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读书笔记《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二

在读《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的第一部分时,我了解介绍了创建型模式,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

  1. 结构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关注如何组合类和对象以形成更大的结构。本书介绍了七种结构型模式:

  •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将抽象部分与其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

  •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 装饰者模式(Decorator Pattern):动态地给对象添加额外的职责。

  •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用于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

  •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这些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解决系统中的结构问题,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1.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本书介绍了十一种行为型模式:

  •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

  •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将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允许用户使用不同的请求来参数化其他对象。

  •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用于解释该语言中的句子。

  •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提供一种顺序访问聚合对象元素的方法,而不暴露其内部表示。

  •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对象之间的交互。

  •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

  •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其行为。

  •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并使它们可以互换。

  •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框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 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各元素的操作,可以在不改变这个对象的前提下定义新的操作。

这些行为型模式提供了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对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本书介绍的这些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为开发人员提供了解决软件设计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思路。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模式,开发人员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从而构建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posted @ 2023-09-25 17:56  冰稀饭Aurora  阅读(1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