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管理(RHEL)

IDE硬盘名称格式为/dev/hdXY,其中X为a-z的小写字母,Y为数字1-4(一块硬盘最多能分4个主分区)。如hda1,表示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hdb3表示第二块硬盘的第三个分区。还有如Primary Master是hda,Primar Slave是hdb,Secondary Master是hdc,Secondary Master是hdd。

类似的SATA、SCSI上的硬盘与IDE命名相同。比如,第一个SATA/SCSI设备硬盘叫做/dev/sda。

下面是添加一个硬盘(如sdb)的步骤(使用parted):

1、首先打开parted

#parted   /dev/sdb

2、检查相关信息是否正确

(parted)print

3、创建分区表

(parted)mklabel    msdos

然后出现警告:创建分区将会使硬盘上数据丢失,是否继续?输入yes

再然后出现,新的标签类型是?msdos    输入y

4、创建一个主分区(一块硬盘上可以有4个主分区,或者主分区数量加上扩展分区数量等于4),用75%的空间创建主分区,并以ext3格式化。提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把一个硬盘分成若干份(小于等于4)而已,你也可以把100%的硬盘全部放在一个或者多个主分区,而不要扩展分区。

(parted)mkpartfs    PRIMARY   EXT3   0 75%
某些系统中百分数不顶用,那你就得输入print来获得分区信息,得到的信息多是以MB为单位,你可以指定它的起止区:如mkpartfs    PRIMARY   EXT3   0 4096这样就分出了开始的4G空间。还有某些系统的parted不支持ext3格式,那就先用ext2格式:mkpartfs    PRIMARY   EXT2   0 4096,在pared分区结束后再以ext3格式化它:#mkfs -t ext3 /dev/sdb1这样就可以了。

查看成功与否

(parted)print

5、创建扩展分区,大小为剩下的那25%的硬盘。

(parted)mkpart   extended   75% 100%

6、在5中建立的扩展分区下,建立一个逻辑分区。(当然,亦可以在主分区下建立逻辑分区)。逻辑分区是在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下面的分区(相当于2级分区),它可不受小于等于4的限制,所以当你见到sd5、sd10这种东西的时候就不要惊讶了,它们就是逻辑分区而已。

(parted)mkpartfts   LOGICAL    EXT3    75%   100%

7、退出

(parted)quit

%%%%%%%%%%%%%%%%%%%%%%%%%分隔线%%%%%%%%%%%%%%%%%%%%%

接下来就是挂载了,一下过程中不可以中断(关机或重启)

首先,看看相关的信息:

#fdisk -l

看看刚才的分区是否已经完成

接下来,我们将硬盘sdb的第一分区挂到/usr下。

#mount    /dev/sdb1    /usr

(题外话,如果要卸载一个分区,使用#umount    /dev/sdb1 这条命令就可以了)

将逻辑分区挂到/backup下,这个目录是我自己建的

#mount    /dev/sdb5    /backup

接下来修改fstab,实现开机自动挂载

#vi    /etc/fstab

进入vi编辑器后,按“i”键进入修改状态

在现有文本后面加上一行

/dev/sdb1        /usr           EXT3             defaults          0         0

/dev/sdb5        /backup         EXT3             defaults          0         0

编辑完成后按“ESC”键退出编辑状态,然后在键盘上按大写的ZZ两次(键盘cpas lock灯亮),存盘退出。

输入命令

#reboot

重启电脑,重启后输入

#df    -l

看看是否完成了这块硬盘的安装呢,如果没有,自己找找错在哪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收藏于 2009-11-23

posted on 2015-06-01 12:30  阮減显  阅读(1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