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天下利,求万世名

2015年2月23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病逝,媒体撰文称“当代华人世界三大伟人相继陨落”。除了李光耀总理外,一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另外一位则是带领台湾走向现代化的蒋经国。我之前对蒋经国的认识几乎仅限于“蒋介石的儿子”和“接替蒋介石出任台湾领导人”,然后就是在献礼影片《建国大业》中陈坤饰演的蒋经国,英俊潇洒,一副“太子”样,对他的认识没有更多了。而正是李光耀总理逝世后的两三天内,各方时事评论家都陆续评价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三个伟人的功与过,众多评论中,就取得治国政绩而言,对李光耀和蒋经国对本国(地区)的贡献都高于***,甚至在民主化进程中取得的成绩,蒋经国还略高于李光耀,这种超乎想象的评价带*了难以自控的吸引力,促使我迫切希望去了解这个“熟悉的陌生人”。

陈坤版蒋经国

现在的台湾是什么样?是我们从地理书上学到的“亚洲四*龙之一”,是拥有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机器,是流行文化的输出中心之一,是政府一旦开会就吵架,甚至动手的奇特地区。如此多面的台湾可能都要将这一切归功于蒋经国,他将一个沦为日本殖民地的高山族地区变成了今天人均GDP达2.2万美元(2014年)、名副其实的“宝岛”。那么蒋经国究竟是怎样一个领导人,才有了今天台湾的举世瞩目?知名电视评论员胡忠信形容蒋经国是集中国宫廷、俄罗斯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本土经验四种文化为一身的谜样人物。阅读《蒋经国传》以后,我找到了粗略的答案。


1910年,蒋经国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母亲是一个秉持中国传统礼教的农村妇女,此时父亲蒋介石已经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由于长期在外,纵情声色、生活糜烂,以及家庭不和谐,蒋介石并没有对经国表现出父亲应有的责任和关爱,所以经国打*就一直跟着母亲和奶奶生活在*镇。直到蒋经国10岁时,蒋介石才意识到经国是其唯一的骨肉子嗣,才对这个儿子开始关心。蒋介石亟欲建立身教,不时灌输儿子纪律和道德观念,要求经国细读《孟子》、《论语》、《曾文正公家书》、《三民主义》和王阳明文集,甚至要将这些书籍“读百遍以上”,再则就是要求练习书法和英文。蒋介石对蒋经国的治学要求可谓非常苛刻,年少时有要求,成年时有要求,甚至在蒋介石病危时还要求经国在他的病床边背诵《孟子》。

蒋经国与父亲蒋介石

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

蒋经国15岁时,随一群“二代”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与***有过短暂的同学关系。由于性格外向、面向憨厚(随母亲),有着鼎鼎大名的父亲,再加上他喜欢从事学生活动,练就了不错的口才,就逐渐成为的同学们中间宣传共产主义的中心。在苏联生活的十三年间,蒋经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见证和经历了许多苏共制造的严酷政治事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在一个热血的共产主义积极分子内心埋下了不安和疑虑。

蒋经国与妻子蒋方良(俄)

历经艰辛从苏联回国后的蒋经国开始着手辅佐父亲,逐步踏入政坛。值得一提的是,蒋经国在赣州出任第四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时,将其在苏联所学、自己的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原本由军阀和土匪控制、经济落后、毫无秩序可言的赣南地区,摇身一变成为了《纽约时报》记者眼中“中国最现代,最干净的城市”。蒋经国凭借其公正、亲民的形象,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我觉得,蒋经国在赣南取得的管理经验对其后*治理台湾有着直接的帮助。

解放战争过后,国民党败走台湾,对其行使控制权。在面对大陆GCD、美国政府以及台湾原住民的三方博弈中,国民党在蒋经国的领导下披荆斩棘,运用严酷和宽容并存的控制手段,在夹缝中挤出了台湾的未*,也就是台湾的今天。那么,本是两个同根生的中华民族,台湾为什么和中国大陆走上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

