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鮮為人知的精彩之處

很多人已經瞭解維基百科(Wikipedia)-
-或自認為很瞭解它。維基百科是一個網絡百科全書﹐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編輯文章。目前它已經有190萬條英語詞條﹐成為最主要的互聯網資訊來源﹐在美國人氣最旺的網站排名中居第17位。

不過﹐關於維基百科還不止這些。

大多數人都熟悉維基百科海量的文章﹐但遺憾的是﹐這些文章背後的討論卻鮮為人知。如果你想去挖掘一下﹐請打開一個維基百科頁面﹐其頂端有一個單獨的“Discussion”(討論區)標籤﹐點擊這個標籤就能進入該頁面的討論區了。

閱讀這些討論內容會讓你受益匪淺﹐甚至還會輕微上癮。現在我已經習慣了先讀討論區的內容再看詞條的正文。

在維基百科上﹐任何人都充當編輯﹐除了大約600篇文章外﹐幾乎所有文章都可以自由更改。討論區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讓著手書寫或編輯某篇文章的人們能夠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討論頁面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最沒意思的部分--“內務處理”說明﹐比如編輯解釋他們是怎樣調整段落的位置或刪除某些重複部分的。有時候﹐讀者也會在這?問一些類似於家庭作業?的問題﹐不過這種做法不受鼓勵。

不過討論區為維基百科擁躉們提供了一個討論、爭辯某篇文章該如何撰寫的平台。

有趣的東西就在這裡。你會對編輯們爭論的那些五花八門的主題感到驚訝﹐驚歎於他們在陳述自己觀點時表現出的那種持久的熱情。例如﹐ “Ireland”(愛爾蘭)這個詞條的介紹文章有9,500個字﹐而關於用“愛爾蘭共和國”作標題是否更貼切的爭論就多達1萬字。一個網友寫道:“我知道反對北愛爾蘭自治的編輯們可能完全不同意我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而電話的發明者究竟是安東尼奧•穆齊(Antonio Meucci)還是亞力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也引發了一場激烈的唇槍舌戰。穆齊陣營的一位網友譏諷貝爾陣營道﹕“民族自豪感使得你和那些像你一樣的人不能接受事實真相。貝爾根本就是個騙子、小偷。他什麼發明都沒有。”

至於那個古老的哲學問題--“What is truth”(真理是什麼)﹐維基百科的編輯們不惜揮灑24.2萬字﹐試圖回答這個問題。這稱得上是一個壯舉﹐要知道帕拉圖(Plato)的《共和國》(The Republic)才是11.8萬字。

這些爭論甚至還涉及一些大多數人認為不太有爭議的話題。比如﹐在微積分頁面討論區中﹐他們對微積分的核心概念“極限”是否應解釋為“平均數”更好而展開了激烈爭論。

維基百科的編輯們總是在字?行間檢查是否有違反了維基百科原則的部分﹐比如維基百科禁止偏見。這些編輯們會在討論區報告他們的發現﹐從討論區?一來一往的文字中可以清楚看出這些網友非常嚴肅地對待這項任務。

在一個討論區頁面上有這樣一條評論:“我不能確定它反映的不是一種徹底的歐洲中心論﹐我覺得它的資料來源不夠充分﹐可靠性值得商榷。”

這條評論說的是某個涉及政治或宗教的傾向性話題嗎?非也。這篇文章談論的是小貓咪﹐而這個編輯不同意“大多數人認為貓咪可愛”這個命題。

類似於這樣的爭論還不是討論區唯一可貴的部分。在討論區你還能瞭解到很多與正文主題關係不太密切的一些軼事﹐編輯認為這些事例的重要性不足而沒有納入正文。比如﹐在關於飲食的文章附帶的討論區中﹐有人指出生吃土豆會使人中毒。最近﹐我就此事諮詢國家馬鈴薯協會(the National Potato Council)﹐他們起初不相信這個觀點。後來﹐他們打回電話﹐確認這個說法是真的﹐因為生馬鈴薯中含茄堿。當然要吃上好幾麻袋的生土豆才會中毒。

關於“biography”(傳記)的討論區?羅列了從各式各樣傳記?隨意摘出來的片斷﹐其中提到﹐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認為自己關於大眾傳媒的思想是受聖母瑪利亞的啟發。據麥克盧漢傳記的作者菲力浦•馬尚德(Philip Marchand)表示事實確實如此。(馬尚德還指出﹐麥克盧漢認為共濟會成員曾在全球範圍合謀阻止他的事業。)

但別忘了﹐這是維基百科。雖然從長期來看﹐它上面的資訊趨向正確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可能出錯。“tomato”(番茄)條目中曾有一段關於卡羅萊納品種的詩意描述﹐稱這個品種的番茄最初是義大利僧人賈科莫•蒂拉米蘇內利(Giacomo Tiramisunelli)發現的﹐“並被番茄行家們視為難得的珍饈。”

但加利福尼亞大學分的番茄專家羅傑•切特拉特(Roger Chetelat)指出﹐這完全是胡編亂造。這段文字現在已經被人從維基百科上刪除﹐但由於在網站上保留了相當一段時間﹐以至於“賈科莫•蒂拉米蘇內利”被當作番茄發現歷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現經常出現在搜索引擎上。

不過﹐維基百科是非常有自知之明。在其網站上還有“Wikipedia”這個條目。不過這種綜合分析卻沒有延展到“Wikipedia discussions”(維基百科討論)這個條目上﹐網站上根本就沒有關於這個條目的文章。另外﹐如果以“discussion”(討論)為關鍵字進行搜索﹐得到的搜索結果頁面卻是“debate”(爭論)。

這自然會引發爭議。關於“debate”的討論區內就有一個關於“discussion”和“debate”是否為同義詞的辯論。網友的熱情很高﹐一個參與的網友說﹐不能區分這兩者的差異是“西方社會面臨的眾多問題的其中之一。”

也許我讀了太多維基百科討論區的文章﹐不過我能看出其中的區別。

Lee Gomes

(編者按﹕本文作者Lee Gomes是《華爾街日報》專欄“Portals”的專欄作家﹐欄目內容以科技、商業及相關的主題為主。)
posted @ 2007-08-24 10:39  Rookie.Zhang  阅读(29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