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符串池化(intern)机制及拓展学习

1.字符串intern机制

用了这么久的python,时刻和字符串打交道,直到遇到下面的情况:

a = "hello"
b = "hello"
print(a is b)  #--->True 
print(a == b)  #---> True


a = "hello world"
b = "hello world"
print(a is b)  # ---> False
print(a == b)  # --->True 

 

咦,这是怎么肥事?我们知道 '=='是用来比较两个变量的字面值是否一致,而 'is'是用来比较前后两个变量是否根本就是同一对象,也就是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好吧,不信这个邪,试试用id方法看一下各自的地址。

>> a = 'hello'
>>> b = 'hello'
>>> id(a)
4482507864
>>> id(b)
4482507864


>>> a = 'hello world'
>>> b = 'hello world'
>>> id(a)
4482504112
>>> id(b)
4482504176

果然是这样,前面的a,b共用对象了,而后面的a,b的就直接当新对象来处理了。一般来说,新对象建立都会直接开辟一个新的内存使用,但这样的就很容易占用资源,造成内存的浪费,所以python中建立了池化(intern)的概念,即对值相同的字符串对象只会保存一份,相当于共用一个字符串池,当需要值相同的字符串的时候(比如标识符),直接从池里拿来用,避免频繁的创建和销毁,提升效率,节约内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字符串都会采用intern机制。只包含下划线、数字、字母的字符串才会被intern。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后面的例子中的a,b还是以新对象来处理了。

2.整数对象的内存机制

无独有偶,对于数字这种常用的数据类型,也有这样一种类似机制:

a = 1
b = 1
print(a is b)  # --->True
print(a == b)  # ---> True

a = 320
b = 320
print(a is b)  # --->False
print(a == b)  # --->True

难道是个位的整数就是共对象了?也并非如此,python规定了[-5,257)的范围内为小整数池,即这个范围的整数使用时不用再创对象,直接取来用就好。

而对于大整数还是当作正常对象处理,每次使用均创建⼀个新的对象。

 

posted @ 2018-09-22 00:11  Robin_D  阅读(46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