一、领导集团所处阶层

原本蒋家在浙江溪口镇,持有农村户口,随着蒋介石在革命路上取得的成绩,成为当时中国的领导人,为了争取财富和人脉,与宋氏家族完成整治联姻,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的蒋介石(实际上,老蒋还是饱读诗书的)与能说一口流利英文的白富美宋美龄喜结连理,可谓现实版“屌丝逆袭”。后*,孔宋两大家族及其盟友开始在经济和政治上占有重要位置,从此国民党彻底被扣上了“资产阶级”的帽子,也因部分大家族的腐败,成为了断送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命运的原因之一,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资产阶级不能代表广大的中国人民”“资产阶级在中国行不通”。但是,也正因为这顶帽子,使得国民党在台湾走出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原本拥有的雄厚资金基础,再加上政府高层普遍是拥有高学历(名校博士)的海归,使得台湾的管理方式上早早拥有了许多先进的思想。相比而言,GCD建国初期的领导人,除***和***外(巧合的是,这两位海归为中国取得今天的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人们爱戴),大多并不具有在欧美学习的背景。

二、美国政治思想影响

败走台湾以后,面对有着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撑腰的中国大陆,台湾必须寻求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支持。一方面大量留美海归携带民主思想从政,另一方美国为更多的拉拢“*兄弟”对抗社会主义阵营,以及寻求其本国利益,不可避免的对台湾指手画脚,台湾为了不至于失去靠山,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让美国满意的政治表现,即推进民主化和自由化。其实,同在“大哥”的庇佑下,我们接受的教育,对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这种“*弟”角色的评价并不相同。

三、目标成为社会楷模

蒋经国视父亲“完成祖国统一”的遗愿为己任,在错失了几次打算使用武力(公开机密的资料显示,蒋氏父子并不想造成同胞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和借政治事件煽动大陆人民推翻现政府的机会之后,蒋经国就立志将台湾打造成模范社会,即若想党永续生存,必须形成政治经济模范,这样让对岸的同胞看到这里有一个学习和效仿的理想社会,从思想上认同台湾,逐渐完成和*统一。这一点我认为是台湾能是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令我感动地方,因为蒋氏父子从未想过要台湾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祖国的和*统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蒋经国力图*衡外省人与本省人、保守派与改革派以及温和改革派和激进改革派之间的重重矛盾,展开了强硬与软弱,放肆与节制并存的管控,流血和冲突在所难免。

在经济建设方面,制定了台湾“十大建设”方案。在*蒋晚年时,迫切希望加快推进民主化进程,便有了影响更为深渊的“解严”,即民众有权利自由建党,言论自由全面放开,与在野党一起竞争。另外,在选择接班人时,审时度势放弃了“世袭”。这一系列的动作是希望台湾在民主政治下变得更加美好。蒋经国做到了,为台湾的民主和自由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造物弄人,对岸的**同志同样实行改革开放,这就弱化了台湾的标杆作用,两位伟人在治国上的竞争,颇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意味。

晚年的蒋经国看着自己状况不容乐观,越*越心急台湾的民主和自由化的进度,在面对激进改革派公开的批评甚至是讽刺调侃时,也表现出宽容和豁达的一面,因为他越*越认同民主政治之关键条件——竞争者之间必须维持某种程度的风度与节制。1988年1月13日下午1点50分左右,蒋经国先生在午睡中,突然发生肠道严重大出血。血液阻碍呼吸,使他陷入休克状态,医生还*不及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他就已经撒手人寰。当时的反对党派——民进党和劳动党,宣布在三十天的“国丧”期间,停止一切政治示威活动,以示对蒋经国先生的尊重。1月16日,“高等法院”对两名被控直接、公开鼓吹“台湾独立”的反对人士,判处重刑。民进党大为不满,但是依然推迟就此一判决举行街头示威抗议活动。


滚滚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所有的一切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伟人的盖棺论定都留给同时代的后人。书中总结到:

“蒋经国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都把眼光投向未*的历史,他们不是以旧式的大汉中心统治者角度去看,而是以现代的爱国主义人士与务实政治家角度去看。他们两人都盼望本身的历史地位得到认可。两人希望留给后人的遗绪大致雷同——给予人民繁荣、声誉与和*,又能维持大中国一统的原则。可是,就蒋经国而言,台湾的安定和进步,需要落实民主政治,亦即势必要台湾化,可是台湾化对统一的的原则却有潜在的威胁性。因此,他相信海峡两岸放宽、加深交流,然后带动大陆中国社会自由化,乃是敦促台湾民主化与中国统一原则相容的唯一途径。因此,蒋经国的一切目标,均以自由、开放的政治体制作为关键中心。”

有评论称,如果蒋经国先生能晚走几年,也许惺惺相惜的两个老同学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当然,历史并没有如果。

posted @ 2017-07-21 22:59  肉娃娃  阅读(5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