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2017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我非常喜欢“变”字内含的意义,所以继《说变》之后,近来“一员工出租屋内猝死,一个月有26天工作时长12小时左右”的热点事件又触动我对这个字的思考。

 

作为一个信奉“如果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的人,看到这个新闻,在哀其不幸的同时,又怒其不争。
 
但凡人过了三十岁,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除了心智,物理上的身体机能都在逐步衰退——换句话说,这个年纪已经不适合再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了。而当事人,一个过了“而立”之年的、三十六岁的成年人,连这点常识都不明白,委实不应该。
 
不消说,肯定会有人“嗖”地给一顶“受害者有罪”的帽子:不去指责、讨伐不良企业,却在这里数落受害人,不是“受害者有罪”是什么?
 
那么,请用正常人的思维自问自答一下:面对侵略者的刀枪大炮,你坐而指责、谩骂,能够把侵略者们骂跑、骂死吗?
 
设身现实生活中,你怒怼这些不良企业,对你的处境有丝毫改善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难道不应该化感性为理性,按照对解除困境最有帮助的方式去做吗?
 
一个人改变不了周围的环境,对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改变自己。
 
这时又有人说了: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这是“何不食肉糜”!
 
此时我意识到,知识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它具有助人的力量;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让人不见泰山的障目“一叶”。比如,知道个“何不食肉糜”,不仅对个人处境的改善毫无意义,它甚至阻止人们思考如何去变通。
 
请思考并回答自己如下问题:
一、如此拼命加班为了什么?
二、自己有没有想过做出改变?
三、如果无法改变现状,列出原因,并一一分析之,并自问这些理由都是必需的吗?
 
对于我来说,健康是第一位的,健康是底线,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人们可以更积极地去工作与生活,更乐观地面对日常中的问题,更平和地和他人、社会去相处。如果某些事情长时间地对健康造成伤害,那就要思考应对的方法,然后做出相应的改变。
 
至于说“拼命加班就为了挣钱,为此可以牺牲一切”,这样的人应该不会有吧。就算有,难道你不算笔账?身体是最诚实的,一旦它被你败坏,挣的钱不又得去医治它?那你当初地“奋斗”又有什么意义?
 
说到改变,不是你毅然决然地“撂挑子”才是改变,凡是对困境有帮助的都是改变。比如,平时吃饭的时候边吃边看手机,现在起放下手机一心一意地享受食物就是改变;原先吃完饭就坐下刷手机,现在起放下手机去外面走走看看也是改变;再放到现实生活中,公司让你每天加班四个小时,现在起其中一个小时放下手头的事情,用来思考思考人生,缓解一下疲劳,这也是改变。改变虽小,但是积小成大,积羽成舟,积跬步可至千里。
 
所以说,人处于困境时候的不作为,不外乎三个原因:害怕改变,懒得改变,无意识作改变——而不是没有途径改变。人在一个环境中待久了就会适应它,依赖它,一想到改变就可能心神不宁,这时候就需要自己有走出舒适区的勇气;改变意味着熟悉的现状被放弃,新的状况被建立,人性中的惰性就会成为绊脚石;更有甚者,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从没有想过要做出改变,直到某天身体出现危险信号,甚至猝然离世……
 
改变,有时候意味着要放弃些什么。不同年龄段,不同学识,不同出身,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此时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去权衡并做出抉择。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像《遥远的救世主》中芮小丹讲的:“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然后凡事量力而行一一尤其这种长期的加班。

 

俗话说:“良言难劝要死鬼,慈悲不度自绝人。”细想起来,众口声声的绝境,是真的十面埋伏的“死地”吗?
2021.11.21
posted on 2021-11-19 19:16  yin'xiang  阅读(4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