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推荐的《贫穷的本质》
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翻腾着一万句对书名翻译(者)的草泥马!
中文书名:《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英文书名:《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翻译成中文是《贫穷经济学:对抗全球贫穷方式的一个激进的反思》。
本书讲的是如何采取措施,有效地帮助穷人走出贫穷(“让这个世界再没有人每天依靠99美分生活”)——是外力加诸于自己;中文书名不但与内容无关,而且诱导读者,让读者以为如何做可以让自己摆脱贫穷(大家也不是书中所说的穷人)——是内力加诸于自己。
如果书名按照《贫穷经济学》来译,可能没几个人会对该书扫上一眼,所以中文书名情有可原。但是!!!我还是对这种“挂羊头”式的翻译忍受不能。
总的来说,不推荐的原因有两个:
一、书的内容并不是你想象的讲述贫穷的;
二、如果你自认为是穷人,对改善自己境遇的作用并不大。
不过,话虽如此,书中的观点和思考多多少少还是有用的。
不推荐还有第三个原因,看完下面的书摘,本书的精华就可以吸收十之七八了:
一、增长知识篇 西班牙人于16世纪在秘鲁发现了土豆,将其引入欧洲并推广为食品。研究表明,在18世纪到19世纪期间,土豆的出现使世界人口增长了12%。 仅仅是糊口的压力,似乎就足以迫使某些人采取极端的做法:在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时期,曾盛行“杀死女巫”活动。当时农作物歉收的现象十分普遍,渔业也不发达。女巫们大都是单身女性,其中以寡妇居多。 在“小冰期”时期,坦桑尼亚一旦发生旱灾,就会经历一次“杀死女巫”的暴动——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这是除掉无用闲人的一种便捷方式。很多家庭会在突然间发现,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较年长的女人(常常是外祖母)是一个“女巫”,然后她就会被村里的其他人追捕或杀死。 总生育率,也叫总和生育率,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不代表妇女们一生的生育子女数。国际上一般以15~44岁或15~49岁为育龄期。 黑死病在1348~1377年间导致了英国一半人口的死亡。 二、促进思考篇 总体来说,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这可以是一台电视机,也可以是一点儿特别的食品,比如一杯加糖茶。……在没有电视机和收音机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穷人要常常进行某种特别的家庭庆祝,比如说一场宗教仪式,或是为女儿办一场婚礼。 “心理沉没成本”——人们更有可能会利用他们为之支付很多钱的东西。 一个冠军产生了,所有的资源便集中到了他(或她)的身上。 在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更多的人会寻求新的想法,因而技术突破或许更容易实现。的确,在人类史上的大多数时期,人口越多的地区或国家往往发展得比其他地区快。 在面临工资或收入下降时,穷人的一个自然反应就是,增加工作量。然而,这有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如果在时局不好时(例如一场旱灾或成本价格上涨),所有的穷人都想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他们会相互竞争,导致工资水平进一步下降。 现在付出行动,但回报却发生在未来,这是人类不太擅长的一种推理类型。 银行不愿与穷人接触。 穷人需支付的利率比富人更高。 今天较富有的人(拥有更多资源)明天一般会更富有,这当然没什么可奇怪的。 在蕾迪看来,要想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 “你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在对全球穷人展开的调查中,无论我们在哪儿提出这个问题,穷人最常见的梦想就是,他们的孩子能够成为政府职员。 如果政策不能被正确地实施,计划得再周密完好的政策,也不能发挥作用。 腐败的制度往往会滋生更加腐败的制度,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寡头政治铁律”。当政的领导者倾向于制定能够为他们谋取财富的经济政策,而他们一旦变富,又可以利用手中的财富,提前阻止可能对他们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 归根结底,要想真正理解制度究竟会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我们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上作一个转变,从底层人民的角度来看待制度。 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他们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好处,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知道该使用多少化肥,不知道哪种方法最易染上艾滋病,也不知道政治家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当有一天他们发现那些坚信不疑的信念是错误的时,他们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有很多事例可以说明,一条普通的信息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 你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决定。 我们不能保证消除贫困。……我们应与全球其他人一起联手努力,让这个世界再没有人每天依靠99美分生活。 2022.3.30
20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