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监控工具介绍系列——iostat
文章转自:https://www.cnblogs.com/ghj1976/p/5691857.html
Linux系统中的 iostat是I/O statistics(输入/输出统计)的缩写,iostat工具将对系统的磁盘操作活动进行监视。
它的特点是汇报磁盘活动统计情况,同时也会汇报出CPU使用情况。同vmstat一样,iostat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它不能对某个进程进行深入分析,仅对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iostat属于sysstat软件包。可以用yum install sysstat 直接安装。
命令格式:
iostat[参数][时间][次数]
命令参数:
- -C 显示CPU使用情况
- -d 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 -k 以 KB 为单位显示
- -m 以 M 为单位显示
- -N 显示磁盘阵列(LVM) 信息
- -n 显示NFS 使用情况
- -p[磁盘] 显示磁盘和分区的情况
- -t 显示终端和CPU的信息
- -x 显示详细信息
- -V 显示版本信息
iostat 命令
下图是 每隔 10秒显示一次, 一直显示。
CPU 属性值
- %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 %nice:CPU处在带NICE值的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 %system: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 %iowait: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 %steal:管理程序维护另一个虚拟处理器时,虚拟CPU的无意识等待时间百分比。
- %idle:CPU空闲时间百分比。
备注:
- 如果%iowait的值过高,表示硬盘存在I/O瓶颈,
- %idle值高,表示CPU较空闲,
- 如果%idle值高但系统响应慢时,有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内存,此时应加大内存容量。
- %idle值如果持续低于10,那么系统的CPU处理能力相对较低,表明系统中最需要解决的资源是CPU。
磁盘每一列的含义如下:
-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 即 rmerge/s
-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wmerge/s
-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 即 rio/s
-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wio/s
-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rsect/s
-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wsect/s
- rkB/s: 每秒读 K 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扇区大小为 512 字节
- wkB/s: 每秒写 K 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
-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 I/O 操作的数据大小(扇区)
- avgqu-sz: 平均 I/O 队列长度。
-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 I/O 操作的等待时间(毫秒)
-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 I/O 操作的服务时间(毫秒)
-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 I/O 队列是非空的。
备注:
- 如果 %util 接近 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
- 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 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
- 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I/O 队列太长,io响应太慢,则需要进行必要优化。
- 如果avgqu-sz比较大,也表示有当量io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