、系统对资源使用的优化

​ 目前系统对于“内存+swap”资源消耗没有优化,基本是坐视资源耗尽后卡死。此时Ctrl+Alt+F2也没用。以我本机8G内存+3G交换空间为例,平时完全够用,当调试项目时,开一个IDEA跑后台,再开一个vscode跑前端,再开一个MySql Workbench查看数据变化,调试过程中会有其它网页陆续打开来百度问题,时间一长,一不小心,内存资源就耗尽了。用户当然可以通过增加内存、swap空间来解决,但系统层面如果能对资源进行监测和优化,释放部分资源或确保DDE界面响应的优先级,可能就不至于系统卡死、按电源重启了。这一点Windows控制的比较好。

五、后记

​ 这就是我理解的Deepin吧,虽然仍不完美,但在持续改进;虽然每次的内测版本改进很小,但回过头来看,当初让你咬牙切齿的问题早已云淡风轻的解决了;

​ 这就是让你有深度参与感的Deepin吧,可硬可软、可深可浅、可长可短,对不起,车辆已启动,你已经下不了车了,系好安全带享受旅途的快乐吧。

posted @ 2021-12-15 10:23  sammy621  阅读(18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