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横向比较,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低,但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物流能力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运输成本占国民经济总成本的10%,而中国为30%;在欧美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总成本一般占GDP的比重为12%左右,随着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这个比例仍趋于下降。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17.2%降到1995年的9%。据世界银行分析,中国的物流成本占CDP的比重为16.7%。以我国2000年GDP10000亿美元计,若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降到一般发达国家120%的水平,每年可为国家增加470亿美元的利润,约合人民币3850亿元。
调查显示,在我国,产品从生产者销往消费者手中,95%的时间耗在储存、装卸、运输方面,其费用平均占到50%以上;这95%的时间与50%以上的成本空间便是巨大的利润源泉。
作为物流业的新型领域,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方向,是现代物流企业的主体。在国外,物流市场已占相当高比例:在日本达80%,在美国达57%,德国为23%,法国为27%,英国为34%,而在我国为18%。市场经济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社会化的、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但我国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状况在许多工、商企业并没有多大改观。据调查:在欧洲,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重达76%,而且70%的企业不止使用一家。而在我国,目前很多工厂都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社会化程度低,设施设备使用率低,运输成本高。据统计,全国仓库面积利用率不到40*70,工商企业自有运输工具的空驶率达40%,仅此,每年损失就超过100亿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化,能够在经济中为货主提供集成化、专业化、全方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其市场需求将不断上升。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生产企业的物流量将有10%到20%的增长,商业企业的物流总量也有12%的增长。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空间巨大。
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中国将逐步扩大分销、仓储、运输、信息等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中国的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物流产业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进入市场化道路,还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一方面,国外大的跨国物流企业已开始迫不及待地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销售和直接采购,同时在世界各地设立生产据点,促进了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形成。跨国制造业在中国的聚集和中国的巨大市场,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量和洲际运输量的增长,给我国物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抓住入世后的三年缓冲时间,尽快形成规模,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