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笔记

努力做好自已,其他交给时间

活着!活着!

今天看到阮一峰的一篇《罗素自传》读书笔记,开篇便是一个当今大部分人都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大家的评论也很有意思~

引用默默的倾听着的发言:

老外的思维就是不一样,而我们现在正在考虑怎么吃得更好点,住个大房子,差距不是一般地大

也没想多大的房子,差不多大就行了;只不过“差不多大”在欧美看很平常,在中国就是太大太奢侈。

我们活着,是因为没有勇气去死;没有勇气去死,只有活着;既然活着,就吃好喝好住好别受罪受委屈;有的人活着太痛苦太受罪,就寻死了。动物和植物活着,是因为它们不知道怎么去死,再痛苦,它的本能也不允许它自杀,它的理性也不能让它想到自杀。

有宗教传统的民族一般不害怕自然地死去,他们相信天国。基督教是不允许自杀的。但是他们会很平常地去考虑和接受(自然)死去。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认真考虑 ”活着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

当人们可以平静地看待两种不同的选择,才会认真考虑其中一种选择的理由;否则,如果很明显地害怕这一种,趋向那一种。谈什么理由呢?

我可以抽烟,也可以不抽烟。为了健康(或别的)理由,我选择不抽烟。

我见了烟就犯恶心,就不必细谈不吸烟的若干理由了。

 呵呵 也许基督教之初也遇到过这样的质问 上帝说 你得活着

 

当要谈人为什么活着,却又不提到新时代思想。就好比给你一台电脑却不给你网线一样。唯物主义者所总结的任何关于活着的原因的话,都只不过是其个人的生活体验和逻辑推演的结果罢了。
活着的原因,每个人都不一样,只有在你死亡之后你才能真正知道你这刚刚过去的一辈子的存在原因是什么。
不过,大家活着的共通原因还是有的,那就是: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一辈子,又一辈子。并不是永无止境,因为时间是不存在的。

这也正是我想要说的,活着的目的就是当这辈子过去的时候,我们都是“用幸福的语调”来诉说自已的幸福而不是“自己的苦难”。

 

引用子皮的发言:

这三样是精神层面的了,很高尚,但是有点虚幻。

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三样东西不足以成为他们活着的理由。

也许孩子、家人、朋友更能成为活着的意义所在。

看的面不一样罢了,罗素注重的是内心追求方面,你说的是责任方面。不过在中国,责任的确是个很重的词,有的时候,它可以让人放弃梦想、可以让人冷血旁观~~

 

我也刚看了《罗素自传》三卷,他的祖父是英国首相,他是个哲学家,到底谁对世界的贡献大,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他晚年已经是世界公共知识分子了,对于反核的努力,对于教育的反思等等,他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

ps:不过我对于他的个人生活不是很满意,结了那么多次婚,不过大哲就是大哲,不能以常人论。 

 

这完全是个伪问题,因为对应来说,它的默认含义就是死是正常的状态,其实问题应该是“为什么要去死”?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不需要为它赋予其他的意义。找活着的意义说白了就是蛋疼。又有一说,为什么做事一定要有意义呢?假设活着的意义是X,那么X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X的意义是Y,那Y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小的时候不知道一个词的意义,总是会去查词典,最后发现,其实词典也都是互相解释,例如X的意思是Y,Y的意思是Z,Z的意思是X。你会发现,寻找所谓的活着的意义最后仍然是在绕圈而已,最后找的意义肯定回绕回到活着本身的。找个目标去追吧,这就是活着的意义,这就是活着。

 

这逻辑是不成立的。如果没有这三个理由,难道就去死了吗?我认为,这三个理由说的很好,但是打动不了多少人,至少没有打动我。我不是为这三个理由而活的,但我仍然活的很好。所以,这说法不靠谱。

 

 生命总是一种依赖,不要为这种依赖而活着,这样会上瘾的,更多的情况下得想想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人活着,更多的是种责任,不然不至于在痛苦的时候选择死这个最终极的解脱!

 

人活着唯一目的,怕死。
很多人,活着太痛苦,有精神上,也有肉体上,等超过怕死的恐惧感,就去死,放弃活。
活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就像结婚,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f-u-c-k 

 很直接~ =;= 

 

只是这个社会有时真让人失望...

 

 一不小心怎就活的如此超前了。。。

 呵呵,小锅米线~

 

让我想起余华的《活着》。像福贵这样的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说,除了苦难之外一无所有,但当他在讲述自己的时候,其苦难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自己的小幸福。现在的我们谈不上苦难,而活着的目的就是在这辈子过去的时候,我们都是“用幸福的语调来诉说”自已的幸福而不是“自己的苦难”。

 

 我为何而生罗素自传序言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我的一生被三种简单却又无比强烈的激情所控制: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抑制的怜悯。这些激情像狂风,把我恣情吹向四方,掠过苦痛的大海,迫使我濒临绝望的边缘。

 

I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ecstasy 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my life for a few hours for this joy. I have sought it, next, because it relieves loneliness---that te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 consciousness looks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 into the cold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I 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 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at last---I have found


我寻求爱,首先因为它使我心为之着迷,这种难以名状的美妙迷醉使我愿意用所有的余生去换取哪怕几个小时这样的幸福。我寻求爱,还因为它能缓解我心理上的孤独中,我感觉心灵的战栗,仿如站在世界的边缘而面前是冰冷,无底的死亡深渊。我寻求爱,因为在我所目睹的结合中,我仿佛看到了圣贤与诗人们所向往的天堂之景。这就是我所寻找的,虽然对人的一生而言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至少是我用尽一生所领悟到的。

 

With equal passion I have sought knowledge. I have wished to understand the hearts of men. I have wished to know why the stars shine. And I have tried to 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 power by which number holds sway above the flux. A little of this, but not much, I have achieved.

 

我用同样的激情去寻求知识。我希望能理解人类的心灵,希望能够知道群星闪烁的缘由。我试图领悟毕达哥拉斯所景仰的“数即万物”的思想。我已经悟出了其中的一点点道理,尽管并不是很多。

 

Love and knowledge, so far as they were possible, led upward toward the heavens. But always it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 Echoes of cries of pain reverberate in my heart. Children in famine,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 helpless old people a hated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l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 make a mockery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 I long to alleviate the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

 

爱和知识,用它们的力量把人引向天堂。但是同情却总把人又拽回到尘世中来。痛苦的呼喊声回荡在我的内心。饥饿的孩子,受压迫的难民,贫穷和痛苦的世界,都是对人类所憧憬的美好生活的无情嘲弄。我渴望能够减少邪恶,但是我无能为力,我也难逃其折磨。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已经找到它的价值。而且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能再活它一次。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posted on 2011-10-22 15:39  Mr__BRIGHT  阅读(63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