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JAVA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 (六)、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
本篇文章大部分摘录自 http://c.biancheng.net/view/1390.html
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对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中一个对象的行为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个或者多个其他对象的行为也发生改变。例如,某种商品的物价上涨时会导致部分商家高兴,而消费者伤心;还有,当我们开车到交叉路口时,遇到红灯会停,遇到绿灯会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股票价格与股民、微信公众号与微信用户、气象局的天气预报与听众、小偷与警察等。
在软件世界也是这样,例如,Excel 中的数据与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之间的关系;MVC 模式中的模型与视图的关系;事件模型中的事件源与事件处理者。所有这些,如果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就非常方便。
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观察者(Observer)模式的定义:指多个对象间存在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这种模式有时又称作发布-订阅模式、模型-视图模式,它是对象行为型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其主要优点如下。
- 降低了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两者之间是抽象耦合关系。
- 目标与观察者之间建立了一套触发机制。
它的主要缺点如下。
- 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没有完全解除,而且有可能出现循环引用。
- 当观察者对象很多时,通知的发布会花费很多时间,影响程序的效率。
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实现观察者模式时要注意具体目标对象和具体观察者对象之间不能直接调用,否则将使两者之间紧密耦合起来,这违反了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1. 模式的结构
观察者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 抽象主题(Subject)角色:也叫抽象目标类,它提供了一个用于保存观察者对象的聚集类和增加、删除观察者对象的方法,以及通知所有观察者的抽象方法。
- 具体主题(Concrete Subject)角色:也叫具体目标类,它实现抽象目标中的通知方法,当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对象。
- 抽象观察者(Observer)角色:它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它包含了一个更新自己的抽象方法,当接到具体主题的更改通知时被调用。
- 具体观察者(Concrete Observer)角色:实现抽象观察者中定义的抽象方法,以便在得到目标的更改通知时更新自身的状态。
观察者模式的结构图如图 1 所示。
2. 实现例子
天气作为该例子的主题,气象局、妈妈还有学生都是天气的观察者,天气发出提醒时,所有天气观察者都会做出回应。
// 抽象主题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Subject {
protected List<Observer> observerList = new ArrayList<>();
public void add(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List.add(observer);
}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List.remove(observer);
}
public abstract void notifyObservers(String status);
}
// 抽象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void response(String status);
}
// 具体主题
public class WeatherSubject extends Abstract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String status) {
for (Observer ob : observerList) {
ob.response(status);
}
}
}
// 具体观察者 (气象局、妈妈、学生)
public class WeatherCenter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sponse(String status) {
if ("rain".equals(status))
System.out.println("气象局:要下雨了!");
else
System.out.println("气象局:天气晴朗!");
}
}
// 妈妈
public class Mom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sponse(String status) {
if ("rain".equals(status))
System.out.println("妈妈:下雨了!回家收衣服!");
else
System.out.println("妈妈:好天气,晒衣服!");
}
}
// 学生
public class Student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sponse(String status) {
if ("rain".equals(status))
System.out.println("学生党:下雨了,出门带伞!");
else
System.out.println("学生党:天气好!不用带伞出门!");
}
}
测试例子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stractSubject weatherSubject = new WeatherSubject();
weatherSubject.add(new WeatherCenterObserver());
weatherSubject.add(new MomObserver());
weatherSubject.add(new StudentObserver());
weatherSubject.notifyObservers("rain");
}
// 输出结果:
// 气象局:要下雨了!
// 妈妈:下雨了!回家收衣服!
// 学生党:下雨了,出门带伞!
我只做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便于理解观察者模式,实际使用中,往往通过JMS和MQ来辅助实现观察者模式,并且需要事件相关对象的传导(使用泛型),这都是更高级的设计里需要考虑到的。
模式的应用场景
通过前面的分析与应用实例可知观察者模式适合以下几种情形。
- 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会影响其他对象。
-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时,可将这二者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模式的扩展
在 Java 中,通过 java.util.Observable 类和 java.util.Observer 接口定义了观察者模式,只要实现它们的子类就可以编写观察者模式实例。
1. Observable类
Observable 类是抽象目标类,它有一个 Vector 向量,用于保存所有要通知的观察者对象,下面来介绍它最重要的 3 个方法。
-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 方法:用于将新的观察者对象添加到向量中。
- void notifyObservers(Object arg) 方法:调用向量中的所有观察者对象的 update。方法,通知它们数据发生改变。通常越晚加入向量的观察者越先得到通知。
- void setChange() 方法:用来设置一个 boolean 类型的内部标志位,注明目标对象发生了变化。当它为真时,notifyObservers() 才会通知观察者。
2. Observer 接口
Observer 接口是抽象观察者,它监视目标对象的变化,当目标对象发生变化时,观察者得到通知,并调用 void update(Observable o,Object arg) 方法,进行相应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